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们的家庭教育共读之旅
非常感谢大家来支持我们一线教师组织的教育年会,没有大家的参与和支持,就不会有这次第五届年会的顺利召开!特别感谢德实滕黎明校长和德实团队,他们一次再一次地支持我们读书,把每次读书活动的现场都布置得非常高大上!也特别感谢新教育研习社的伙伴们:季英杰、吴肯林、曾信端、庄伊蓝、农夫、林丽婵等六位老师,他们为年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2023年,我们的家庭教育共读之旅”。这里的“我们”指所有书友和教育家人,研习社是属于大家的。通过前面的回顾视频大家可以看到,2023年,围绕“家校共育·每月共读”的年主题,我们和书友和一批批教育家人共读了12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走了六所学校四个社区与景点。我把我们这场“从家庭教育出发”为期一年的共读之旅定义为“四个旅”:开拓勇气之旅,正本清源之旅、觉醒改变之旅和广交书友寻找教育家人的创造之旅。
开拓,说明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读书,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不是今天教育的一个真相?2023年,国家教育部门把读书作为几件大事之一来抓。我们知道,我们一般是缺什么就喊什么。于漪老师的观点,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本质上是读书人。所以,当教育领域喊读书的时候,就说明教育本身已岌岌可危。2023年,我们选择了家庭教育共读,选择了一条艰难而正确的路,选择了迎难而上。
说到2023年共读迎难而上,至少还有“五个难”:
第一个难,研习社这次“出发”是再出发,是三年疫情后的重启。疫情期间,大家沟通少了,还能组织起来吗?现在,大家事务都很忙,还有时间读书吗?
第二个难,立足家庭教育,组织家长和教师共读,提升家庭教育素养,探索家校协同育人共读模式,可行吗?
第三个难,没有活动资金。会不会寸步难行?
第四个难,吸收新的老师加入读书队伍很困难。我已经逼我爱人参加读书会了,我说,“老婆,你再不参加读书我们就不能同频共振了,后果很严重”。请人读书,从自己身边的人抓起,我感觉我们组织读书活动像是搞传销活动。
第五个难。非正式。我们的读书完全是一个志趣活动,不能靠行政命令组织。我们的活动是非正式的,有些同志参加时还隐隐有点担忧。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曾经讲过新教育研习社这样的志趣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区域教育生态正常健康的标志,我还反复强调过自组织、自赋能、自发展的重要性。季老师在“三自”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通俗的说法:自由、自主、自治、自助、自嗨。阐述得很好,非常生动。比如,没有经费,我们就自助。自嗨,因为教育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事实上,在十二个月的共读活动中,我们之所以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离不开参与共读的工作室和学校支持的。“路”是大家共同开的,“桥”是大家共同搭的。
可以说,正是由于大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自我的认同,对读书力量的认可,和对教育的使命感,才有了我们2023年的开拓勇气之旅,挑战成长之旅。陶行知先生形容一流的教育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习主席讲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虽然我们还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我们认为,弘扬教育家精神,首先要有一种开拓的勇气和攀登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海陆丰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我们一年共读的12本书,我用三张图片向大家梳理一下,看能否揭示家庭教育的奥秘。
12本书,涉及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大道至简,我们把12本书归纳为五个部分:一月是起点读《心理抚养》,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跳出知识、技能、分数等一些外部、结果或枝末或芝麻的东西,关注孩子的根本——心理发展,保护好童年——因为童年的东西是深入潜意识层面的。十二月是终点读《教育的魅力在生活》,回答家庭教育究竟是什么?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要回归和创造美好生活。上面五本书像《奶蜜盐》,都可以看作是“心理抚养”的具体化及心理问题的解决技术,侧重精神分析层面,导向过去。下面四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案,侧重方法技术层面和积极心理培养,面向未来。从心理抚养的角度,我们既需要追溯过去,学会还原,也需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而要实现从此岸到彼岸,需要父母这根桥梁,关键在父母,父母变,孩子变。
我们用“家庭教育金字塔”和“五种教育关系图”把这些内在逻辑关系再梳理一遍,揭示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家庭教育金字塔,塔尖是方法层面解决眼前问题,方法要起效果关键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要理顺关键在父母状态:父母的人格状态、生命状态和双方爱的状态。家庭教育金字塔由下往上这叫教己育人,由上往下叫法由心生。我们记住这八个字:教己育人,法由心生。五种教育关系图,上面四种关系大家都比较清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根,三种教育指向孩子的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而上面四种教育都要扎根于生活教育。整个图形有头部,脚部,有躯干,寓意顶天立地的人。而我们今天的教育恰恰是不指向自我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大力反生活教育,从而酿造了很多悲剧。
这12本书的家庭教育思想我们用一句话概括:一条主线、两个本质、三个源头。一条主线是指心理抚养;两个本质是指家的本质是爱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三个源头是指抓住童年、父母和家庭教育三个源头——儿童是成人之父,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
以上,就是我们十二个月共读对家庭教育的正本清源。正本清源,就是要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它的底层逻辑。《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间的事物都有本末,终始,有先后顺序。知本末、知终始,知先后,就接近真理接近规律了。这就是正本清源的思想。家庭教育也要如此,知本末、知终始,知先后,正本清源。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可能避免种种误区,避免在实践中走弯路,新手父母才可能快速入门。
有人问我们几个人,你们每月读书有什么用?你们读书搞的是理论、是虚的!在此,我们强调三点:
第一,读书是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是研习社的第一信条,当时作为标语写在研习社办公室后墙上,大大的。
第二,教师成长是读书和教育教学实践两条腿走路。用一线教育名家王崧舟老师说的,“教书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教书”。用人大附中著名的历史老师李晓风的话说,教师不大量读书,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践行素质教育,完全是空话。
第三,我们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学后用,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是不是虚的?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高碧君老师,通过共读《共情的力量》,学会共情自己、共情孩子、共情学生。在“决胜课堂”的教学比赛中放下输赢,接纳自己。还开始修复和孩子的关系,认真陪伴孩子。
比如季老师也在变,他是“行读海陆丰”的典范,不在学校,就在路上,在学生家里。海陆丰,他只剩一个镇没有走完了。家,对他来说,就是驿站。但是,他把爱洒给了孩子们。陶行知是爱满天下,季老师是爱满海陆丰。家庭教育的共读,让季老师改变很大,他不再任我行,在家里好像怕老婆了,开始满口“夫人夫人”请假了。对孩子,他看了《奶蜜盐》之后,开始每天对孩子三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特别快乐的事情分享?有没有需要爸爸帮忙的?然后观察孩子的改变。他陪伴家人和孩子也多了。
比如肯林老师。他在行读中赋能自己,快速成长。他学以致用,运用《奶蜜盐》中的观点探究问题学生,分析出问题学生的根源,找到了解决之道。
还有一个老师,多次参加我们读书会,让她爱人的话说,跟着周老师“混”。十一月份,参加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书分享会,回去就迫不及待跟在读大学的儿子打电话,发起亲子沟通,结果,他爱人就在旁边,眉头一皱,“参加了几次读书,效果就那么大吗?”现在我想,他这个电话就是故意打给他爱人看的,想间接影响他爱人发挥一箭双雕的作用!
还有我自己。我老婆参加了十一月读书会,也影响很大。此之前,让她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就会对我吼叫起来,“天天叫我进步!我不能休息一下”。她休息时都是刷视频,玩抖音。现在也开始翻翻我故意放在她旁边的书,开始让孩子帮忙做事培养孩子的生活本领了。
在十二个月的共读过程中,改变发生了。一个方面,我们对孩子的关注,不仅关注孩子的心智发展,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了,关注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从认知到情绪、情感和精神心灵的完整成长了,学会了守望和等待。另一个方面,我们许多老师从关注孩子转向了关注自己,在阅读中,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通过追溯和还原自己的童年和对孩子的教育,疗愈自己,改变自己。
这些改变每个人肯定不一样,但是包括了从认知觉醒到精神觉醒,从父母觉醒到家庭觉醒,从自我疗愈到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改变是见自己、见天地、见孩子,见生命。
一年的家庭教育共读,我们改变了自己,影响了家人,帮助了孩子和学生,甚至把一些孩子从精神的悬崖边上拉了过来。这些是知识、技能和分数能比的吗?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教育。用张文质老师的话说,教育托底的中心就是保命、活命、生命!如果父母重视心理抚养,青春期能解码,能共情,如果不仅仅是提供奶和蜜,还有盐,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反生活教育,还会有那么多家庭教育悲剧吗?
十二个月的共读,我相信,我们参与的老师和家长完成了家庭教育知识的补课(我们是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专业培训的),从思想到行为完成了一轮家庭教育的洗礼,就像德实的老师说,在家校共育指导家庭教育上也有了专业的底气。
学以致用,虚实结合的共读之路,才是正确的读书之道,成长之道!
研习社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交流、交锋、交友。我们以书会友,寻找教育家人。早在2018年,我们就提出在海陆丰团结一切读书的力量,喊出了“让读书的力量联合起来”的口号!和汕尾五个区域的书友共创了一年一度轮流举办的“岁旦读书会”。2023年,我们也希望通过“家校共育·每月共读”广交书友,寻找教育家人。像屈小玲省名师工作室的理念写的“独行快众行远”,我们希望更多的书友加入我们的家庭教育共读队伍和志愿者推广队伍中来。
一月份,我们共读李玫瑾老师的《心理抚养》,遇见了美丽的庄伊蓝老师。现在,庄老师也就成了我们志愿推动读书的一员。她有两句话很震撼我,一句是你们几个外地教师都能如此为我们海陆丰作奉献,作为本地人我更应如此,责无旁贷。第二句是,她不参加任何谋利益的事情,只参加公益活动!在十二个月的家校共育共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带着家庭教育困惑的家长,还遇见了高碧君老师,曾丽苗书友,张祖华书友、黄城英老师等。不少从书友变成了教育家人。
和我们共读的几所学校,也让我们心生敬意。在三中,林腾高校长要让读书成为老师自我成长的理念;在彭中,吴娘粒校长谈做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在实小,蔡佛平校长号召多读书、读好书,边啃边悟;在二小,叶小红校长说“捧起书本就是捧起希望”。在德实,听滕黎明校长讲家校共育不是一种教育工具,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在鸿志学校,聆听唐海彬董事对研习社“生命不已,行走不止,生命不息和阅读不已”的祝福。在这里,我特别要提一提与我们合作共读了三个月的德成实验学校,大家进来也看到了,这是一所小而美、小而精“以美育人”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里我们共读了孙云晓老师的家庭教育通识课三本书三个月,能如此深度共读,这与一个有教育家情怀有教育家精神,感想敢做、敢做敢当的滕黎明校长分不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记得滕校长一听说要组织老师共读,他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从6月到8月份的家校共育共读,滕校长和我们一起策划,商量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他的严谨与细致,让每一次活动都无法挑剔,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怪不得,这次年会准备前,有一位教育家人就跟我说,如果年会是在德实开,她就一定要去。这就是滕校的魅力。另一个老师对我说,如果孩子要读小学,要选私立学校的话,她首选德实。问她为什么?他说这里不仅是有一个好校长,还有一群爱学习、乐于奉献、有爱心的漂亮和帅气的老师!这是德实老师的魅力!
各位老师和书友,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共读分享活动。这一年,我们在读写中,在行走中,在分享碰撞中,相互摇动、推动和唤醒。可以说,正是由于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互动与协同,相互激发,新教育研习社在十二个月的“家校共育·每月共读”的活动中,实现了在家庭教育共读上的四个创造:
1、建立了年主题月专题的共读机制:年共读有总策划,月专题有专人策划,读写结合,逼自己学习。
2、确立了线上线下共读模式:线上共读分享和碰撞内容自我认领,线下行走锻炼感受大自然。
3、形成了名家专题系列共读模式:我们深入读了孙云晓和张文质两位名家的系列家庭教育书籍。
4、创造了与学校长期深度共读模式:德实的三个月共读,为我们积累和创造了长期与一个学校共读的宝贵经验。
以上“四个旅”,我概括为四个共同:共同开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创造。如果没有各位书友和教育家人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今天我们就不能在这里侃侃而谈论读书论家庭教育了。希望未来,为了我们的自我成长,为了更美好的教育,我们继续携手共进!
以上是我的年会总结报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