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历史

tingzi
创建于2024-01-30
阅读 3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桂林,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桂林历史时期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和过年的传统习俗吧。

古地名及区划演变

        秦灭六国后,派赵佗与任嚣等领兵南下进攻百越,将疆域向南拓展的同时也在新占领区设置郡县。秦代时,桂林属桂林郡。

秦代桂林郡

        西汉中后期,在郡县以上设置州牧(刺史部),后逐渐由监察机关演变为地方军政机关,州郡县成为主要的区划结构。东汉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与西汉时期相同,桂林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地名始安。

西/东汉荆州零陵郡

        东汉后期,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基本上土崩瓦解。经过长期混战,进入了相对安定的三国时期,桂林先属刘备势力范围,后并入孙吴政权,属荆州始安郡,南部都尉。

吴荆州始安郡

        在曹魏灭亡蜀汉后,西晋取代了曹魏政权,再次完成南北统一。西晋将交州刺史部分为广州与交州两部分,桂林属广州刺史部始安郡。

西晋广州始安郡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也有一定的调整。南齐时,桂林属湘州,始安郡。

南齐湘州始安郡

        北周政权被隋朝取代后,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在行政区划上,隋代统治者重新实行郡县制,试图通过废除州牧来削弱地方权力。隋代时,桂林属始安郡。

隋代始安郡

        唐王朝实现统一后,在行政区划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制度,但将郡改称州,同时在州县以上设置道行政区。桂林属唐岭南道,桂州。

唐岭南道桂州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强化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实力。桂林属广南西路,桂州。

北宋广南西路桂州

         桂林在南宋时属广南西路,静江府。

南宋广南西路桂州

        元朝完成统一后,推行行中书省制度,并在地方行政上继承了两宋的传统。桂林属湖广行省静江路。

元湖广静江路

        明代前期,在继承行省制度的大背景下,对行省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行省的模式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桂林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自此,桂林成为广西的省会所在地。

明广西桂林府

        清代初期,清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度,桂林属广西省桂林府,仍然是广西省的省会。

清广西桂林府

春节习俗

        桂林人的春节是从买新衣、办年货、杀年猪、制作年节食品、祭祀祖先和土地神等一系列活动中开启的。

        从农历12月24日“过小年”开始,桂林人的春节就正式拉开了序幕。“小年夜”这天人们宰鸡、杀鸭,庆贺春节的到来。从“小年夜”后一直到除夕夜,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屋舍,为了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

        除夕夜,人们喜欢合家团聚,餐桌上的美食少不了“圆子”、“欢喜”、扣肉的身影。

        豆腐圆子,取其团团圆圆之意。又叫做油豆腐酿,是平乐十八酿的一种,外用豆腐,内用物料是糯米,花生、肉、鱼、豆腐等等。

        荣获全国名菜之称的荔浦芋扣肉,则是桂林城乡人民桌上的家常菜。尤其是到了春节前夕,凡桂林的大家小户,没有谁不买它十来斤带皮的五花肉,回家洗净去骨,切成巴掌大一块,方方正正的,下锅煮熟,再于皮上扎几十个小眼,浸以白糖陈醋酱油,然后用油炸透使其皮油亮金黄而起泡。食前,将其切成手指厚一块,重约一、二两,间以相同大小的荔浦芋块。抹上喷香的豆腐乳,仰放于大碗之中,进锅蒸熟。上桌了,将其倒扣在菜盘或碗中,那圆弧形的一圈,犹如雕刻家的杰作,令人馋涎欲滴,胃口大开。

        酥炸欢喜是老桂林的传统年菜,有欢欢喜喜的寓意。主要由猪网油,肉末,马蹄,木耳,面粉制作而成。它外皮金黄酥脆,肉馅嫩而不柴,吃起来特别的爽口。

        春节将至,祝老师们、同学们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撰稿:初一(3)班苏恒宇

阅读 3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