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聚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集中点,它指向数学知识本质,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在对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完成知识的完整建构。一年级组立足单元整体,着眼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研究。由李贞瑛老师执教单元起始课——《9加几》,肖佳瑄老师执教研究课——《解决问题例5》。
深研课标 课堂展现①
李老师从口算练习复习导入,运用“打地鼠、开火车”两个闯关的游戏,启发学生兴趣。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用十字格引导学生感受“凑十”的便捷性。课堂上,李老师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动态的进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意识。
专家指导 研思致新①
一年级数学组长吴静老师详细解读了课标中对本单元的要求。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的理解过程中,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通过对算理的探究,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高年级的曾行老师通过结合高年级相关知识进行了点评和延伸。
特级教师马青山对本节课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教学中应当注重凑十法这一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认识数,计算数。结合主题图提出问题要进行聚焦,联想为什么使用加法,什么样的加法我们会算,来让学生思考怎样进行转化。引导学生真实感受“凑十”的过程,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将凑的过程数学化。同时提出练习环节,学生能在摆的过程中进行凑十的内化,教师也应引导积极探究9加几的规律,练习第二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做,进行发现,第三题从上往下观察。通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为主线向数学老师们进行了数与运算的专业培训。
王玲校长最后就课堂落实,教学和作业设计向数学老师们提出了要求和展望。重视知识链条的作用,把教案落到实处。
深研课标 课堂展现②
肖老师从运动会情境导入,结合单元主题图,先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来复习,为后面新授课做铺垫。然后回顾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通过啦啦队场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角度去找到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意识。然后通过同伴讨论进行问题的解决,并追问学生,逐步引导学生知道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取信息列式,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检验。接着及时结合书本上的做一做以及练习题,进行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指导 研思致新②
一年级组曹宁祺老师带来了团队的相关研究和思考。以“设计核心问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题做课例解读,阐述了备课组如何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高效开展数学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肖老师交流关于本节课的感受与反思,随后青年教师工作坊组长张晶晶老师也进行点评。指导老师吕琳老师和张瑾老师分别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吕老师提出在解决问题时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本质,从中抽象出信息要素,要将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本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建模,同时也要让学生在知道角度不同中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这为例6做铺垫。张老师对肖老师在课堂上倾听学生回答以及追问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展示了对本节课练习的优化设计,建议加上一组可以用位置、形状、颜色三种角度来观察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特级教师马青山老师提出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先思考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结合一年级孩子之前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解决问题的三步骤入手,详细的为大家分析了如何教学。第一步是阅读理解,让学生知道事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把事情讲出来,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新在多了一种眼光。第二步是分析解答,分析是从条件出发,求问题。今天观察情景有两种眼光,找条件有两种角度,可以按照每种角度分别解答。第三步是回顾反思,按照两种眼光进行检查并对比,引导学生策略不同但是解决同一个问题,寻找内在联系,通过回顾丰富检验方法。反思时也可以多种角度进行观察。马老师还提出练习题可以做成专项训练,在做训练时也要让学生体会有些角度不好找,可以找便于解决的角度。提出我们可以旧题新用,将书本的知识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心齐研 赋能前行
立足单元整体,“核心问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个引导,教学中“问题”不宜多,精心设计核心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并结合教材内容来确定,才能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序,思维发展更有宽度、深度和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深耕教研,向学而教,我们将在研究学科教学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