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三·读书】“以书润心·与书为伴” 荀子实验第三小学好书推荐 教师篇(一)

一只小锦李
创建于01-29
阅读 18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阅读,是打开新世界的窗户。它让我们从各种角度去看待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知识和启示。它像是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不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每一页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智慧 用文字绘制的画卷。我们在阅读中寻找快乐,我们在阅读中得到启发,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阅读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学会静心,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喧嚣,享受宁静,也可以让我们拓展视野,了解世界。

       每个人都需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因为阅读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火花,是人生的导师。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你处在哪个阶段,都能从阅读中找到力量和指引。

推荐书目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内容简介

       《世界在走,我坐着》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对故园矢志不渝的怀恋。在大陆,余光中是家喻户晓的“乡愁诗人”,是流落异乡的文学种子;在台湾,他是一代文人的引路者,是“大师眼中的大师”。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散文是他诗歌的延伸。在散文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探索余光中的第二重“写作空间”,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超越时空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

读者感悟

       《世界在走,我坐着》这部书分为上下两个篇章。

       上篇写的是《思念比远方更远》。其中包含《地图》《蒲公英的岁月》《四月,在古战场》《南半球的秋天》《山色满城》等散文。

       《地图》写的是两岸的离愁,乡愁,乡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回归情节,热盼祖国的统一。 《地图》体现了余先生的深沉,悲戚,细腻。同时又具有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衬托文章统一的中心。

       《四月,在古战场》文中所描述的是青年时异乡漂泊的自己,在四月的春天,对自己未来的思考。 第二部分,由春天的思念引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在遥远的异乡,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有的只是美国繁荣的物质生活,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对于祖国的思念便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与中心。

       下篇写的是《我看见风的去处》,其中包含《花鸟》《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没有邻居的都市》《不朽,是一堆顽石?》《西欧的夏天》等散文。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是余先生以散文方式拍下的一帧帧写照,记下他在铁轨上的绚丽风光。这篇文章的抒情浓度、用典、叙事,彼此交融,浑然一体。记忆与思念或许都如铁轨一样长。

       《没有邻居的都市》写的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有时候会呈现出一副令我们陌生的面孔。每个漂泊过的人,心中都有一个从前的故乡和始终没有真正归属感的他乡。 余先生说:所谓乡愁,如果是地理上的,只要一张机票或车票,就能带你到熟悉的门口。如果是时间上的呢,那所有的路都是单行,所有的门都闭上了,没有一扇能让你回去。

       散文是一种意境,也是情感的表达,余先生所写的这些散文,每一篇都饱含着亲情、友情、爱情,余先生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读者分明能够在这些文字中产生共鸣。或许我们的乡愁不是一个地方,但是,那种思念和爱是一致的。

编辑:李艺菲

校对:张泽春

审核:杨丽莎

荀子实验第三小学外宣办

阅读 18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