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班今日语文寒假作业(下午或者晚上完成)

Littler Warren Buffett
创建于2024-01-31
阅读 22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92班今日寒假作业(下午或者晚上完成)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8、下列对文中划破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庶竭驽钝   庶:期望,希望B.以彰其咎   彰:揭示

C.时人异焉   异:对……感到惊异

D.身使孙权   使:使者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刘备多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的事情。

B.甲文为“表”,作者追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C.乙文为“传”,略写了诸葛亮的身世,详写了他出山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功绩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经历,作者还对其做出了评价。  

  D.乙文中陈寿认为,诸葛亮不管是整治训练军队,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强于他作为将领的能力谋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8分)


秋    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1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请简要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的妙处(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4.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最能体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的博大胸襟。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8、下列对文中划破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规则,然后断句。句意:而且跟他敌对的,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根据句意断为: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庶竭驽钝   庶:期望,希望


B.以彰其咎   彰:揭示


C.时人异焉   异:对……感到惊异


D.身使孙权   使:使者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A.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庶:期望,希望。


B.以彰其咎: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彰:揭示。


C.时人异焉: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异:对……感到惊异。


D.身使孙权: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去。使:出使。“使者”不正确。选D.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刘备多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的事情。

B.甲文为“表”,作者追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C.乙文为“传”,略写了诸葛亮的身世,详写了他出山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功绩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经历,作者还对其做出了评价。    

D.乙文中陈寿认为,诸葛亮不管是整治训练军队,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强于他作为将领的能力谋略。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段的评析。


D.乙文第二段“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治军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治理人民的器识又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据此可知:出奇谋是诸葛亮的弱点,“……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有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参考答案】 


(1)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  


(2)不会捡拾道路上遗落的东西,强大的不会欺负弱小,社会风气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解析】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1)宜自谋:应自行谋划。咨诹善道:询问(治国)好方法。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2)拾遗:捡拾遗落的东西。侵:欺负。风化:社会风气。肃然: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乙】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的动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已经平定,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兼任录尚书事。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不会捡拾道路上遗落的东西,强大的不会欺负弱小,社会风气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治理人民的器识又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8分)


秋    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1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营造了孤苦寥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考查对诗歌环境描写、作者情感的分析。诗题“秋夜”与“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中的“三更”点明时间,在秋天的深夜惊醒;“灯残零落明”,灯影摇曳将息;“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窗外明月高悬,虫儿悉悉索索的叫着,营造了孤楚寥落的氛围;“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写诗人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触发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13.请简要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窗外明月高悬,听着虫叫声,表现了诗人的孤苦,触发思乡之情。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意思是:空空荡荡,透着窗子看着高悬寂寥的月亮,虫儿靠着墙壁悉悉索索地叫着。联系“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可知,这时候是半夜三更,深夜本就寂静,能够清楚地听到虫鸣声,运用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夜之寂寥;联系“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可知,诗人离家很久,漂泊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孤苦,表现了诗人的思乡念亲的情感。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4.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最能体现“古仁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的博大胸襟。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默写。要求:符合语境,识记准确,默写正确、规范,不写错别字、不添字去字。注意“罔、狐裘、锦衾、薄”等字的正确写法。    



2023—2024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24·02·18

2023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书写分3分


专题一:现代诗的“创意表达”(15分)

1.(3分)评分标准:共3分。有创意的句子,1分,赏析创意美,2分。示例:《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这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邮票”代表家书,承载着思念,连接两个空间,慰藉母子牵挂之情。


2.(6分)评分标准:共6分。每个3分:方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示例:方法一:现代诗可以通过反常的词语搭配带来创意美。比如“鹰,鼓着铅色的风”一句,“铅色”与“风”搭配,具有新意。“铅色”让无色无形的风既有了色彩又有了质感,表现出冬日草原上寒风凛冽万物肃杀的景象,凸显鹰的勇猛。


方法二:现代诗可以通过新奇的修辞带来创意美。比如“寒冷/自翼鼓上抖落”,运用比拟,通过“抖落”一词把“寒冷”这种抽象的感觉具象化,写出了鹰所处环境的严酷,体现了其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3.(6分)评分标准:共6分,修改一处3分。修改得当,具有创意。


示例1:“冬天的风,刺骨而冷”改成“冬,在骨缝里哀嚎”。


示例2:“飞鸟已无踪迹”改成“飞鸟是冬的隐士”。


专题二:时评阅读活动(29分)


4.(14分)评分标准:8分,⑴2分,⑵⑶⑷各4分,意思相近,合理即可。


示例:⑴(2分)年轻人上香 ⑵(4分)忧心 ② 

⑶(4分)关心 帮助年轻人 ⑷(4分)

示例:选A,(少)忧心(少)堵心(多)关心(或“少炒作少怀疑多相信”)

选B,(与其)忧心(不如)关心(或“与其怀疑不如帮助”)


5.(8分)评分标准:8分,⑴⑵⑶⑷每空2分。合理即可。


示例:⑴事实上⑵引出例证 ⑶据报道(有数据称) ⑷未见得(无非)


6.(3分)评分标准:联系上下文,阐述得当即可,仅选择不得分。


示例1:A。这句话中的“谁”指的是“年轻人”,因为本文评论的现象是“年轻人上香”,本段依然围绕年轻人这个群体的人生特点进行阐述,表达对年轻人的理解、信任和鼓励。


示例2:B。“谁”指“对年轻人上香表示忧心的人”,作者希望这些人反躬自问,以此唤醒他们对年轻人的同理心,从而更好地说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


示例3:C。“谁”在这句话中指“关心年轻人的人”,这些人理解年轻人的期待,最能认同作者的观点,以他们的人生体验为例有助于增强说服力。


示例4:D。“谁”应该指“所有人”。作者前文提到祈福许愿、期待美好实属人之常情,不只是年轻人的行为,作者借此呼吁所有人都要理解和信任年轻人。


7.评分标准:共4分。契合“在磨难中坚持并取得成功”主题,2分;结合名著内容,2分。


示例1:艾青在《光的赞歌》中的那句呼喊——“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示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书名的解释——“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专题三:小说阅读(16分)


8.(4分)评分标准:结论2分,本文和课文的分析各1分。


示例1:小说中的配角可以衬托主要人物:“儿子”反常的恐惧反衬出镇长的凶残暴虐;《故乡》中天真单纯的宏儿和水生反衬出现在的“我”和闰土间可悲的隔膜。


示例2:小说中的配角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儿子”所转述的镇长的话将矛盾冲突层层推进到令人紧张的程度;《我的叔叔于勒》借船长的话补充交代了于勒的经历,推动了菲利普夫妇与于勒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走向高潮。


示例3:小说中的配角可以营造环境氛围:十一二岁的“儿子”被镇长吓得胆战心惊,反映镇上民众的生存处境;《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父亲面对生活变故的无助无奈感传导给了杜小康,成为杜小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9.(4分)评分标准:小说人物和课文人物出场效果分析各2分。


示例1:镇长和闰土都延迟出场,出场效果相似。镇长在“儿子”多次转述他与医生的对话后才出场,渲染了气氛,烘托了镇长的凶残暴虐,吸引了读者的兴趣。闰土在三次插叙后才出场,增强读者的期待心理,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间形成对比,表现出故乡全面沉沦的现状。


示例2:镇长和于勒都是先经他人转述再正式出场的,出场效果相似。镇长在“儿子”多次转述他与医生的对话后才出场,渲染了气氛,烘托了镇长的凶残暴虐,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于勒出场前在菲利普一家人的话语里反复出现,他的形象从败家子到全家人的希望,制造了悬念,充分蓄势,为船上的出场制造冲突高潮。


示例3:镇长和诸葛亮的出场效果相似,都属于铺垫渲染式出场。镇长在“儿子”多次转述他与医生的对话后才出场,渲染了气氛,烘托了镇长的凶残暴虐,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而刘备出场前先写刘、关、张的不同意见,再写阶下侍立等情节,通过渲染,增强了故事的张力,表现刘备爱贤之诚,烘托诸葛亮大贤形象。


10.(4分)评分标准:小说和课文的分析各2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选A。本文与《故乡》相似,都运用了一条线索进行叙述。本文以小镇牙医某天的所言所行为线索,从牙医开始一天的工作到结束为镇长的治疗,展现小镇深刻的社会矛盾;《故乡》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展现旧中国农村的萧条破败和知识分子寻找出路时的复杂情感。


示例2:选B。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相似,主要用明线叙述,同时也有暗线的脉络。明线是牙医为镇长拔牙,经历了拒绝、隐忍、教化、嘱咐的过程,隐约可见的还有镇长屠杀平民、因牙痛武力胁迫医生、治疗后本性不改的行径。《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为明线,而于勒的故事虽以片段呈现但也可以连缀完整。


示例3:选C。本文与《智取生辰纲》相似,都有明暗两条线索。本文的明线是牙医普通的一天,从开始一天的工作到准备与镇长殊死一搏到为镇长拔牙,表现牙医的勇敢与悲悯。本文的暗线是镇长的牙病,从牙痛发作却因害怕遭到报复而忍痛多日,到不得不求助牙医但又心怀警惕,到得到治疗也受到教化,最后垂头丧气却本性难移,反映镇长的凶残暴虐。两条线在镇长流泪时交织,达到高潮。《智取生辰纲》的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设计劫掠生辰纲,两条线在卖酒与买酒时交织。


11.(4分)评分标准:人物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A画外音:听到儿子的话,医生心理清楚镇长绝对有可能这么做,于是他也做好了反抗的准备,他不愿意为恶魔服务,他也不惧怕镇长的威胁。但凡镇长敢开枪,他一定先打死他。


B画外音:听到牙医说不能打麻药,镇长就怀疑牙医,但是现在他牙痛得厉害,不得不听从医生,但他紧张地盯着牙医的一举一动,准备随时拿出武器。


C画外音:牙医给他拔掉那颗坏牙时说他杀了二十个人,他感到了钻心的疼痛,不由地流出了眼泪,谁也不知道他的眼泪是因为恼怒与屈辱,还是疼痛与懊悔,但此刻这个杀人如麻的恶魔终于也流出了泪水,有了人的痛觉。


活动四:典故探究(15分)


12.(4分)评分标准:每空2分,意对即可。


示例:①到……去;②通假字,同“暮”


13.(8分)⑴(4分)评分标准:不同之处分别分析,各2分,合理即可。


选A示例:材料一“山季伦为荆州”中“为”是“当、做”的意思,显然重点不在山简的官职,而是着意刻画山简洒脱不羁的性情;材料二“(山季伦)镇襄阳”,“镇”是“镇守”的意思,凸显责任重大,与材料一相比更注重表现山简经韬纬略的才干。


选B示例:材料二选自《晋书》,这句话介绍了时局危难,以反衬山简身居要职,责任重大,将人物放在历史背景中刻画,符合史书的特点。而材料一选自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不提背景,重在表现魏晋名士不拘世俗、旷达真率。


选 C示例:材料一中“举手”表现的是山简醉酒时的情态,随意放达。材料二中“举鞭”表现的是山简虽醉酒但更仍豪情勃发的形象。


⑵(4分)评分标准:意思理解2分,分析2分。


示例:“何如并州儿”意思是“我和并州好汉相比怎样”。当山简喝得酩酊大醉、倒载而归时也没忘与北方边地的豪侠相比,可见山简的洒脱不羁、豪迈旷放。


14.(3分)评分标准:运用小贴士的知识1分,理解吴宽评价的句意2分。


示例:这幅草书用笔粗放怪诞、形态怪异,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笔力雄健、汪洋恣肆,有一种刀斫斧劈的激越奔放、豪放不羁的气势,就像山公醉酒倒载而归一样,乱中取意、神气逼人,显得奇崛古朴,融狂放与稚拙于一体,在怪异中见功力。


​活动五:写作(42分)

15.(42分)

⑴(2分)评分标准:紧扣漫画内容,有一定的哲理意味。示例: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

⑵(40分)


文章分类及分数档


一类


40—36分


○立意深刻,能通过记叙或议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深刻思考。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情达意;语言通畅。


○叙述类文章能够紧扣题漫画的内涵叙述事件;故事巧妙生动;细节具体,描写能抓住主要特征。


○表达观点的文章要求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二类


35—32分


○立意正确,能通过记叙或议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较为深入思考。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准确,流畅。


○叙述类文章能够围绕题漫画内涵叙述事件;细节较具体,描写基本能抓住主要特征。


○表达观点的文章要求有较强的读者意识,思路较为清晰,语言较为得体,比较有感染力。


三类


31—28分


○立意基本正确,能围绕风格话题叙述与风格相关话题有所思考。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选择表达方式;语言基本通顺。


○叙述类文章能够围绕题漫画内涵叙述事件;故事较完整;思路尚清楚,细节不足,描写没能抓住主要特征。


○表达观点的文章要求有一定的读者意识,思路较为清晰,语言较为得体,有一定的感染力。


四类


27—24分


○立意不够明确,基本没有自己的思考。


○不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体裁选择表达方式;语言不通顺。


○叙述类文章未能围绕风格这一话题展开;故事不完整;思路不清楚,缺乏细节。


○表达观点的文章基本缺乏读者意识,思路较为混乱,语言不够得体,没有感染力。


五类


24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200。


说明:


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2分。


5.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


6.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7.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阅读 22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