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中国人最远的旅程“南美+南极”

二、走进蓝色星球最后的净土---南极(h)

Zhenhuan
创建于01-28
阅读 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接:走进蓝色星球最后的净土---南极(g)

    5、天堂湾的纪念--实现身临七大洲五大陆

    人们向往天堂,那是传说的极乐世界,所以北京长城饭店的夜总会才会起名“天上人间”。而南极半岛却有个实实在在的天堂湾,是鹅友票选出的第一登陆点,心目中的天堂。我之前做攻略时,利马水道和天堂湾已耳熟能详。当真的身临其境,还是感到未曾有过的心灵震撼。

    小Tip:天堂湾是由南极半岛的西海岸、雷麦瑞岛(Lemaire Island)和布莱德岛(Bryde Island)组成的一个大肚小口的海湾。这个小口另一头连着南极半岛西岸的主水道杰拉许海峡(Gerlache Strait),在杰拉许海峡庇护下,湾内风平浪静。每当暖季浮冰消融,海面倒映着冰山雪峰,构成绝美的景色。尽管南极半岛的环境极为恶劣,但由于天堂湾独特的地理条件,这里成为一些极地生物的栖息之地,包括南极苔藓和一些适应性强的小型动植物。一百年前,天堂湾被捕鲸人在风暴中偶然发现,成为其避风和修整的“天堂港”(Paradise Harbor),中国人译作天堂湾则更有诗意。现在,天堂湾是南极邮轮半岛航线的必到打卡地。由于邮轮曾因冰山和浮冰无法通过利马水道(这也是我建议尽量在12月后来南极的原因),而天堂湾作为良好的避风港,好像没发生过暖季封冻的情况。

    (1)巡游南极蓝的世界---天堂湾

图211:11月28日上午,我们航行在杰拉许水道,目标是全球最美的十大海湾之一天堂湾,相对于其他九处胜景,天堂湾最难以身临其境,因此也最具有吸引力。小玲听说快到天堂湾了,兴高采烈。

图212:南森号经杰拉许水道拐入这个隘口,过了隘口就是天堂湾。在门外已经感受到天堂湾的宁静之美。

图213:湾内布满浮冰,不同于利马水道的雄浑壮魄,也有别于佩诺拉水道的激流险峻,天堂湾静的出奇,美的窒息。

图214:趁着天气尚好,抓紧巡游天堂湾。今天我们第二组出发(各组轮流优先出发)。在冲锋舟上看到南森号探险出发台上正在流水作业。

图215:冲锋舟驶入天堂湾,搅动了一湾春水。

图216:浮冰在天堂湾暖季融化的景象可用冰清玉洁来形容。放大看,这悬浮于海的层层冰晶中可能捞出地球的古董“黑冰”。

图217:这是一块白冰、蓝冰和黑冰的三合体。南极的冰川和冰盖最年轻的都有几千年历史,老的有十几万岁呢。每年一点点降雪,逐年累积,下面的会被慢慢压实成冰,就是我们常见的白冰;白冰再经多年挤压,冰中气泡逸出,少许被封闭其中,成为蓝冰;蓝冰再经万年重压,最下面最核心部分会成为非常质密,钻石般晶莹的黑冰。当冰川或冰架脱落入海成为冰山后,在海中逐渐融化,由于重心翻转,黑冰会被带上海面,它的密度高,在南极的强光下,颜色看上去泛黑。把小块黑冰拿在手,是透明的,像钻石一样熠熠发光。我曾看到老鹅友的攻略,他们的探险队员会捞黑冰回邮轮餐厅泡威士忌酒给鹅友们品尝。据说能听见黑冰里万年的压缩气泡爆裂的声音,喝到地球老古董黑冰威士忌,是何等难得和幸运!而我们这条挪威船的探险队员中规中矩,没有一点通融。不仅不帮我们捞黑冰,还要求我们在南极巡游和登陆期间除了双脚,禁止身体任何部位接触南极陆地和海洋。走累了都不允许坐在雪地上,欧美游客都自觉遵守。为此我给亲友的第四个建议是,如果不习惯欧美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就不要选择欧洲邮轮去南极。否则会感到很别扭。例如你在餐厅和亲友大声说笑,会招致冷眼。

图218-219:上图 天堂湾的万年冰川外层坍塌后,显示出内部的冰轮年份(类似于古树的年轮)。能看出上层白冰、中层蓝冰和底层的黑冰的趋势,只是这部分还不够核心,压力和年份不够,所以颜色不明显;下图 图中小冰山脱落时向右倾倒,所以左上部是冰川下层,右下部是冰川上层。其冰轮清晰可见。

图220-221:上图 天堂湾的冰川最前面的一排冰峰像站立的北极熊。我们此行因去乌拉圭,占用了去阿根廷莫雷诺看冰川的时间。到了天堂湾,我感觉弥补了缺憾;下图:天堂湾冰川形态奇特,如群臣上朝。金图企鹅在冰海中觅食,悠闲自得。企鹅不像其它水禽用脚蹼滑水,它的翅膀是一双强有力的蝶泳“划桨”,最高游速可达每小时三十多公里。

图222:天堂湾里晶莹剔透的浮冰与南极大陆的冰川雪山构成独特的风景画。两座山峰之间是巨大的冰川,冰川从1000米高处缓慢滑向大海,不断地向下流动、堆积,处于下方的冰雪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夏天来临时,阳光暖风使边缘冰架融化,临近冰架的冰川失去了支撑,于是断裂、脱落,轰隆隆的巨响后终归沉寂,冰山入海后向北流浪,最终在德雷克海峡消融。

图223:在梦幻般的天堂湾,冲锋舟关闭引擎,让一切回归自然状态。你只需用眼、用耳和用心去体会天堂湾之美,而无需言语的赞颂,因为世间没有恰当的形容词能表现她的美。我聆听浮冰开裂的细微声音,饱览冰川倒影的恢弘画卷。那种静谧,那种通灵,只应在天堂才有。

图224-226:天堂湾是冰川入海的汇集地,冰山和浮冰密集;也是地球上色彩最少的地方,造物主在此收起了他的彩笔。这里只有白黑蓝三色,白得圣洁、黑得深沉、蓝怎么形容?天蓝、海蓝、宝石蓝......,都有点像,又都不像。老鹅友说是南极蓝!什么是南极蓝?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您来天堂湾就知道了。

    我在南极巡游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照片中的这种清泠通透,超凡脱俗。这是在其它六大洲旅行时不曾感受到的。南极,是一处不乘宇宙飞船就能抵达的天外异域。

    (2)踏上南极大陆,实现登临七大洲五大陆

四十年前我和小玲说,世界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澳洲和南极洲)、五大陆(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和澳洲大陆),此生将和她一起走过七大洲、五大陆。在此次红宝石婚纪念之旅中,我们完成了这一玫瑰之约。

图227:天堂湾巡游结束后我们回船吃饭,稍事休息就出发前往布朗海军上将科考基地(Almirante Brown Antarctic Base),就是图右侧临天堂湾的那组建筑物。

    阿根廷是距南极洲最近的两个国家之一(另一个是智利)。是唯一的自1904年以来一直拥有永久性南极科考站的国家,在南极建有六个永久性的科考站和一些临时科考站及避难所。一百年前,阿根廷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有财力支持南极科考。而后由于政府搞计划经济,瞎折腾,经济濒于崩溃,无力支付昂贵的大规模南极科考,一些科考站被迫关闭了,其中就包括1951年建的布朗站。

图228:天堂湾是南极大陆仅有的两处邮轮停靠点之一。另一处是纳克港(Neko Harbour),我们的行程不停靠。布朗站也是我们五个登陆点中唯一有上下阶梯的。图中被人搀扶走下冲锋舟的灰帽老者84岁,意大利人。他老伴儿惧怕登高,留在邮轮上远观老头儿逞强。返回南森号时老头儿和我乘同一个冲锋舟,上船时不慎滑倒摔个大屁墩,吓得我们以为他会骨折,不料他爬起来拍拍屁股自己走了。看来吃牛排和牛奶长大的人不容易骨折。

阶梯旁的雪坡上有块牌子,两只雪鹱站在上面欢迎我们登陆。牌子上写着:阿根廷南极布朗基地,南纬64度53分

图229:我们踏入南极大陆,实现了身临地球七大洲、五大陆的玫瑰之约,摆个什么POSE来庆祝一下?那就来个雪鹱展翅、放飞自我吧!

图230-231:上图 我们登上了南极大陆,旁边是布朗基地避难所。按惯例,避难所有吃有喝有住,但不能锁,只系了根细绳,便于避难者进入;下图    布朗基地位于天堂湾一处陡峭的冰崖台地之上,这所科考站曾是南极著名的大站,常年住着科学家,一般是一年轮换一次。1984年,已经在这里居住研究了一年的科考队,当需要换班回国时,一位随队医生被宣布,因为没有人能接替他的工作,需要在这里继续留守一年。而他前一年就因同样原因没能回去,这意味着他要连续三年守在这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医生的精神崩溃了,的确南极冬季的极夜和严寒以及长期的孤寂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轮换的补给船离开时都没有通知他。当天深夜他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着了,站内的七个科学家被经过的美国科考船搭救。后来医生被押送回阿根廷,用如此方式实现返回国内的目的,真是一个悲剧。科考站后来虽被修复,但因阿根廷经济困难,无力再做为常年科考站,逐渐废弃。如今成为企鹅之家。

图232:天堂湾的雪山坡度较大。厚厚的积雪,一脚踩下去有一尺深。

图233:我们和周总夫妇在南极大陆留念。1999年底世纪之交,我和周先生两家相约在东非大草原共度千禧年之夜,成为最早去肯尼亚自由行的中国家庭(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当年拙著《狂野伊甸园》)。23年后再谱新章,一起完成人生七大洲、五大陆的探索,真乃人生之幸也!

图234:布朗科考站后侧山坡是我们南极之行攀登的最高山丘。登顶后可俯瞰天堂湾全景。周先生两口子每天跑步锻炼,走起来总是能甩我们几条街。这不,我们还没到山顶,他们已回到山下。而且是全船鹅友中唯一登陆雪原、攀登雪山时不使用雪杖的。

图235:这是我们在布朗站登顶雪山后看到的景象。在靠近天堂湾的一块平坦雪地上,15顶帐篷一字排开。这是有幸中签的30位南森号鹅友在南极大陆宿营--体验阿蒙森之夜。在此我介绍一下极地探险英雄阿蒙森和斯科特。小Tip:阿蒙森和斯科特。罗尔德.阿蒙森Roald.Amundsen(1872~1928年),挪威极地探险家,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队长;罗伯特·斯科特Robert.Falcon.Scott(1868-1912年),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是和阿蒙森竞赛,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队长。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11年10月19 日,阿蒙森与四名伙伴、四部雪橇和五十二条雪橇犬离开营地向南极点发起最后的冲击。他们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历尽艰辛,于当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在南极点观测研究三天后撤离,临走时阿蒙森在帐蓬里留下一封写给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信,并附一张便条,请斯科特将这封信转送到挪威,他相信斯科特会在他们之后最先到达这里。33天后,1912年1月16日英国探险队抵达南极点。当斯科特看到阿蒙森帐蓬和请他转送的信后,虽很沮丧,但展现出了绅士风范,承认阿蒙森先到达南极点的事实,并接受阿蒙森托付的任务,为竞争对手的成功在全世界面前作证。不幸的是,斯科特团队五名成员在返程途中因饥寒病患相继死亡。3月19日,在距离补给营地仅17公里时,寒季来临的第一场极地风暴使他们陷入绝境,斯科特和两名队员决定在帐蓬中从容迎接死亡。生命的最后时刻,英雄们还争分夺秒地给亲友写信,诉说自己的初心。斯科特的信表明,他绝不惧悔这次远征,展现了英国人毅力坚强、团结互助和勇敢面对死亡的精神。直到当年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在南纬80度附近找到了斯科特团队的帐篷,发现了冻僵在睡袋里的斯科特遗体、日记及阿蒙森托送的信件,此外还有17公斤珍贵化石标本,其中一具2亿年前的南极洲舌羊齿植物化石证明南极洲曾是植被茂密的大陆,这是斯科特极地探险中最大的科学发现。阿蒙森征服南极点之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1926年5月,他和美国人埃尔思沃思、意大利人诺比尔乘坐“挪威号”飞艇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起飞,经过北极极点到达美国的阿拉斯加,全程共4000公里,完成人类飞越北极的壮举;当诺比尔两年后乘坐“挪威号”的姊妹飞艇 “意大利号”进行第二次北极飞行时,探险队失联了。阿蒙森闻讯参与救援,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搜救中因飞行事故丧生。而另外一只搜救队发现了失事的“意大利号”飞艇和仍然活着的诺比尔。

    阿蒙森和斯科特为极地探险而生,也为极地探险而死。现在南极点设立的科学实验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先驱

图236:南极的冰雪古老而纯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氪同位素技术成功鉴定出南极最古老冰的年龄,达12万岁。小玲身后的雪道是探险队标出来的登顶路线,我们顺雪道下到半山时感到口渴,吃一口南极冰雪、清脆脆、冰丝丝的沁人心脾。喝不上黑冰威士忌,就吃一口南极白冰球球安慰一下自己吧。

图237:结束了布朗基地之行,我们在返回南森号途中,小玲体会一下南大洋的冰海。不让捞钻石黑冰,就捞点冰水找点心理平衡吧。

    6、奥恩港--南极半岛的生物乐园

    怀着恋恋不舍之情,我们告别了天堂湾。南森号顺着杰拉许水道向北,前往我们第四个登陆点--奥恩港(Orne Harbour)。它位于葛拉汉地西岸,处于福尔戈德山以西1.9公里、安纳岬西南面3.7公里,奥恩港是我们此行在南极半岛区域所见最具生机的一块陆地。船上宣传说奥恩港也在南极大陆(半岛)上,而我从航线图中看到奥恩港四面环水,应该是个岛屿。

    壮观的斯皮格特峰就是奥恩港的西南入口,1898年比利时杰拉许探险队初次记录,并在20世纪初将其用作捕鲸船的避风港。这个港口被冰川和险峰环绕,从登陆点上岸就开始爬坡,山顶有个极佳的观景点,俯瞰壮观的埃雷拉海峡、杰拉许海峡、安德沃斯岛和布拉班特岛。山崖上可以看到帽带企鹅的巢穴和多种多样的苔藓地衣。

图238:我们29日上午在奥恩港(Orne Harbor)巡游,它位于64°38′S 62°33′W,高耸的山峰穿过冰盖,直插云天。

图239:难以想象在南极大陆的奥恩港竟有这样的景色,背风向阳的峭壁上长着地衣和苔藓,乍一看有点像张家界天门山。小Tip:南极的植物。每到暖季,苔藓、地衣、发草及藻类等在特定小环境里顽强地生长,成为南极植被的代表,它们给这块寒冷的大陆带来了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植被景观。

    南极苔藓是南极大陆的陆地植物,一般生长在南极相对温暖的沿海区域或冰雪融化后能提供充沛水源的区域。苔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鸟粪和岩石风化物。据南极生物学家长期研究统计,南极共有370多种苔藓。它们不但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茁壮成长,寿命还特别长。目前已知的最“年长”的南极苔藓已有5500多岁的高龄了,这也说明在极寒环境中,植物生长极为缓慢。

图240:远望纹颊企鹅的家园-奥恩港雪山绝壁。图中上部巨岩上长着地衣苔藓,使冰封的南极透出盎然生机。放大看巨岩左侧居然站着一只企鹅,下面还有两只企鹅翅脚并用,从近70度的陡坡往上爬。

(未完待续,请看南极之行最后一章:走进蓝色星球最后的净土---南极(I)南设得兰岛的迷雾)

阅读 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