序言
生活工作在真卿故里,深深感受到颜氏文化的忠贞报国、民族气节、忠义孝道和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月是故乡明,人人都有故乡情结。故经过调查考证,几易其稿,以形成本文,作为对家乡的纪念。 ——作者
要点提示
(一)形形色色的旅店
(二)一个食盐的集散码头
(三)鲁公书院与佛教文化
(四)妓院 、 赌局与大烟馆
(五)“百家姓村”形成的社会背景
我的家乡诸满村,古称孝悌里,是颜真卿的祖籍,被称为“历史文化名村”。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颜真卿的的先祖东汉侍郎颜盛,看中了沂蒙山前(即古琅琊)一块风水宝地,他不顾年老体弱,带领全家老少,走了几百里路,从曲阜老家来到这里安家落户。颜盛没有看错地方,来到这里后,颜氏从此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成为琅琊三大名门望族(即王羲之氏、诸葛亮氏、颜氏)之一。颜含、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特别是颜真卿,他赤诚报国的凛然正气和他的“颜体”书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颜盛的曾孙颜含,以孝悌闻名天下。西晋末年,颜含随晋文帝南迁江南,历经数代后,颜氏人丁广布海内外,诸满村遂成为了天下颜氏的瑯琊祖居地。
到了清末,这里又出了一名翰林庄清吉,被百姓誉为“庄青天”。他的儿子庄达中,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山东学生领袖。抗战时期,这里拉起了一支“蒙山抗日独立支队”。抗美援朝这里出了一个战斗英雄“井冈山红一连”连长孙百迎……家乡不但是民族文化蕴藏深厚的土地,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山乡,而且还曾是繁华的“乡间都市”。
(一)形形色色的旅店
1938年前,日寇的铁蹄还未踏进沂蒙山区的时候,诸满村是蒙山一带有名的繁华之地,物流中心。在棋盘大街上,大小店铺鳞次栉比,一家连着一家,各个商店里买卖红火,生意兴隆。推车的、挑担的、赶牲口的……各式各样买卖人,川流不息,人头攒动。夜幕降临后,灯笼与夜色连成一片,更是热闹非凡。各商家伙计招徕客商的吆喝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骡马贩子呵斥牲口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把个诸满街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不夜城”。
那时候,诸满村被称为“二费县”,在费县城买不到的东西,来到诸满就能买到。1934年,刚上任的费县县长任曰赢到诸满巡察,看到诸满竟如此繁华,对诸满社长邵连三夸赞道:“我的费县城,也赶不上你繁华的诸满街啊!”
人流带动了旅店业的兴旺。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诸满街就有王启福、王启俊兄弟俩开的王家店,还有冯家店、丁家店、徐家店、庄家店等二三十家旅店。平时这些旅店只住过往商人,如推车的、贩盐的、做小买卖的。除住人的旅店外,还有专门住牲畜的店,人们给它叫“槽棚店”。如刘德合开的刘家槽棚店,专门住滕县、峄县的骡马贩子,曹玉申和刘朝相的槽棚店大多住牛贩子和驴贩子。这些牲口贩子赶着贩来的二三十头牲畜,一帮一帮的住进槽棚店,店主人赶忙接过牲口,栓到一拉溜几十间牲口棚的槽上边。店家都有备好的草料,专供喂养牲口用。
诸满村除了旅店、骡马店外,还有一家特别的骆驼店,店主人叫高奎山。骆驼是用来驮盐当运输工具的,骆驼队一人赶三四头骆驼,一头骆驼能驮两大麻袋盐,每袋二百斤,共四百斤。高奎山的骆驼店不同于其他店,房屋特别高大,每天住十几头骆驼。民国十七年(1928年),他看到骆驼驮盐很赚钱,就自己买了三头骆驼喂养,可是山里人不懂骆驼的习性,这年夏天,三头骆驼全都热死在骆驼房里。伙计们跑去向高奎山报告,高奎山正吸着大烟,听后却毫不在意地说:“死了就死了,这没什么,小意思。”该村90多岁的李元九回忆说,从此在人们中还流传了这样的歇后语:高奎山死骆驼——小意思。李元九那年才16岁,被雇去抬死骆驼,挣了2块钱。
猪店,也是诸满旅店业的一大特色。王守仁开了个猪店,人们给它叫“猪圈”。外地商人在周边地区收购了大批肥猪,就赶到王守仁的猪店里,关在猪圈里。为防止猪打架咬伤,把牙打掉。到了每年的三月三曲阜孔庙会,就有一拨一拨上百头的肥猪运往曲阜,有的还远销到黄河以西。
(二)一个食盐的集散码头
清朝末年,诸满村就设为官盐总店。这里是鲁南最大的食盐集散地。盐店座落在后大街,坐北朝南,有200多间库房称谓盐廒,盐廒里的盐堆积如山。两个铜钱一斤批进,十个铜钱向外批发,日进斗金。盐店的体制实行的是官盐民办,老板是昌邑人,名叫王玉春,这个人来头不小,势力很大。在张宗昌坐山东的时候,他从济南办来盐票,从海边的青口源源不断地批发食盐。盐店除师爷外,还有二三百个雇员。盐店还以100块现大洋一里路代价,买断了从诸满到海边盐产地青口280里地的路权,沂蒙山前的运盐大道畅通无阻。
盐,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很早就被官府所垄断,故称为官盐。官盐贵,私盐贱,所以当时贩私盐的很盛行。盐店养着100多个武装盐巡,分驻四乡,昼夜巡查,禁止私盐贩运,惩治私盐贩子。
物流造成了人气兴旺,促进了诸满街的商业发展。在繁华的的诸满街上,聚集了几十家商铺。商家都有自己的名号,如“天增衡”字号,是侯宝珍开的百货商店,由于买卖红火,雇了三个掌柜的还忙不过来。“福圆号”和“福聚号”是王朝臣和王朝栋弟兄俩开的日用百货店,王家弟兄八人,开了7个铺面,买卖兴隆。诸满街上除了当地人的买卖以外,外乡人也来投资兴业。有个叫“义增源”的字号,就是外地颜林村人郑凤奎开的一处以收购土特产品为主的商家。潍县人段德申、段德红兄弟二人在诸满街开了个钱庄,放债现大洋,十分利,借贷十分苛刻。最有名的商家要数叫“玉成永”字号了。东家叫刘宝田,字聚五。他除经营日用百货外,还兼办邮政业务,雇了徐敬亭当邮差。那时候,诸满街上只有三辆脚踏车(自行车),“玉成永”就占两辆。邮差徐敬亭天天送信件时蹬着脚踏车到处飞跑,车上插着一杆小红旗,煞是威风!
大盐码头把诸满村变成了繁忙的物流中心,从而带动了个商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繁华的“乡间都市”。
颜真卿
(三)鲁公书院与佛教文化
经济的兴旺带来文化的繁荣。诸满村自古以来就是琅琊的文化之乡,唐朝的时候建有鲁公书院(颜真卿谥号“颜鲁公”),带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间学校以私塾为主,诸满西村有名的塾师季楷老先生就曾培养出翰林庄清吉。1919年“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普及平民教育。该村爱国青年领袖庄达中回到家乡,创办了平民学校,叫“醒民小学”。1934年,庄翰林三子庄建忠在马神庙旧址建校舍二百余间,创建了沂蒙山前最早的一处正规小学校。他被委任为校长,招生500余人,曾为革命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清翰林庄清吉
当地佛教盛行,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诸满街上除了常年有唱戏的、玩杂耍的外,这里兴圣寺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诸满村西北郊紧傍着金雀山、银雀山和凤凰山三座松柏蔽日的山丘。金雀山上有北齐武平年间(公元572年)兴建的兴圣寺,千年古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晨钟暮鼓,香火不衰,寺庙里养着100多个和尚。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七、四月初八、五月十三和十月初一,是诸满的四大庙会。庙会上,进香的、许愿的、做买卖的、玩耍的和看大戏的,人山人海,是一大胜景。翰林家的小姐内眷们坐着官轿去看戏,有钱人家的内眷就坐着二把手车扎成的彩车去看戏。有钱人家在戏台前搭起戏棚,戏棚内,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一边吃着糖果瓜子,一边看戏。从四面八方来的划旱船的、踩高跷的、善男信女给菩萨送钱粮的、大大小小的彩车一起涌进庙会,擦肩接踵,人声鼎沸。因车多人挤,吵闹事件时有发生。
兴圣寺禅师塔
(四)妓院 、 赌局与大烟馆
诸满街这个繁华的农村,也和旧时代其他城市一样,在喧嚣浮华的同时,也同时藏污纳垢,陋俗滋生。以满足一批官员、团兵和地痞流氓的精神需求,1929年前后,就有公开的妓院,当地人称为“窑子”。有头脸的妓女叫李桂芝,还有被人称为大脚王和小脚李的婊子等人。这些做皮肉生意的社会最底层的女人,在农村最不受欢迎,被人们呲之以鼻。在当地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方城(当地大集镇)出了卖饭的,诸满出了养汉的。”除了妓院外,诸满棋盘大街上有两处赌局,一个是牌局,另一个是宝局。宝局场面最大,庄家叫姜殿臣,是当地有名的赌棍头。平时,除在局内聚赌外,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五逢十两个诸满大集日,在集上一溜摆出10多桌子的赌场,招徕赌徒。诸满街大烟馆子有两个,一个是“王寡妇大烟馆”,另一个是“刘文奎大烟馆”。大烟是为一些特殊人群准备的精神鸦片,所以大烟馆经常座无虚席。
妓院、赌局和大烟馆,是旧时代病态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在沂蒙山区诸满村这个弹丸之地,嫖、赌、吸样样俱全,以满足特殊人群在精神上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这个乡村的繁荣和发展。
颜真卿、颜杲卿殉难后建的双忠桥
(四)妓院 、 赌局与大烟馆
诸满街这个繁华的农村,也和旧时代其他城市一样,在喧嚣浮华的同时,也同时藏污纳垢,陋俗滋生。以满足一批官员、团兵和地痞流氓的精神需求,1929年前后,就有公开的妓院,当地人称为“窑子”。有头脸的妓女叫李桂芝,还有被人称为大脚王和小脚李的婊子等人。这些做皮肉生意的社会最底层的女人,在农村最不受欢迎,被人们呲之以鼻。在当地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方城(当地大集镇)出了卖饭的,诸满出了养汉的。”除了妓院外,诸满棋盘大街上有两处赌局,一个是牌局,另一个是宝局。宝局场面最大,庄家叫姜殿臣,是当地有名的赌棍头。平时,除在局内聚赌外,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五逢十两个诸满大集日,在集上一溜摆出10多桌子的赌场,招徕赌徒。诸满街大烟馆子有两个,一个是“王寡妇大烟馆”,另一个是“刘文奎大烟馆”。大烟是为一些特殊人群准备的精神鸦片,所以大烟馆经常座无虚席。
妓院、赌局和大烟馆,是旧时代病态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在沂蒙山区诸满村这个弹丸之地,嫖、赌、吸样样俱全,以满足特殊人群在精神上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这个乡村的繁荣和发展
(五)“百家姓村”形成的社会背景
据临沂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诸满村现有人口1500多户,其中就有129个姓氏,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家姓村”,是罕见的杂姓大村。诸满村一百多个姓氏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
其一,在历史上,诸满村就是“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东汉尚书郎颜盛之后四代人就住在这里,成为琅琊颜氏发祥地。到了唐朝,诸满村为颜真卿建了“鲁公庙”、“鲁公桥”,祭祀极盛,成为众人瞩目之地。后来随着战乱虽几经兴衰,仍不失为大邦之乡。在清末民初,这里是管辖浚河以北80多个村庄的诸满社,是蒙山前的政治文化中心。
其二,过去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诸满养穷人”。据老人们回忆,繁华的诸满村给穷人带来了谋生的机会。许多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来到诸满街,靠出体力干杂活或者做些小买卖,赖以糊口。据统计,当时诸满街上仅卖茶水的茶炉子就有10多个,卖香油果子的、卖丸子的、卖糖人的、买馄饨的不计其数。各地的穷苦人纷纷奔到这里落脚谋生,成了当地人口。
其三,诸满村的繁华,吸引了许多外地有钱人来此兴业,发家致富。发达之后,他们及其后代也大都在此落地生根,成为该村人。
第四个原因是有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诸满村在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夕,在近半个世纪的战乱中,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旧社会,战祸不断,土匪如毛,老百姓日不聊生,特别是沂蒙山区的群众受害更苦。乱世魔王刘黑七、杆子李堂刚等土匪,到处杀人放火,掠财绑票,无恶不作。据老人们回忆,诸满村筑有十分牢固的围子,围墙上还有半人多高的围隍,易守难攻。几十年间诸满社的三任社长即邵会树、邵连三和邵子厚,都组织了强大的武装民团,在四门和围子墙上日夜派有团兵巡守。刘黑七等土匪多次攻打诸满附近的白马峪、上下盐店等村,抢财绑票,却从没打开过诸满村。所以,诸满村成了人们生命财产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颜真卿祖茔地——颜林
一个历史上形成的杂姓大村,赋予了它一般村庄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从古至今,我们诸满村十分开放,不排外,不保守,能接纳新事物。同时,家乡人宗族观念、地方观念淡薄,人与人之间友善好处,极具亲和力,重义守信,民风淳朴。
总之,家乡诸满村历史上曾有过的兴旺发达,不仅是沂蒙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思索和借鉴的东西。
2024.2.2日.(腊月二十三)于济南
(作者简介: 荣士友,1936年生,中共党员,原费县五中教导主任,费县二中退休教师。退休后热爱新闻宣传,先后采写通讯报道和社区故事20余年,创立的“夕阳红通讯组”,被特邀在中央电视台做过访谈节目,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其本人被授予“山东省模范老人”荣誉称号。著作有:老干部战争年代战斗故事集《峥嵘岁月》、新时期老年人生活故事集《夕阳岁月》、约40万字图文并茂的通讯报道集《沂蒙夕阳红》和博客文集《夕阳生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