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天人合一
桂阳古代村落从建村选址,到村庄规划布局、建筑工艺大多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依山伴水、前低后高。村内槽门把关,马头高墙、青砖碧瓦,筑天井合院,建家族宗祠,好不气派。
庙下古村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桂阳县洋市镇
庙下古村位于桂阳县洋市镇,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全村保存比较好的明清古民居270多栋。
这些古色古香,雕龙画凤的古民居错落有致,人物鸟兽栩栩如生。村中古井、凉亭、祠堂精心布置,与古建筑群完美融合,具有鲜明的湘南民居特色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庙下村由于古民居集中,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荣获“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
下溪村
约900多年历史
桂阳县和平镇
下溪村是桂阳邓氏的开基之地之一。难怪我们看到了“秀南阳”、“广汉流风”等象征其姓氏的名头匾。邓氏郡望南阳,从村主任家中一本残缺不全的邓氏宗谱中我们了解到,桂阳邓氏始迁祖少卿公于宋仁宗时由九嶷偕弟至桂阳,卜居桂阳郡北下溪岐山,至十一世始住今基。至今邓氏已经在桂阳生活了九百多年了。
下溪八景是:神仙脱帽、玉壶滴液、凤桥异迹、龟山献瑞、太极分形、笔架耸翠、南岭响应、鳌山返顾。由于时间关系,除了玉壶滴液之外,其它的七景我们无法一一领略。下溪村前有一条溪,过了小溪,再往前走数十步,便有一口井。这口井形似玉壶,周身大十围,深五尺,泉自石缝横出,水从碗口高流。
溪里魏家村
始建于宋嘉定六年(1214),距今810年
桂阳县龙潭街道
溪里魏家村,又称昭金魏家,俗称溪里洞,位于桂阳县龙潭街道办事处,村落坐北朝南,始建于宋嘉定六年(1214),距今798年。占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现存清代单体房屋其建筑特色属客家风格保持良好有50余家,人口230余口。
整个村落布局有序,街道青石铺就,屋内青砖漫地;历数百年沧桑,神采依旧,保持着客家民风,体现渊源深厚甚为珍贵的文化内涵。其中魏明信官厅规模非常宏大,结构科学严谨,是全村的代表性建筑。还有魏家昆曲古戏台建筑风格更是一道风景线,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公祠开正中大门,门前两大石狮排立两旁,前一大坪,坪前围有半月形的高墙相护,入内两边是房屋,中间是小天井,过后是古戏台,整个戏台都是木构框架,台下有10根木柱支撑到顶,台面边缘三面木条围成,上顶四面分水,上檐封板雕刻精美,龙飞凤舞;后台的隔板壁上,记载有“文秀班”等15个戏班分别于清光绪四年(1854)、六年、十年及民国时期等在此演出昆戏的剧目,反映了当时昆曲在桂阳的盛行状况。古戏台正前是一个拥有251平方米的石板大天井,天井两边是走廊和楼台厢房,走廊墙面上书写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墙各两个字)。
竹元下村
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760多年历史
桂阳县敖泉镇
湘山阁书院位于桂阳县敖泉镇竹元下村,始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760多年历史,该建筑为砖瓦土木结构,总占地面积约1500余平方米,保持有宋末元初建筑风格,为桂阳仅存最古书院。
锦湖村
宋开庆年间迁居至此,约700年历史
桂阳县莲塘镇
莲塘镇,锦湖村。为傅氏聚族而居,始迁祖希孟公,因避金元之乱,宋开庆年间由江西庐陵鹅颈丘迁居至此。 村子布局独特,其中心有一口圆形池塘,村民环池而居。池塘里几块如同羔羊一般天然青石,或卧、或跪,悠闲而静谧。据家祠碑文记载,锦湖家祠建于乾隆十年,它是桂阳唯一以村命名,而不是以姓氏命名的宗祠。
筱塘村
据闻建于明代之前,历史700多年
桂阳县和平镇
有很久远的历史,全村族姓李,历史深厚、人才辈出,明洪武年间中举人及进士及第的李思聪就是筱塘人.李思聪奉朝廷之命出使缅甸,一路尽责尽忠、廉洁自律,劝诫百夷、息兵安境,并将出使缅甸的全部经历、所见所闻、民俗风情、礼节宴乐、山川地势、驿舍村寨等著成《百夷传》上于朝庭受到朱元璋下旨嘉奖。到达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天大树,据传已经有750年的历史。
大湾村
至今六百多年
桂阳县莲塘镇
大湾村,北倚白阜岭,南傍潭流水,东对大字岭,西靠鸾山,人杰地灵。明朝由夏氏从江西迁居于此,至今六百多年。夏时之子夏寿田,曾在衡州船山学院从师王闿运。光绪二十四年,夏寿田高中榜眼,取得清代湘南地区科举最好成绩,历任翰林院编修、学部图书馆总纂等职务。明清两代,大湾村有七品以上官员三十六人。
据《夏氏宗谱》记载,夏氏十八代夏梅心,随湘军名将陈士杰平定太平军,战死在江西瑞州府,诰封为中宪大夫。光绪八年,夏梅心三子夏时入四川管理盐务,后官至陕西巡抚,去世后,诰授光禄大夫,追授建威将军。
芦塘下村
近600年历史
桂阳县樟市镇
一座被遗忘的历史古村落,该村位于桂阳县樟市镇,距离县城北3公里处。村落族姓李,李姓的发源地之一,始祖为南门内李氏李一郎公八世孙昭胜、昭斌约公元1450年从大瓜山迁居而来,迁居后昭胜、昭斌公两兄弟花钱买了卢姓人家的地盘从此定居于芦塘下。
村中有一个大池塘名曰“芦塘”,因村庄位于芦塘的下水位而得名为芦塘下。村庄曾有一口古井,后来被翻新掩埋,古井壁的青石板记载数百年前各方宗亲前来帮助、捐赠的记录,建造新井时石板被丢弃掩埋。村内有一颗需数人环抱的大柏树,以及未开发的溶洞,柏树与溶洞相距数百米,传闻溶洞深处通往柏树下方,有青龙出没。村庄内百年房屋文物不被重视,村民对文物缺少保护意识,也无相关单位的重视,原本错落有致的村落旧址现在已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青石板路述说着曾经的历史。
阳山村古村
村落始建于弘治年间(1497年)
桂阳县正和镇
阳山村位于桂阳县正和镇境内,距市里30公里,经高等级公路、郴仰公路与万华岩、仰天湖形成旅游金三角。村落因依骑田岭(古称阳山)而得名。
这里青山环绕、秀水萦回,颇类《桃花源记》所述之境界。自明初迁始祖而定,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已逾600余年。村落始建于弘治年间(1497年),成于康乾盛世,而盛于道光年间。占地万余平方,现存古建筑60余栋,五千平方。
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地人合”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鑑塘村上王家村
自公元1510年从临武搬迁至此,约510年历史
桂阳县荷叶镇
鑑塘村上王家村,位于桂阳县荷叶镇,距镇治约1.5公里,自公元1510年从临武搬迁至此,现有180户,600人。王家村坐南朝北,整个村落古建筑占有比例在80%以上,古建筑集中在一块,绝大多数古宅都有人居住管理。该村以君子乡、舞凤楼、君子第、秘授堂、昭金祠等建筑为特色,尤其是“君子乡”,南北墙长达50米,南墙置门朝南,北墙无门无窗,只在东西向中间设朝外大门,横摆村前酷似围城,威武雄壮。整个村落布局合理,纵横的街道交错有序,地面均为青石板铺就。古建筑均为青砖、青瓦,二层楼四合院,门额上有格花窗、阀越雕刻精美;房屋地面青砖漫地,天井及走廊、室外过道等青石板铺就,天井板有井口天井和海慢天花等。该村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古村有八景,门第有牌匾、门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