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有写文章了,最近一段时间在潜心读书,主要围绕着《易经》来研读一些古籍,忽感今世之人对于雅的感念已然模糊不清,故查阅资料,以“群经之首”——《易经》为支点,思考其中。自觉小有收获,与众分享。
雅,古之音乐也。《诗经》中有《大雅》《小雅》,皆为周人之乐,以颂先王之德,正天下之风。《论语》中,孔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此言雅乐者,非惟音之和,亦礼之正也。故儒家以“和”为雅,“古”为雅,“正”为雅,而“俗”则为之反。然而,雅俗之分,非绝对之事,亦随时代之变而变。《易传·系辞传》中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之精义,在于变通,不拘一格,因时制宜。故《易》之雅,在于包容,不排斥,广纳百川。今以《易》之道,论“雅”之意,庶几有益于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涵。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一曰,雅者,自然之美也。《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万物,皆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故其美也不可穷尽。《诗经》中所谓“大雅”者,乃取意于“大夫”之雅,大夫者,春秋诸侯之臣,位居高,地广大,故其诗多描写山川草木,风月星辰,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经·大雅·荡》云:“荡荡上帝,下民之辅。克配彼天,维此大国。”此诗以天地为喻,颂扬周文王之德,可谓气吞山河,意蕴无穷。《诗经·大雅·抑》云:“日月之行,克明其德。四时之节,克序其宜。”此诗以日月四时为喻,赞颂周武王之功,可谓气象万千,意趣悠长。由此可见,自然之美,乃“雅”之一端,亦《易》之所崇。
《易经》认为自然之美是雅的一端
二曰,雅者,人文之美也。《易》曰:“天地之道,亲则生,辟则死。”天地之间,以亲和为生,以疏远为死。人与人之间,亦然。《诗经》中所谓“小雅”者,乃取意于“小邦”之雅,小邦者,春秋诸侯之国,国小民寡,故其诗多歌咏人情世态,风俗民情,气息亲切,意味温馨,反映了对人文的关怀和体察。《诗经·小雅·鹿鸣》云:“鹿鸣何求?子规何逝?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诗以鹿鸣子规为喻,表达了主人对宾客的欢迎和敬意,可谓情真意切,意味深长。《诗经·小雅·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此诗以采薇为喻,抒发了战士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可谓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由此可见,人文之美,乃“雅”之一端,亦《易》之所尚。
《易经》中同时认为雅的另一端是人文之美
三曰,雅者,变化之美也。《易传·系辞传》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之精髓,在于感应变化,顺应时势,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一种风格,一种标准。《诗经》中的“雅”,虽然有“大雅”“小雅”之分,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如《诗经·大雅·文王》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此诗本是周公作,颂扬文王之德,后来却成为周朝的正统乐歌,用于祭祀文王。又如《诗经·小雅·斯干》云:“斯干有衮,赤舄有履。”此诗本是周人作,歌颂周王之盛,后来却成为战国时期的楚国乐歌,用于娱乐宾客。由此可见,“雅”之含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这也符合《易》的变化之道。
《易经》中的“易”就是易变,就是变化之道
综上所述,“雅”之意,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美,更有变化之美。《易》之道,既能通达天地,又能感应万物,更能变通不拘,故《易》之雅,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鱼游文苑主人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