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丨山丨行

超人
创建于01-31
阅读 2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丨邓益敏《龙山拂晓》国画 2017年作




作者丨邓益敏


但凡,山高路远的行程皆有缘由。


我上一次的龙山之行,是因为2014年初冬,在平和三平寺采风,听一个高僧说,龙山禅寺早在2007年就迎来了一位龙岩一中、天津大学毕业的住持道宝法师…


但那一次有点遗憾的是,上了龙山,到了禅寺,一幢正在建设中的主体寺庙正好封顶,道宝法师也正在高高的梁顶上一起施工,忙于浇筑钢筋水泥而未能当面聊聊,只是他站在屋顶上,我们站在屋檐下的斜坡上,相距三四十米,相互招招手以表示致意。


后来是从他的一位龙岩一中的同学获悉,道宝法师俗名杜金富,龙岩中心城区苏溪人。他有读书天赋,小学、中学、大学成绩优异,八十年代天津大学毕业后,在体制内任职,来龙山禅寺任住持之前在一家央企工作。


据他的儿时伙伴透露,读小学时他就有乐善好施与种种“佛缘”的迹象,并有“出家脱俗”的念头…


这次龙山行,我是2024年1月初,元旦期间的九龙江探行之旅,在九龙江下游之畔的漳州市龙海区的老城巷里一家人气旺盛的美食店,吃卤面和五香条时,与同桌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聊天,他听说我们来自龙岩,是为探源九龙江而来。他随口说,现在的漳州,过去叫龙溪,与龙岩山水一脉相承,九龙江宛如一条舞动水龙,它的主源头在龙岩,源尾出海口在龙海;而那一座从龙溪贯穿龙岩的山脉就像一条蜿蜒青龙,它的龙头在龙山,龙尾却在角尾;龙山是你们龙岩龙硿洞旁边的一座大山,角尾也就是现在的漳州角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他这么一连串云里雾里的絮絮叨叨,让我怦然心动,也勾起了我的联想。于是九龙江,龙溪、龙海;龙岩、龙门、龙门塔、龙潭、龙池书院;龙山、龙岩洞、龙硿洞;九龙乡、见龙桥等等,一系列古今的“龙字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就是冲着他脱口而出的传说,心生好奇,再次探行龙山。


龙山,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岩山镇龙山村。北面毗连雁石镇,与“华东第一洞”之称的龙硿洞相邻;南边紧邻“中国杜鹃花之乡”的永福镇;背靠东南,即九龙江上游漳平市的拱桥镇和西园镇;正面朝西南,连接铁山镇与龙岩中心城区…


从省道福三线雁石路段的厦中村入口,行驶约半个多小时的县道,来到岩山镇政府对面的山脚下,有一条弯弯绕绕的水泥机耕路通往龙山。


我们从山脚下,沿着这条机耕小道,朝着龙山的峰顶方向缓缓爬行,沿途山脉连绵起伏,土石叠加,泉水淙淙,毛竹密密麻麻,杂树娑娜,正逢野板栗成熟了撒落树下公路两旁随处可见…;时不时还看到路边非同一般的一座座古墓,因而也让我心中顿生一个个涟漪…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我之见,古墓多的山头,也就是坊间常说中的风水宝地,否则古人在那个寸步难行,靠两条腿两只手的农耕时代,是不会舍近求远,来到不远千里的崇山峻岭建造墓地的。我时而也会扪心自问,世间有一些事情,总是让人无法理解;有个有趣的事儿常常挂在我的心头,伴随着我走南闯北中观察与思考,比如“风水”一词,很少出现在官方“台面”,也基本上不入主流书籍,但在坊间的破土、安门、造墓等等,几乎没有离开过“风水”这个话题,这也几乎是成了多数人心知肚明而不愿捅破的俗世潜规则…


小车行驶约半个小时,来到了海拔约900米的龙山峰顶下的拐弯处,一块平地正好可停放车辆。我们下车后扑面而来的一阵寒意顿觉比山下气温低了许多,驻足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峰“凸”起的石壁山,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两块天然圆鼓鼓的巨石犹如龙珠,中间一块巨大鼻状石柱冲天矗立,整体观望形似居高临下的龙头,气势磅礴…龙山禅寺便坐落这里,凭我的直觉,这应该就是龙海那位老者所说的“龙头之地”…


我们带着疑问走进龙山禅寺,一询访,很快便与道宝法师见上了面。道宝法师在会客室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也就敞开心扉,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聊起了在漳州龙海不经意间,道听途说龙头与龙尾的故事,我们此行也就是“探秘龙头与龙尾”而来。


道宝法师静静听着,给我们递上一杯热呼呼的水仙茶,沉思片刻,很快领悟了我们的来意,不假思索说到,我们现在所处的这座山,纵贯龙岩、漳州两地,犹如一条龙,相传龙头就在这座龙山,龙尾是在漳州角美(角尾)…


他接着说,我多次在九龙江流域和纵贯漳州与龙岩两地的这座龙脉山的周边城乡探行走访,时常就有听到民间口口相传的“龙头”与“龙尾”的各种传说,龙岩的龙山和漳州的角美是福建两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据传说,龙岩的龙山,是跨越闽西南即漳州和龙岩两地的这座龙脉山的龙头,而漳州的角美则是龙尾;龙岩的龙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其形状像一条巨龙蜿蜒而上;这座山是远古一条神龙化身而成的,它为当地人带来了丰收和幸福;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日,当地人和四面八方而来的信众会在龙山上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以祈求龙神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而漳州的角美,则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其名字来源于这一条神龙的尾巴;这条神龙曾经在这里停留过,留下了它的尾巴;角美的先民们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便将这里命名为“角尾”;并且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或三月三日,当地人也会在角尾举行与龙山相呼应的隆重祭龙仪式,以感谢神龙的庇护和保佑。龙岩的龙山和漳州的角尾,虽然相隔甚远,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脉相承的龙脉和历史传说,让人们对这两个地方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之情…


丨漳州角美文圃山“龙池岩寺”

    道宝法师的口述时有停顿似乎有些费力…看来口才不是他的长处,但他的叙述条理清晰,所言正好与龙海那位老者传说极是吻合,我听后,心中的谜团也随着这次身临其境的再探行逐渐解开。

    

    据《龙岩州志》记载:“龙山寺,州南三十里,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僧晃权开辟所建…是一座宗教修禅之寺庙”。

    

    龙山禅寺在经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两次遭遇重创,一次毁于战乱;一次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被拆除。

    

    1995年秋天,在老家祭祖座谈时,原龙岩县政协副主席、老红军邓荣照,说起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一些伟人,常常在青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并有过人之处的言行;我们的宗亲老前辈,开国元老、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24岁创办了《岩声》月刊。邓子恢1916年龙岩中学堂(今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刚要毕业、也就是他考取公费留学的那一年的初春,他当年只不过20岁,到漳平永福邓家坊“邓氏宗祠”祭祖,返回龙岩东肖时想顺便去瞻仰一下与永福一山之隔大名鼎鼎的龙山禅寺,因此专门绕道从龙山那条古驿道走,当看到龙山禅寺毁坏严重,心情沉重;他对同行的族亲们反复说,龙山是闽西南的风景胜境,历来也是我们龙岩的佛教圣地,佛教修禅之地也是一个地方人文的组成部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尊重民间宗教信仰,保护民俗文化……。邓荣照老先生少年参加红军,身经百战,可谓见多识广,他走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95年祭祖与他相聚那一年,他已近八十岁高龄,是我们龙岩为数不多还健在的几位享受地厅级老红军之一。他现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这一席话时时在我的耳边回响。

    

    民间自发重建,始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以现代理念,融合古今的构思进行规划设计,并拟按照规划设计实施分期建设,当属2007年道宝法师担纲住持开始。

丨龙山“牛公搭”


这样看来,龙山禅寺与其它寺庙的际遇也大同小异,在闽西宗教史上也不算最为悠久,但是,龙山寺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创举,该寺开基时,曾有一头壮牛,为建寺拖木拉石劳累而疾终,开山建寺祖师晃权念其功绩,专门为它建造一塔,名叫牛公塔,这种塔闽西前所未有,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成为佛教界的典型史例和民间信众的美谈。


史料记载,龙山禅寺鼎盛时期,僧侣达百人之众,故有“清初古刹,闽西祖庭”之称。前清时期,龙山禅寺(仰开公)和尚被龙岩州授“僧正司”一职,以管理龙岩州辖境内寺庵和僧尼事务,因而龙山禅寺不仅是当年龙岩州香火最旺盛之地,也是当年龙岩州“僧正司”的驻地和管理寺庵僧尼事务的“衙门”和“领导机关”。全州所有从事佛教事务和僧尼要先选送到这里学习、培训,受戒。可见当年龙山禅寺地位之显赫,故而又有,先有龙宫(龙山寺),后有天宫(天宫山寺),再有莲台(莲台山寺)之说。


丨龙山“僧正司”仰开公和尚之墓碑


我们跟随道宝法师引路,瞻仰了“牛公塔”、僧正司(法讳)始发仰开公和尚之墓塔等和尚古墓塔群。在龙山禅寺南侧半山腰处有一块坐椅状地形,“僧正司”仰开公和尚之墓塔便坐落这里,它的墓碑刻有文字至今清晰可见:“前清,圆寂十三世祖特授龙岩州僧正司(法讳)始发仰开公和尚之塔…”,但感到惊呀与遗憾是,还有一座古墓塔,近年被人为了砍伐竹木,在挖掘开辟机耕道时所淹没,而找不到了…


当我们瞻仰了龙山南侧山头的和尚古墓塔群,返回到了禅寺时,正好云雾散去,天高云淡,站在寺院大门前,远眺前方,那天际尽头的江山睡美人、天宫山、莲台山、龙津河、莲花山历历在目…


俨然像是站在群山中一个凸起的观景台上,四面无障物,眼观八方,一览众山小,山水风光尽入眼帘。


此刻,我心中的天门,随着眼前一层层风生水起的山门打开,更加宽广…


我想,龙头和龙尾的相遇,虽然是山水之缘,但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美好和未来。


——2024年1月上旬于龙津河畔有感记之

邓益敏简介

邓益敏(笔名龙言),福建龙岩人,画家、文艺评论家(现任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征稿,作品被选登《辽宁青年》封面。后因生活所逼搁置画笔20多年,2013年重拾画笔,专注美术创作及文艺评论写作,文艺评论简明扼要、哲理性强,经常被选用刊登。近年来美术作品先后在全国主流画展中入选、获奖,其中《玉境山居》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本届最高奖项);《莲花世界梦亦香》荣获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冠豸系列二长寿亭月色》荣获福建省美协主办的“魅力冠豸·客家连城--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幽境·系列二》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写意中国--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在那难忘小山村》入展“百花争妍--美术报首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全国60位画家参展)"等全国具有较高学术性的美术作品展。


2017年12月《邓益敏美术馆》落成布展。




- END -

作者丨邓益敏

标题书法丨邓益敏

文字编辑 | 鲁敏

图片编辑 | 与哲

审阅 | 邓珺

策划 | 张思超




阅读 2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