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是我大学毕业经过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后,“三让”再分配方案从大城市来到的一个山区贫困小县。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毛主席表彰的一面红旗,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方志敏精神的首创地,清贫精神的发源地。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十六年,我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我走遍了这里的大山和河川。可我的老同事原横峰县人大主任陈德军等一再在微信中,在电话里,反复要我回横峰看看。他们一再夸奖这届县“四套”领导班子有能力、有水平、有眼光、有魄力。夸奖县委书记饶清华大事睿智,思路敏捷,思维缜密,看得远,抓得早,把横峰县打造成了江西省建设秀美乡村的一张名片。
我当时很奇怪,也很好奇,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考察兰考县时提醒全党注意的“塔西佗陷阱”即“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的现象”,这在当时社会上、在网络里、在群众中,有一种这样的舆论,有一种这样的现象。而在横峰却完全不是这样呢?我相信我的老同事和老同事的后代们,他们不打诳语,不说假话,我决定回横峰看看,我女儿特别请假从北京回武汉再陪我们往返横峰。现在的交通真是便捷,6月12号,我们从武汉到江西上饶的高铁、动车各一程也才三个多小时。一到上饶,两位老同事夫妇,50年来从未中断过联系的好友吕家万(原上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和陈德军,以及当年下放横峰的上海知青杜学正,他未回上海,在横峰组成了美满家庭后又调上饶工作,他和他夫人吴江夫妇,早己等候在车站。
当晚由好友吕家万精心安排,把原在横峰,后调上饶工作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同事,己去逝老领导的遗孀和他们的子女,都请到上饶最好的宾馆。大家齐聚一堂,畅叙别后离情,互致问候,互道珍重,互诉衷肠,分享彼此的欢乐和喜悦。6月13日由两位老友陪同我们从上饶出发到达横峰。过去要用半天的路程,现在高速公路只需40分钟。中午同县委书记饶清华匆匆地见了一面,他就赴深圳开展公务活动了。我拜会了在横峰的原县里的一些老领导,老同事,14号就直奔42年前我曾担任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上畈,追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希望能见到那些曾经熟悉令人难以忘怀的乡亲和村组干部。
穿越时空的隧道,50年前的横峰,一出县城往莲荷上畈的方向,不是风化了的,寸草不生的红砂石山,就是长着稀疏的马尾松的沙砾山岗。在贫瘠的沙砾山上,马尾松常年忍受着缺肥或是干旱的煎熬,顽强挣扎在生命线上,风一吹沙沙作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现在是宽阔的街道,高低错落的绿植,楼房鳞次栉比,居民新区,工业厂房,一派兴旺景象。入夜灯光闪烁,魅影重重,让人陷于无边的遐想,回味悠长!
道路建设得真好
横峰变了,真的变了,惊艳了目光,甜美了心房。走在乡村公路上,道路宽了,道路平了,道路等级提高了,县、乡、村、组、户,道路网格化了。就连原上畈偏僻的村庄,上洪元,下洪元,里徐和外徐,不但修通了公路,道路两边还种上了盛开的草花。清风徐来,花枝摇曳,仿佛向客人们招手致意,欢迎光临!条条道路一色的沥青路面,干净如洗。从蔡家到义门村,一路上,我到处寻觅过去那一片片光秃秃的红石山。我没有看见那一片片的红石山,我只发现,在苍翠欲滴的绿树丛中,不时的冒出一个光秃秃的头顶,好像是一个个的小和尚,随着我们汽车的行走,也一路追赶着我们。我似乎听到他们在喊,老朋友你回来啦!想当年你总希望我们变成一片青山绿水,怎么样?今天变了吧,你看我们身边大片大片的绿衣使者,个个都是俊男靓女,天天围绕着我们唱歌跳舞,我们过着歌舞升平,和乐且湛的幸福生活。这不是神仙下凡点石成金啦!这是大自然的风化,上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人们不停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社会发展了,农村也用上天然气了,没有人来破坏绿化了!老朋友,你高兴吗?我内心不由自主的呼应着,高兴,高兴,我为你们高兴。
老友陈德军和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玲香、原上畈老同事,我最尊重的老同志张炳权的孙子,现莲荷乡干部兼上畈村党支部书记,张伏苟同志告诉我:像这样的路,是全县全域性的建成了,县道三级以上公路率100%;乡村通公路率100%;“组组通”水泥路100%;行政村通班车率100%。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柏油路、水泥路,晃如条条多彩的丝带,镶嵌在田野之上,绿树丛中,村庄旁边;飘逸在山间平川,崇山峻岭。走在这样的乡村公路上,不仅让人自然感叹:满目青山养眼,富氧空气洗肺;白楼农居醉心,长梦美景成真。
秀美乡村真秀美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地名还是那个地名,但村庄更整洁了、更干净了、更漂亮了,更绿意盎然了,更勃勃生机了!平房变楼房了,外观高大上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连通了村内村外;简单实用的水泥路贯穿到整个村子,家家户户的门口道路都硬化了。统一了色调,规范了管理。有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楼;也有保留了原有风貌的村中小巷。美观大方的墙壁上,增添了多种灿烂的文化元素,乱搭乱盖、污水横流的现象没有了。社会上在人们印象中农村的那种垃圾成堆、垃圾围山、围村、围湖、围河、围渠、围溪、围坝、围沟,围塘的现象;生产废弃物乱堆乱放,水面漂浮垃圾,白色污染等现象在横峰看不到。农村变得更加悠闲,更加宜居了。过去在国外旅游时见到的,那些令人艳羡的小别墅,在横峰也不鲜见了。老友们告诉我:全县实行了“七改”“三网”,改环境、改房、改路、改沟、改塘、改水、改厕,村庄网线整齐。全县全域保洁“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常态化。聘请了浙江大学一流的专业规划团队,对县城乡村的土地利用,农村与社区等进行了总体规划,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没有大拆大建,保留了原有生态,但风貌各异,特色鲜明,多姿多彩。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留住了农家风味,留住了田园风情。走过了姚家的滩头村,礼孝东山村,好客王家,苏家塘村,你真的感觉是移步换景,俯仰皆画!眼里满是阳光,心里尽是喜悦!让你惊叹不己,啧啧称奇!老友们说:全县深入开展了,“净空、净水、净土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7%,全县对1万方以上的山塘水库,全部实行人放天养,水质达标率100%。上畈亭子上村,经过规划的深度挖掘,“七改”的梳妆打扮,一个华丽的转身,让人们惊奇的发现,原来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美艳绝伦、国色天香的村妇。溪水潺潺,翠竹绕村,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瓦的民居墙上,更有剪纸透出浓浓的文化味道。梧桐畈村是我唯一见到的在秀美乡村建设中进行了搬迁拆建的村。迁得合理,腾出了大片土地;迁得画龙点睛,使这一片景区更加迷人。但依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原来上畈人民公社的社址就设在义门村,公社门口就是梧桐畈村。那时人民公社设施简陋,条件差,夏天我们公社干部洗澡的地方,就是村边的小水库。小水库还在,昂首挺立的鹤石山还是那样气宇昂扬!召唤着子孙后代和亲人们,别忘了初心,别忘了今日满畈盛开的荷塘。新建了荷博园,新建了荷塘中央的亭榭迴廊。这里已成为游人流连忘返的天堂。是啊!攘攘人生,多少人渴望远离喧嚣的闹市,寻一块世外桃源的仙地,人们感到这里正是一个绝佳的选地。这里是诗人们写诗时经常选用的意境:前方朦胧远山,眼前荷塘一片;相伴白云而拪,共枕荷花而眠;闲来悠然垂钓,兴来激情文字;吟唱古人诗篇,描幀彩云追月;莫道天边彩虹,更爱上畈荷塘;快乐知足生活,陶醉胜似神仙。
我和老友们深深感叹,横峰县委书记饶清华和他的同事们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中,把秀美乡村建设与“精准脱贫”、“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建设有机融合,敢创新,敢作为,敢担当;实干、会干、善干。用两年半的时间,实现全县秀美乡村建设全覆盖,被誉为全域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横峰实践。历史性的完成了脱贫摘帽的使命,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评江西全省多项工作先进县,示范县的美誉。引来全国全省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好评如潮,赞美不断!我不得不为横峰的领导们点赞,赣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你们拥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也经历了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你们见识更广博,内心更成熟,起点站得更高。我相信你们理想会更坚守,信仰会更坚定,人生会更饱满!我相信这句话,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重上赭亭山
1976年全县支援上坂建设一座当年的大型水利工程--赭亭山水库。县委领导任总指挥,任命我为副总指挥。总指挥在县里的活动多,我基本上是常驻工地。1977年,水库就交由上畈人民公社承担,并正式任命我为公社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从此我同上畈人民结缘成一家人了。1977年元月,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到水库工地指挥部报到,未进公社大门,住在山洞工地指挥部。我同老友陈德军,我们是志气相投的朋友,生活中是亲密的伙伴,工作上是黄金搭档。他当时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我们俩兵分两路,我负责水库工地建设,他负责全社民兵队伍,像林县红旗渠那样,开山凿渠,准备早日发挥水库工程效益。张伏苟的爷爷张炳权,他年龄大,是长辈,我请他坐镇公社处理日常事务。张姓是上畈的大姓,在当年封建宗族房股派性还较重的年代,他得高望重,全力支持我的工作。他起到了稳定局势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在水库工地上,我住工地指挥部的山洞,社员群众住在附近群众家中,吃住都在水库工地。每天我最早一个上工地,最晚一个下工地,要求大家每天挑100担土,我能做到挑120担。他们在劳动间隙休息,我还要站着讲话,奖评劳动情况。晚上我还要在山洞里,把第二天工地广播员的广播稿写好。那时天气寒冷,山上的水流到山洞口,结成的冰柱,好像是老天爷为我们特制的一个晶莹剔透的门帘。奋斗了农闲的一个冬春时间,就又开始了“春争日”“夏争时”的农忙季节。无论是紧张的水库工地,还是繁忙的农忙季节,上畈群众都能看到我们同他们一起劳动的身影,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我们在有线广播里的声音(外出开会例外)。每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不论是老人,社员群众,能讲话的小孩,他们都能叫出我们的称呼,施书记,陈部长,长呼短叫,纷纷围拢过来问长问短。我这次回横峰住的酒店,门卫是上畈人,他听说我回横峰了,他要同我照相,他说他当年知道我是在10岁多一点。他要拿着照的相,回去告诉乡亲们,这就是当年的我。40多年了,至今同我有联系,有微信的上畈人,包括社员群众还有很多人。忘不了啊,忘不了!那些可亲可敬的上畈人,当年看到我体力透支、身体虚弱,经过他们门前时,往往把我叫到他们家坐坐,喝口茶,一会儿就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煮鸡蛋,或是一碗面条,一盘花生,一顿丰盛的午餐,叫我补补身体。要知道当年他们自己都很困难,自己都舍不得吃哇,我怎能不深深感动;忘不了对我关爱有加,关心备至的尊敬的长辈,张炳权等一大批老人和我的同事们人民公社的干部;忘不了那些支持我们工作,使公社工作年年评为全县、全地区、全省先进公社的大队(村)小队(组)的干部们的音容笑貌,我真的很想念他们。想着想着,赭亭山水库到了。我一下车就看到附近的几个村组干部站在水库大坝上,我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大坝,同他们紧紧相拥。他们对我还想着赭亭山水库而感到惊叹!我为水库今天的画面而感到惊喜!一副天然的水墨画呀,太漂亮了!40多年了,大坝固若金汤。我仿佛听到工地上喇叭声响起,“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我仿佛看到满山红旗漫卷,劳动大军的身影;我仿佛听到炮声隆隆,开山凿渠的民兵们欢呼的声音!看到了,我看到当年工地指挥部我住过的山洞,太激动了!我心中自然涌出了这样的声音:别梦今朝到上畈,故圩四十二年前;赭亭山上红旗卷,筑坝湖边众志坚;喜看社村今巨变,欣闻县乡美景延;青山碧水景如画,伟大人民天地间。晚上回到酒店里,我久久不能入睡,我满含热泪,浮想联翩。我也不断的问自己,我为什么对横峰这样深情?我心中只有一个答案,因为我对横峰爱得深沉。
湖北省卫健委老同志施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