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上午
研修班举行阅读分享活动
活动伊始,柳谦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他强调了阅读对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此次分享活动,激发校长们的阅读热情,提升教育管理水平。随后,十个小组的代表逐一上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小组成员近期阅读的书籍和心得体会。这些书籍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包括文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代表们的分享形式多样,既有深度的思考,也有鲜活的案例。
其中,杨薇、陆秋福、邓君玉、韦满香、黄鹤、李智星、刘翠鸿、黄伟宏、李玉彬、黄华春等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阅读对于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各小组积极阅读,涉猎广泛,不仅关注教育领域的知识,还积极探索其他学科的智慧,为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思考。
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让我深感震撼。比如,《老子》中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庄子》中对自然、自由的追求,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其语言之优美、意境之深远,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而《人间词话》则是一部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了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育方面,《教育漫话》《静静悄悄的革命》等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它们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这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改进。此外,《乡土中国》作为一部社会学经典,也是被各小组广泛阅读的一本著作,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和文化传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潘旭阳局长在1月27日卓越校长培训会议中强调,努力成为学习型校长是每一位校长的终身使命。他指出,读书是校长伴随终生的“事业”,是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升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校长,不仅要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作为校长,读书是伴随终身的事业,是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提升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拓展视野、启发思维,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注重阅读的选择性、深度、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阅读的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本次阅读分享活动由师大教育学部的柳谦主任和刘天副主任担任主持。他们不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阅读经验,还为全体学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柳谦主任强调了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名著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他提到,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不同名著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发现其中隐藏的智慧。针对《教学勇气》《教学机智》《乡土中国》《结角社会》《静悄悄的革命》等书籍,柳谦主任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他认为这些书籍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生。
刘天副主任在总结中指出,阅读需要处理好四层关系:忙与盲、获与惑、厚与薄、精与进。他解释说,“忙与盲”指的是在忙碌的工作中要避免盲目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获与惑”则是说在阅读中要有所收获也要有所困惑,要有问题意识;“厚与薄”是指读书要注重深度,不要只注重数量;“精与进”则是指要选择精要的书籍,不断进步。
通过今天的阅读分享活动,校长们深刻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意识到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校长们也意识到阅读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的阅读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月28日下午
彭玉平教授引领研修班学员
深入探索苏东坡的逆境与成长
1月2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在研修班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应邀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从苏子瞻到苏东坡》的讲座。讲座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贬谪的人生转折点为切入点,生动地“演绎”了苏东坡如何在逆境中淬炼心性,最终成为一代伟大诗人的历程。
彭玉平,江苏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研究,学术重点是中国词学史、唐宋词、王国维等研究。
彭玉平教授首先带领学员们回顾了苏子瞻因乌台诗案被贬谪的背景。北宋神宗时期,苏子瞻因政见不合,自请出京,后因乌台诗案历尽磨难,被贬黄州。
讲座中,彭玉平教授分析了苏子瞻在逆境中的心路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苏子瞻并未消沉,而是以超然的态度面对困境。他通过诗词创作表达内心的苦闷与豁达,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更成为了他与命运抗争的有力见证。
彭玉平教授还深入剖析了苏子瞻诗词的特点和价值。他指出,苏子瞻的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苏子瞻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思想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整个人类普遍情感和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讲座的最后,彭玉平教授总结了苏子瞻的人生哲学和精神风骨。他强调了苏子瞻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彭教授鼓励学员们以苏子瞻为榜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不断淬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此次讲座引起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彭玉平教授的精彩解读,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诗词作品不仅给予了自己巨大的精神力量——用苦难成就伟岸的人生,也为每一位学员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和指导。
龙城之光小组学习反思
1.柳州市铁二中学 杨洁
今天早晨沉浸式的阅读分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校长们的读书分享,他们从各自视角带来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我感受到了同读共享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这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在阅读中不断进步,携手共进在81本真经中找到教育的真谛,共同领略读书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也让我领会了持续读书的重要性。
下午聆听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题为“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主题讲座,更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苏子的身边,聆听和走近苏轼的跌宕人生。彭教授以乌台诗案为起点,深入剖析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让我对这位文坛巨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多次因政治风波被贬谪至偏远之地,但这并未击垮他,反而激发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中,苏东坡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豁达乐观的态度。彭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苏东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永恒的榜样。面对困境时,我们应向他学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绽放生命的精彩。
2.柳州市第一中学 廖政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全体同学的沉浸式的阅读和各小组的精心准备,是本次读书分享会精彩纷呈。汇报的同学们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了才华,分享了智慧。他们的汇报各具特色,或吟唱经典,或解读名著,或以古论今,或分享工作案例,或回顾成长点滴,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赢得了同学们热烈掌声。柳谦副教授对分享汇报的学员给予高度好评,并结合自己求学与阅读经验,分享读书的收获。柳教授建议汇报学员多从读书方法、过程、困惑及破解办法去呈现。刘天副教授也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进步和精彩汇报,并给出了关于阅读的建议。她指出阅读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忙”与“盲”的关系、“获”与“惑”的关系、“厚”与“薄”的关系、“精”与“进”的关系。本次分享汇报会实现了读书见天地、见人、见自己。人生是单程的旅程,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体验,但阅读可以让我们经历无数种人生。
下午,我专注聆听了彭玉平教授《从苏子瞻到苏东坡》讲座,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苏子瞻为什么成为了苏东坡?他的性格转变与文学创作突破从何时何处开始,又走向何方?这是讲座的主线。彭教授通过梳理历史细节,还原了横空出世且已过不惑之年的苏东坡。国家不幸,诗家幸;仕途不顺,诗文盛。苏东坡的文学造诣与宦海沉浮联系在一起。苏轼在垂暮之年写下的《自题金山画像》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注脚,他说自己一生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前两句道出了颠沛流离的落魄,后两句则谦逊的表达出造福一方的功业。我们喜欢苏东坡,不仅仅是东坡肉和东坡居士的诗词,而是喜他高尚品格、积极有为、热爱生活、灵魂有趣。彭教授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可谓德艺双馨。他用最幽默的话语,讲述着苏东坡的困苦与成就,也让苏东坡这个人物活灵活现起来。彭教授做到与苏东坡跨越时空的对话,似乎他与苏东坡神交久矣。彭教授的一首自创诗道出了两人的友谊,彭教授诗云:“平生万物作芳邻,从此湖山我主人。往事皆从心上过,周旋自在自由身。”彭教授的授课水准着实让我无比倾佩和万分仰慕。彭教授在言行之间流露出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涵养与境界,让我对知名大学教授的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反观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我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困苦,该如何与他人相处、与自己对话?彭教授这场讲座给了我些许答案。
3.柳州市第三中学 谢磊
今天下午的讲座中,彭玉平教授用朴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借助详实的文献,细致分析了苏轼在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二年(1079)自请外任远离繁华的京都汴梁期间,以及“乌台诗案”后在湖北黄州的四年四个月零六天中,苏轼的仕途履历和人生心态。同时,彭教授还探讨了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创作理念,还结合自身丰富的阅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他认为,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能够传世千古,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虽然他心中有满腹的牢骚怨恨,但他懂得如何释怀,苦中作乐。生活中需要苏轼的这般释然,学会自我调试,才会豁然开朗,才能大步流星地前进。苏轼一生被贬多次,漂泊半生,但他从没有把内心的怨和恨施加给这个世界,留给世界的都是美好。他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能在苦难中活出潇洒,能将忧愁化成诗和远方。
4.柳州市第六中学 彭风华
上午的阅读分享会,倾听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学校校长们交流的阅读分享,开拓视野,加深了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增加了我的教育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下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彭玉平教授以《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讲座。彭教授讲授苏轼在逆境中展现出的豁达与乐观精神令我印象最为深刻。苏轼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他没有消沉,反而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拥抱生活。他热爱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令我深感敬佩,希望自己能把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5.柳州市第二中学 陈致富
今天听了彭玉平教授的课《从苏子瞻到苏东坡》,对苏轼一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尽管苏轼前半生因为自己“政治智慧”不够,因政见差异反对“变法”,但是其忧国忧民、“改革”和“安民”并行的思想境界令人敬佩。“乌台诗案”后,幸得一命的苏轼没有沉沦,在黄州于逆境中完成了“蜕变”。谪居黄州的4年6个月他审视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索,在苦难中超拔,实现人生和文学大突破的巅峰;同时,虽“不得签书公事”,虽无法为国谋解君忧,却仍奋力造福黄州一方百姓。通过彭玉平教授更走近了苏轼,也悟出不管顺境逆境,都应泰然处之,永葆赤子之心。就像苏轼不只是个“腹有诗书”的文学家,更是个心怀天下,以民为本的理想主义者,做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6.柳江中学 吕镜荣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逆境中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逆境并不一定是坏事,它也是人生中难得的成长机会。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淬炼心性,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也要学习苏东坡那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感谢彭玉平教授的精彩解读和分享,也感谢研修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升自我、勇往直前。
日志总结:柳州铁一中学:邵延会
图片收集:柳州钢一中学:符家好
柳州钢一中学:李玉彬
柳州三江中学:张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