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扁担

沉穗子
创建于01-29
阅读 5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房里的扁担

——2024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书房一世界》

    新年伊始,元月份读完的第一本书就是作家冯骥才的《书房一世界》。

    我喜欢书,更喜欢窥探名人或者作家们的书房里的隐秘。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直接走进名家的书房,最简捷的办法就是读人家有关书房的书,从中了解和认识人家书房世界的精彩之处。书房,作为一个异常独特的物质空间与纯粹自我的心灵天地,处处折射出作者隐秘的精神世界。故而,当我看到冯骥才的这本书后就及时购买回来,先睹为快。

    《书房一世界》,随笔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7月版,14.5万字。为全彩精装本,配有近百幅图片,设计韵味雅致,兼具阅读与赏玩之美。辑录七十余篇精妙短文。在自序中,冯骥才提到书房对于作家的意义:“作家之特殊是有一间自己专用的房子,叫作书房。当然,有的作家没有,有的很小。我过去很长时间就没有,书房亦卧房,书桌也餐桌,菜香混墨香,然而很温馨。现在已然有了,并不大,房中堆满书籍文稿,但静静坐在里边,如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天马行空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书房里可以这样随心所欲。这是作家的一种特权”。

    冯骥才的书房里,除过大量的藏书之外,与众不同的是还是其他许多物件。而他又将这些物件写进了文章。第一类是文房四宝,第二类是古董文玩,第三类是纪念礼物,第四类是装饰摆件,第五类是文艺作品。几乎每一个物件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凡长久留在书房里的藏品,一是精小,二是含有深意。”冯骥才如是说。他又认为,“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情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这与作家的天赋有关,更是冯骥才爱物、善思性情的直接体现。作者正是从自己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娓娓道来,串联起自己人生的细节,引申出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些,或是他人生中必须永远留住的收获,意境深邃且又辽阔,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很多的教益。

    读书即读人。通读此书后,使我感觉到冯骥才先生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从他书房里的摆件和他的文章中,处处都透着浓重的情义和深厚的悲悯。这应该是一个作家,确切地说是一个优秀作家必不可少的做人的品质。

    给我印象殊深的有两件小事。

    一件是汶川地震后冯骥才先生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捡回的一本《生物学》课本。“我捡起一本课本,封面和内页皆已砸烂,这孩子呢?”“待翻开来,那是一本人教版八年级的《生物学》课本,课本内的文字下划着线,扉页的左下方写着孩子的签名……至此我已是不忍卒读了。”怀着同样的沉重,冯骥才先生将它默默地收了起来,带回了书房,“为了记住这孩子,也为了可以永远触摸到此时的沉痛与悲哀”。

    还有,他的书房的门后立着一根扁担。冯骥才1981年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挑山工》。2013年,他登泰山时对几位挑山工做了口述史,对此写出了一本书《泰山挑山工纪事》。挑山工看到作家为他们的生存现状著书立说后深受感动。有位叫宋庆明的挑山工干了36年挑山工,最后干不动了。当他得知冯骥才为他们写了书,就把自己用了一生的扁担送给了作家。冯骥才写道:“我接过扁担时浑身发烫,不知该说什么,我知道此物相赠的分量。挑山扁担,情重于山。”

    当我读到这些细节时,已经被作家这种悲悯情怀和 民情怀深深地感动。

阅读 5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