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阳光相伴 健康成长”——心灵驿站线上专栏跟大家见面咯!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我们马上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假期。在寒假中,孩子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为下一个学期“充电”,同时培养自身健康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本期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更好地做好心理调适,快乐充实地度过寒假生活。请大家及时查收并积极安排时间一起学习。愿阳光一直与我们相伴,用心共促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篇
一、多与家人互动
这个寒假,让同学们与父母亲人拥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与家人共进年夜饭,包饺子,过春节,一起享受新年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①帮父母分担家务,锻炼新的生活技能,增加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②积极探索与父母和谐的相处方式,尝试换位思考,多一些包容与理解,温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珍惜难得的与父母共处的时光。
二、关注自我情绪
在假期生活中,同学们难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当出现这些情绪,请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可以先觉察、感受自己的状态,然后尝试去积极地表达。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恰当宣泄心理的困扰;可以采用阅读书籍、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心理得到放松;也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法”、“蝴蝶拍”、“正念冥想”等,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保持积极的心态。
如有需要可积极寻求心理援助:
上外校阳光工作室热线电话:0575—89287389;
上虞阳光健心心理辅导中心热线电话:0575—82207699;
绍兴市“相约绍兴”热线电话:0575—88905959;
浙江省心理援助热线:96525;
省康复中心热线电话24小时:400900339
三、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合理分配网络使用时间,上网时要多关注正向积极的信息,发挥网络的有利作用,避免沉溺。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思考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是睡眠紊乱等问题。邀请父母共同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包括对使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并配以相应的奖惩制度,约束自己,有时间同学们多去户外走一走,避免过度使用手机。
家长篇
一、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多交流、多倾听。
使用手机有时候是孩子用来解决他们体验到的情绪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处理孩子手机的使用时,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这种感受,从而也才能调动孩子参与调整的动力。相反,如果不考虑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只对使用手机这个行为关注,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孤单感,无聊感和压力感,甚至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品质。
我们可以怎么做才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优于孩子的行为呢?
(1)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2)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询问孩子的感受;
(3)了解引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发生了什么?”
(4)询问孩子的想法,“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5)提供支持,“你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你?”
二、管理孩子的行为,注重“协商、平等、坚持”。
涉及到孩子的事,我们要尽可能地先听听孩子的想法,计划,打算,然后跟他们一起协商讨论一些事项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事没有一劳永逸的,不可能指望协商出了一个计划,孩子们就此一路“风平浪静”。如果遇到规则执行不好,或者遇到规则上没有注明的事时,大家又一起坐下来讨论,“是不是规则定得太难了?这个事情之前我们没有想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办?”等等。在我们的经验中,每一次和孩子有温度的商讨,其实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滋养,也是给孩子做示范的机会。
如果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调整:
(1)孩子从小就是这样还是现在才这样?
(2)如果自小不是这样的,那发生了什么?
(3)当孩子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有不一样时,会怎么处理?
(4)除了学习,还有哪些话题可以跟孩子聊?
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关系。
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物质生活相对丰富,如果在学习上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去引导,比如课余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假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学习的动力。最后请您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孩子劳逸结合。
寒假漫漫快乐不减,希望同学们能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平安、健康、有意义地度过这个寒假,迎接新春的到来。愿你能不负韶光,追梦前行,期待春暖花开时节我们重逢于美丽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