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位于关中腹地的三原,不少农活已经进入“冬歇期”,但更多的农业生产场景却全面转景:渠岸镇大村王村的暖棚内果香扑鼻,一排排草莓花果簇拥,长势喜人;在陵前镇的陕西玩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每天有30吨苹果经过精心挑选、包装,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国门;在鲁桥镇惜字村蔬菜交易市场内,菠菜、西兰花等数十种附近村民种植的新鲜蔬菜从这里被装进周边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特色种植大棚、农业产业园区内,处处依旧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三原县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双线发力,以“1236”工作方略为指引,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三原大地徐徐展开。
“五更”夯实基础提质效
协调调度和有效衔接机制
更加完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巩固衔接工作,2023年先后召开了9次县委常委会、5次政府常务会、8次领导小组会听取和安排重点工作任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现场协调解决问题难题。创新用活“领导小组、工作通报、微信调度”等三项机制,2023年累计召开8次部门、镇街主管会,精准协调调度;针对信息核实与修正、问题整改、项目公示公告等下发工作通报5批次;用活乡村振兴部门和镇街主管微信沟通群,协调指导重点工作20余项。
应纳尽纳和应帮尽帮政策
更好落实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梯次推动各类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及时调整优化帮扶措施,接续抓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民政救助等常态化帮扶措施落实。持续关注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为重点,结合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发展能力等,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制定帮扶计划,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项以上,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整体发展水平。
产业支撑和就业帮扶工作
更加有力
坚持将60%以上的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持续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首位优势产业,优先保障到人到户产业项目资金需求。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多元价值,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做好小磨香油、手工挂面等“土特产”文章,贯通“产加销”,真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紧盯“稳输出、拓渠道、提能力、优服务”四个关键,采取扩大就地就近就便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务工达到8753人,其中公益岗位中脱贫人口605人,发放脱贫劳动力创业担保贷款19人325万元、转移就业交通补贴 243 人9.67万元。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
更深推进
制定印发了《三原县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为乡村建设制定了“路线图”。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快递服务、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软件服务设施实现100%全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均已建立村级幸福院、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2023年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持续扩大积分制、清单制覆盖应用范围,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激发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探索出了以陵前镇“白鹿原议事会”、新兴镇“老徐会客厅”、西阳镇“有话好好说、有事慢慢讲”等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
更稳增长
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三原县帮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2023年投资1800万元实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6个,为402户脱贫户发放小额信贷1886.1万元,为248户兑付产业到户补助资金93.862万元支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增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241人次,引导形成了嵯峨镇天井岸村吕伟古茶树农家院、西阳镇东寨村姚建华手工挂面等庭院经济典型代表,通过以上措施,户均稳定增收1000元以上。
“四入”创优方法抓发展
精准纳入
守牢守好防止返贫底线
持续健全完善“七化三统一一确保”防返贫致贫监测机制,以所有农户为基础,以3类监测对象和10类特殊人群为重点,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先后开展了“一查四送一议”“暖春行动”、防返贫第一轮集中排查等行动,协同推进“线下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电话随机抽查、数据共享比对、精准帮扶带动”等关键举措,截至目前全县“三类重点人群”共94户313人,2023年新增17户54人,帮扶措施实现100%全覆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情感融入
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2023年结合驻村干部期满轮换,增派四大运营商等5家单位包村帮扶,向全县69个“五类”重点村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17名、乡村振兴指导员67名;先后开展全县镇(街道)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县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等能力提升活动。以产业对接、项目共建、资源整合为招引点,在全县范围摸底启动十个省级“千村引千企”行动示范村推荐工作,近两年来,累计组织15家社会团体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投入资金及物资折合约249.85万元,受益人口约23.43万人次。
数字嵌入
激活乡村治理全新引擎
投资690万元建设县综治视联网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运营,目前全县10个镇(街)、151个村(社区)、10家综治成员单位均实现综治“9+X”平台、网格化“8大模块”应用、视联网会议管理系统“三台合一”“一屏运行”“数据共享”,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2023年9月成功上线“数治三原”数字乡村平台,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乡村生产方式、乡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发生变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资金投入
全面统筹协调乡村发展
严格执行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今年共收到中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10452万元,安排项目208个,其中105个产业发展项目、97个乡村建设项目,预计12月上旬项目完工率、资金拨付率“双100%”。实施镇级设施“城乡联动”工程,建成151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高标准完善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连片打造占地5.7万平方米的三原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成10个社区村史馆(博物馆),形成了“15分钟城区文化圈”和“20分钟农村文化圈”。
“五引”实干笃行促振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深化“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常态化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排查重点村2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6个,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94名。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纠纷化解等活动。积极发挥陵前镇渭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陂西镇蔡王村三原家风馆等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全民文艺普及、弘扬红色精神等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2023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120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共计4.76万余人。
示范引领乡村建设
今年以来,三原县深刻体悟“千万工程”中蕴含的重大意义和系统观念,确定城关街道五一村、陵前镇柴家窑村等20个村为创建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投入衔接资金2006.15万元为示范村实施项目44个,县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创建成效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奖励到村,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有序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与投入。5月25日、8月8日先后两次召开现场观摩,学典型、看差距、促提升。量身定制下发《三原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大吉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已完成大吉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并已公示,2023年度投入各类资金470.6万元支持其发展,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到15万元以上。陵前镇柴家窑村入选中国网络干部学院全国村典型案例,柏社地窑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2023年11月咸阳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三原召开。
人才引领发展活力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农民田间学校,按照需求制定培育、实训和实践方案,对乡土人才分批分步实施定向培训,指导8个专家工作室、2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个农业产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采取技术指导、巡回讲学、专题授课、技术培训等方式,着力破解农户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困难和问题。印发《2023年关于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的通知》,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和组织选派等形式,选派农业、医疗、教育、科技、文化5个行业系统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县有突出贡献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劳动模范等人员组建31个专家服务团共175人下基层开展服务活动。1名干部荣获全省定点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5个集体、10名个人获全市定点帮扶表彰,8名优秀驻村干部入选全市优秀驻村帮扶案例。
产业引领提质增效
围绕粮食、蔬菜、禽蛋、奶山羊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全产业链条,制定出台《三原县全产业链实施方案》,健全推进工作专班机制,建成鲁桥蔬菜、陂西食用菌等多个农业产业基地,累计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个(省级15个、市级1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9个。积极推广“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推介三原圣女果、樱桃、红薯和花椒等全国名优特农产品,有效扩大了名优特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0个(省级6个、市级24个),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四良协同” 解锁“丰收密码”》入选陕西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农作物品种试验站获得第三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认定,陵前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生态引领扮靓颜值
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攻坚行动,巩固深化“三堆六乱”整治成果,健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长效管护和监督检查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列支1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三堆六乱”整治工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补资金,积极引入市场化运营公司,对村组的街巷道路及时清扫保洁,对群众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定时清理拉运。通过纳管、建站、改厕等方式完成治理村庄5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9.7%。制定印发了《三原县农村户厕改造验收办法(试行)》,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度户厕改造任务,2023年改厕目标任务2365座,目前已全部完成。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县,2023年11月,咸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晒比评”活动在三原举办。
2024年,三原县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1236”的工作思路(即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一条主线”,统筹守牢防返贫监测底线和管好用好衔接资金“两大任务”,强化党建引领、政策支持、示范带动“三项机制”,突出成效巩固、问题整改、稳定增收、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氛围营造“六个重点”),踔厉奋发,赓续前行,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