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缘起
孩子们在探究秋天的水果时,有孩子带来了柿子,问起孩子们这是什么时,小班孩子有说番茄、有说苹果,有的孩子说柿子吃起来像苹果,有的说才不是呢,柿子吃起来软软的,很甜......孩子们对柿子是感兴趣的,对柿子的经验是碎片化的,基于孩子们的兴趣,关于柿子的探索之旅开始了。
二、课程实施路径
(一)探柿
子言:柿子看上去好美味,我好想尝一口呀!
辰辰:我也好想吃呀
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柿子,我们满足幼儿的需求切开柿子后,孩子们发现这两种柿子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火晶柿——软软的,一种是脆柿——脆脆的,吃起来像苹果一样。
教师的思考:
通过品尝和观察柿子的切面,孩子们对柿子的口味、品种和内部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品尝完柿子之后,孩子们对柿子更感兴趣了,小小的柿子,藏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它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有几种类型?柿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是什么形状的?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是甜甜的,还是涩涩的?《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我们要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于是我们根据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共同制作了调查表,鼓励小朋友和爸爸妈妈通过画画、写写的方式记录问题的答案。
(二)识柿
1.认识柿子
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小班科学《认识柿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多种感官进行了体验,从而对柿子的形状、结构、果皮、果肉的颜色、口味等有了诸多的了解。
对柿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创作了许多作品并装饰我们的教室。
2.品尝生柿子
芷煜和奶奶上山采摘了很多柿子,但是有很多都是生的。
可诗:“可是我都迫不及待了!”
“老师,软柿子这么甜这么好吃,硬柿子应该也挺好吃的吧?”
老师:“我没吃过硬柿子,还真不知道好不好吃。”
她又说:“要不让我们尝一尝硬柿子吧。”
小朋友一听,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你一句我一句地都想尝一尝硬柿子的味道。经过举手表决,大多数小朋友表示要尝一尝硬柿子的味道。
“哎呀,这是什么味道,我感觉舌头上沾了什么东西,太难受了我要喝水”。
“我感觉舌头都要麻了”。
“老师,这也太不好吃了吧”。
在充分地猜测和体验中,孩子们分别从颜色、硬度、味道、切开的形态等方面感知了生柿子和熟柿子的区别。
教师的思考:
幼儿品尝柿子的过程,也是对柿子进行对比的过程,除了外观、颜色有差别外,通过他们的表情和语言形容,能看出他们对两种柿子味觉不同感知,不仅形容出味道,还表达出了舌头的感觉(麻麻的,有点涩),可见幼儿对成熟与没成熟的柿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同伴间相互分享感受,幼儿不仅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总结出采摘的柿子不熟的这个结论,提升了逻辑能力。
3.催熟柿子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将柿子变熟呀?”
放学时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或者查阅资料看看催熟柿子的方法。
一格:“我爸爸说可以把柿子放在大米里,放几天就熟了。”
小豆豆:“我在手机上看到,把柿子和香蕉放在一起,就会熟啦。”
根据孩子们调查回来的方法,我们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柿子催熟的方法:1.水果催熟法 2.盐巴催熟法 3.白酒催熟法 4.大米催熟法
在了解催熟柿子的方法后,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每天观察和记录柿子的颜色以及软硬程度。
一周后,孩子们取出柿子,通过比对颜色、品尝等方式得出结论:白酒催熟的方法最快!
4.柿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通过集体活动科学《甜甜的柿子》,孩子们知道了柿子的种类,营养价值,以及柿子不能与螃蟹、牛奶、章鱼等海产品一起食用,一起吃会对我们身体有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危险情况。
(三)留住柿子
1.制作柿子酱
柿子催熟后太多了,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呢?
老师:“柿子能做出什么美食呢?”
可诗:“我妈妈是开蛋糕店的,可以做柿子蛋糕,我家就有!柿子蛋糕里面有甜甜的柿子酱。”
老师:“柿子酱怎么制作呢?”
回家小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柿子酱是怎么制作的?
在了解柿子酱的制作流程后,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步骤开始动手制作柿子酱,结束后还将成果分享给园内的老师并分享制作方法。
2.香甜的柿子酱蛋糕
做了柿子酱那当然得安排上柿子酱蛋糕啦!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合作,邀请可诗的爸爸妈妈来到小二班教孩子们制作柿子酱蛋糕。
3.晒柿饼
老师:“柿子的美食有好多种,你们还想做什么美食?”
悦安说:“可以把柿子晒成柿饼,我奶奶在阳台晒了很多柿饼,可好吃了!”
可是柿饼怎么做呢?我们一起观看视频,选择自己喜欢的晒柿饼工具并记录晒柿饼的步骤流程图。《指南》中指出:幼儿会用一定的符号表示事物,玩游戏之前有自己的计划。孩子们对如何晒柿饼进行了记忆并以图画的形式进行表征。
他们将晒柿饼工具带来幼儿园,按照记录的流程图先给柿子削皮,再用开水煮一煮,再晾干,最后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晒柿饼。我们分成了:1.绳子组2.蒸屉组3.米筛组4.盘子组5.篮子组。
孩子们每天通过看、摸、闻多感官记录柿子的变化。经过一周多,柿饼终于晒好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米筛组全军覆没,他们发现柿子的表皮多了很多的黑色小点点,掰开柿子还发现柿子的里面也发霉了。他们难过的问道:“柿子为什么会发霉了呢?”“柿子发霉了还能吃吗?”
于是我们集体交流讨论,有的孩子说:“肯定是没有去捏它。”也有的孩子说:“因为没有太阳照到柿子所以才会发霉。”还有的孩子说:“不应该把柿子长时间放外面。”
讨论后我们总结出:柿子发霉是因为没有充足的太阳所以产生了霉菌,如果不把发霉的柿子拿出来就会传染给其他柿子。晒柿饼要晒充足的太阳;定时给它翻翻面;每天放学前把柿饼收回到教室走廊通风处。
成果公开展示
孩子们把香香的柿饼分享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并讲解了晒柿流程以及晒柿的方法、注意事项。
教师的思考:
1.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是习得经验、促进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激发探索欲、发展探索能力、促进学习的核心。从一开始,孩子们发现问题都是找老师来帮助解决,到后面晒柿饼选择位置时,能主动思考、衡量什么位置好?为什么好?以及后面柿饼发霉时,能够思考并总结经验,这一能力的转变,让我感到欣喜。2.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每天早晒晚收,观察并记录柿子的变化,寻找失败的原因;学会了坚持,学会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四、课程评价与反思
回顾这次活动,从观察柿子、品尝柿子、了解柿子,再到催熟,再到制作柿酱、柿饼,最后到品尝,老师始终以儿童为本位,基于幼儿的兴趣,通过驱动性问题,积极推进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孩子们在与柿子的互动中,感受着制作美食的魅力,享受着过程中带来的惊喜。而家长则是和我们一起站在孩子身后,享受着默默支持与陪伴的快乐。这就是项目活动生动而不刻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