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相伴 健康成长”(特辑32):家长如何理性面对期末成绩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上外阳光工作室心灵驿站线上专栏

上虞外国语学校
创建于2024-02-01
阅读 32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Hi~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阳光相伴 健康成长”——心灵驿站线上专栏又跟大家见面咯!在孩子的求学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阶段性练习。对于分数,不仅孩子关注,家长也很在意。那么,家长要如何合理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呢?请大家及时查收并积极安排时间学习。愿阳光一直与我们相伴,用心共促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一、错误认知

误区一:认为学习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否则就没有意义。

这种想法是对于学习的绝对化要求,认为分数是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否则就难以接受。事实上,在阶段性的练习中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人能够获得永远的成功,也没有人会永远的失败。可见,这种绝对化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要知道学习中持续的努力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二:如果这次不行,就认为以后也不会成功。

这是一种对学业成绩过分概括化的表现,也就是以偏概全。每一次练习都不能完全涵盖所学的所有知识,也不可能考查全部的知识和能力。一次考查结果仅仅代表着孩子对所考查的这部分知识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不好,更不代表他的未来。

二、积极归因

如果把理想的阶段性结果归之于孩子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时,可能使孩子自信、自豪,继而保持干劲,但同时也要避免孩子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如果把理想的阶段性结果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时,会使孩子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如果把不理想的阶段性结果归之于孩子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学习时间的付出等不稳定因素时会使孩子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如果把不理想的阶段性结果归之于孩子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因素,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如果把不理想的阶段性结果归之于学习难度大、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时可能会使孩子学习积极性受影响。

可见,积极的归因方式并不意味着找出责任人,而是为了帮助我们从诸多影响学习的因素中,发现孩子可以成长的部分,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三、理性对待

(一)拿到成绩后,先询问孩子是否满意。

① 如果孩子回答满意,引导孩子具体分析在哪些方面满意。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考试成绩是自己努力后的证明,而不是为了让家长高兴。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对自我的肯定,进而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庆祝,让孩子体验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但注意要避免使用过多的物质奖励,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学习是物质交换,如果不能交换到喜欢的物品,学习就没有价值。

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问问看:同样的分数,和别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小刚和小明期末考试英语都考了100分,但小刚每天需要花1小时复习,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钟,虽然最后成绩是一样的,但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学习效率明显更高。因为小刚每天集中一小时复习,小明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英语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次重复有利于记忆,所以采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 对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此时家长的唠叨、打骂。

唠叨、讽刺、挖苦,甚至殴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比如“就知道你考不好,平时只会玩游戏,这次活该了吧!”再比如“叫你不好好学习,以后看你能找到什么好工作。”这样只会使孩子感觉自卑、逆反。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表面上看,孩子们对父母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内伤”很难医治。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自卑内向的孩子,大多是在否定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相反,家长可以给予安慰,比如“很遗憾你这次没考好,看得出来你很难过。”帮助孩子跟自己的过去成绩比较,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的学习提升计划,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孩子才会产生幸福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每次考试后,家长应与孩子一起,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和实际能力,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父母作为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予孩子温暖和关怀,平时在精神上多鼓励孩子,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让孩子学得愉快、考得轻松。

对待孩子的成绩,要掌握“度”,不要过度奖励,也不要严厉惩罚。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

四、成长进步

初中阶段是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发展。如何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提高学习专注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家长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五、及时交流

孩子因焦虑引起的心理问题多是由于长期心理抑制导致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与他人尤其是父母的交流,内心的言语没有合理的时机说出来或者不被理解,从而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尊重且帮助他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避免心理焦虑。一方面,家长要注重细节,如有的孩子在被要求学习时,他会以表情或者行为给出明显的拒绝信号,对此家长要及时地和孩子交流,以温和的方式询问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要从心理上让学生真正地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孩子看书学习。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都高于其本身目前所拥有的能力,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都应该先让孩子认可。当得到认可后,这对其来说就是学习目标,是考试动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和放松心情,也能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发展。此外,家长应该充分地尊重,即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应以建议的方式来帮助其解决和高效完成,同时也可让孩子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此来培养其独立自主性。

总之,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理性看待。不因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因为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后,如果您和您的孩子遇到困扰,可以拨打以下心理咨询热线:

上外校阳光工作室热线电话:0575—89287389;

上虞阳光健心心理辅导中心热线电话:0575—82207699;

绍兴市“相约绍兴”热线电话:0575—88905959;

浙江省心理援助热线:96525;

省康复中心热线电话24小时:400900339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 32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