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做这些“无用”的事情当中,我们能发现教育的诗意与美好,感知属于教师的自由与幸福。
寒假是老师们的休息期。忙碌了一学期,是时候让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让紧绷的情绪得到缓解,让磨损的心灵得到修复。
寒假是一个适宜休息的时期,但也是一个适宜教师反思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慢下来,读一点“无用”之书;静下来,想一点“无用”之事;停下来,写一点“无用”之文。
或许,在做这些“无用”的事情当中,我们能发现教育的诗意与美好,感知属于教师的自由与幸福。
1、慢下来,读一点“无用”之书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追逐功名利禄。当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忙着备课,忙着上课,忙着比赛,忙着做各种资料。
但有时候太忙不是一件好事。人太忙,就容易把心丢了;老师太忙,就容易把教育路上的那颗初心丢了。
寒假到了,我们不妨让自己匆忙的脚步慢下来。慢下来,我们才能找回自己那颗丢失的心;慢下来,我们才能发现教育绝美的风景。
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慢下来,不妨读一点“无用”之书。
工作的时候,我们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研读教材、研读课标、研读各类教学参考书。到了寒假,我们不妨读一点与教育教学关系不那么密切的“无用”之书。
我们不妨读一点文学书,让文学滋润我们有些干涸的心灵。
我们不妨读一点哲学书,让哲学带领我们超越庸常的人生。
我们不妨读一点心理学的书,让心理学教会我们宣泄压力,调适情绪,悦纳自己。
我们不妨读一点历史学的书,在古往今来的历史沧桑中,看见教育对于人的价值。
有些老师认为读这些书纯粹是浪费时间,与其读这类对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或提升学生成绩作用不大的书,还不如多研究研究历年的高考真题,多做几套仿真试卷和复习资料。这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功利主义熏染下的一种短视行为。
陆游跟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当老师也是如此,你要是真想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还真要读一些与教育无关的“无用”之书。
唯有博览群书,我们才能具备开阔的教育视野;唯有海纳百川,我们才会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唯有触类旁通,我们才会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因此,老师们,不妨在寒假里多读一点“无用”之书。泛览也好,精读也罢,总之读书的口味要杂一点,不能坐井观天,眼里只盯着教育类书籍。
当我们读的书足够多、足够杂、足够深,你就会带着哲学、文学、心理学、历史学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教育,而你的教育教学水平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也会与别人截然不同。
2、静下来,想一点“无用”之事
“闹”是教师的常态,特别是当班主任的老师,每天要面临着各种声音:领导的声音、家长的声音、学生的声音。
老师们每天都要处理这些“声音”。处理了这个声音,那个声音可能又冒了出来,片刻的安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
寒假到了,不妨也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把心静下来,想一点“无用”之事。想一想自己的过去,想一想自己当年当学生时的样子,想一想那个时候的课堂,想一想那个时候纯粹、朴素、简单的教育,想一想自己的生活……
我有时候就这样,坐在院子里长时间地发呆,想到教我们数学的韦老师,推着车子走路送我回家;想到我们的语文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一片小树林,我们围坐在一起上课;想到过中秋节那天,我们好多人没有回家,高中班主任请我们吃月饼,在饭店里请我们吃饭……
这些过去的“无用之事”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底,想到这些事,我似乎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也许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当一个好老师也没有那么困难。我认为最关键的其实是:我们在面对教育的嘈杂与喧嚣时,我们的心能不能静下来;我们在功利主义的袭击下,能不能坚守住教育“人”的立场。
陶渊明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放寒假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让自己享受这种静谧;开学了,在繁杂的工作中,我们更要学会让自己的心在喧闹当中安静下来。
我想唯有把我们的心静下来,我们才能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剔除掉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从而发现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唯有把我们的心静下来,我们才能倾听到孩子的声音、自己的声音、真实的教育的声音。
3、 停下来,写一点“无用”之文
在古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因为在古希腊人看来,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文明人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但是纵观当下的教育现实,我们已经很难在学校里看到“闲暇”的出现。我们总是在追求速度,追求时间,追求效率。我们甚至在课间十分钟都看不得孩子停下来,在那里玩耍、嬉戏,我们总是在催促、训斥、逼迫,好像只有专注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才是唯一正确的事。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句名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寒假到了,我想我们是时候停下来了。
停下来,去写一点“无用”之文:写一写我们这一年的收获,写一写我们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写一写对未来的规划,写一写每个孩子的变化,写一写那些在教室里发生的值得被记录的事实。
这里的“写”应当是一种完全无功利的写作,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晋级,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这里的“写”完全是一种自主的表达,是自己想写,想去记录那些温馨的记忆,那些闪光的日子,那些鲜活的事实。这里的“写”是为了能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是一种诚实的思考,是“思想仍活着”的一种证明。
这些看起来对于晋级、获奖、评比没有什么用的文字,却能够提醒我们卸掉那些不该背负的重担,扔掉那些无意义的附属品,倒掉藏在鞋底的小石子,然后轻装上路,笃定前行。
我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拥有完整的假期,去读一点“无用”之书,想一点“无用”之事,写一点“无用”之文,在读、思、写的过程中不断推动自我的觉醒,从而领悟教育的“无用之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