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邙岭路小学】【教师成长】“悦”读“慧”读共成长——洛阳市邙岭路小学教师期末读书交流

洛阳市邙岭路小学
创建于01-25
阅读 28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4年1月25日

地点:音乐教室

主题:“悦”读 ·“慧”读 ·共成长——洛阳市邙岭路小学期末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主持人:杨鹏鹏副书记

点评人:王莹校长

督导人员:西工区教体局吕晓峰老师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读书开启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此时,爱阅读的邙小教师相聚一起,沐浴书香,共同开启本学期以“悦读 慧读 共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

杨鹏鹏副书记一开始就对大家指出了阅读对于新时代教师的意义: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生、对学校,这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读书交流

党员示范

副书记杨鹏鹏(中共党员):

      相对于敏锐聪慧,钝感力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杨书记透过《钝感力》这本书分享了与教师、学生沟通中,要看对方的初心,运用同理心,把事情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淡,才能抗击挫折,收获更多的美好。

业务副校杨小燕(中共党员):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带给杨校长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她聚焦与学生日常相处的三个镜头,构建自我认知,发现我们大家都可以利用自由去选择去决定,并从我们的选择和决定中获得乐趣和喜悦。

      王校长点评:敏感和钝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在学校和班级管理方面,都需要敏锐的觉察力,也需要慢慢来的节奏。关注心灵的感受,才能获得心灵自由。

行政副校黄亚飞(中共党员):

      “尽量让对方有多说话的机会。”基于自我觉察,黄校长分享了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他人的心声。注意力要从自我转向他人,放下偏见和判断,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后勤主任张晓丹老师(中共党员):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爱的五种语言》内容指向肯定的语言、陪伴的时间、接受礼物、服务行为和身体接触。张主任把所学用于生活,分享了自己与家人的相处中,要做到尊重对方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

      王校长点评:听是一种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其实也在表达尊重。听也有技巧,可以听出沟通中的矛盾点,从而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听、说融合,接受不同形式的爱的表达。

李琳老师(中共党员):

      如何拥有稳定的自我内核和边界感,李老师从《最温柔的教养》中找到了方法。李老师以写作业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针对学生学习要在闲谈交流中融入当天任务规划,时刻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并给予必要时的支持,还要有鸡蛋里挑骨头般的鼓励,做好每日复盘。

翟艳男老师(中共党员):

      最是共情抚人心。作为一名班主任,翟老师根据切身的带班经验解读了《班主任学生管理训练手册》。班主任一定要愿意接纳孩子,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情绪,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同,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王校长点评:凡事变一种说法,可以让别人感觉到更加温暖,也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共情的力量。在经历中积累经验,因为事情会教会我们做人。

王伟老师(中共党员):

      王老师从重点章节入手分享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她透过“报恩的孩子”和“我们要扫干净”两个案例,呼唤我们要用爱和智慧唤醒孩子,让孩子获得幸福感,从而使孩子产生学习、进步的不竭动机。

孙静丽老师(中共党员):

      教育是一场修行,在这条路上需要不停地探索《童年的秘密》。孙老师在案例中展示了学生的敏感与易怒特质,也用自己的读书智慧化解了一场狡辩和挑衅,启发我们用更强的责任之心、更多的包容之心、更好的关爱之心去面对不同的学生。

      王校长点评:对于转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适应环境,需要得到关注与帮助。任何场合的新人都是如此。对于“为什么是我”的问题,孩子和成人的感受一样吗?大家可以细细体会。

马园园老师(中共党员):

      “什么是幸福?”“我幸福吗?”这是很多人的自我拷问。马老师从“裁剪锡箔纸”的案例中感悟到了《幸福的方法》。负面情绪就像冰山露出的那一角,当我们去接受它或是允许它存在的时候,就等于是消融了冰山的那一角,幸福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李南老师(中共党员):

      生活中谁都会有烦恼,但乐观的人会一直向前看。李老师从《人生困境整理术》中丰富了自己对于关系、焦虑、成长、平衡的认知,从案例“节奏一样”中找到了困境的根源,由此摆正心态,在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中重拾生活的热情。

      王校长点评:事情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自己。是追求幸福还是陷入困顿,在我们幡然醒悟时一切皆已有答案。幸福就去享受,痛苦就去改变吧。

刘伊晓老师(中共党员):

      《走在孩子后面》中提到:真正想要改变一个人,不是控制他,不是否定他,而是给孩子时间,让他自由成长。刘老师结合自身案例“新上任的体育委员”、“不放心的值日”与书中案例“张小梅的故事”,分享了对于控制和自由的真实感悟。

大队辅导员李潇荣老师:

      给孩子无私的爱,给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需要的爱是《孩子,别慌》中传达出的爱的哲学。李主任通过班级一对母子的案例,分享了焦虑与未分化的关系,比起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需要应该放在第一位。

      王校长点评:要做好儿童观察一定是要走在儿童后面的。对于案例的深度挖掘足以支撑我们想要传递的表达。

中层引领

教师发展中心崔宗鹏副主任:

      “哲学产生于惊讶,而惊讶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好奇。”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理解了《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的引领意义。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要看见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不予理睬或是自以为是地用简单的答案打发孩子。

教师发展中心袁英鸽副主任:

      《幸福的勇气》中提到:教育不是“干涉”, 而是帮助其“自立”。袁主任从“改作业、发作业、要作业”一系列的发展中建立了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发掘了学生身上的价值,帮助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王校长点评:说起哲学,其实从低年级课文中已有所体现,大智慧往往也最简单。观念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人,而人却能改变世界!

教师发展中心王玉洋副主任:

      王主任通过三个案例解读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书中的智慧。她分享了对于孩子要充满关注,不失权威;保护情绪而非批评行为;对于纪律,要明晰鼓励、允许、禁止的界限,这样才能赋予各种经历意义。

丁一老师:

      基于自身对身体方面的关注,丁老师选择了《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进行学习。从不敢做自己到成为你自己,需要我们做到的是远离人格面具,远离“应该”,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学会拒绝和接纳自我。

      王校长点评:人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在经历中了解自己,反思自己。自我认知与觉察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盈淡定,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世事变化。

教师分享

席莎莎老师:

席老师结合《问题点燃课堂》这本书和真实案例,席老师深入分享了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课堂主动提问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从“真、深、异”的课堂问题出发阐述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营造生问课堂。

贺向利老师:

贺老师分享案例《磨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谈到了贴标签对孩子能力发展的负面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点出了孩子需要的是成年人的指导,而不是批评,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王校长对两位老师的分享一一进行了回应,她说:“正如问题点燃课堂,求知欲也会点燃思考。”强调了老师和学生共同从书籍中汲取知识的重要性,也谈到了成年人不是强加给孩子节奏,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

关晓丽老师:

关老师结合案例《爱哭的小然》,分享了自己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阅读《贪婪的多巴胺》一书的收获,从小然的身上,她看到了多巴胺与当下分子在人身体里的运作,它们相辅相成,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追寻那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东西,并给予一定的体验空间,好让多巴胺充分发挥作用。

冯帆老师:

冯老师以《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为主题分享了两个学生案例,通过对比清晰地展现出父母的接纳和安全感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老师如何通过学校生活给予孩子关爱、弥补孩子内心的创伤。

王校长在两位老师分享后,进一步通过提问引发思考。关老师回答了“为什么是贪婪的多巴胺”,让在座老师对多巴胺的作用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冯帆老师针对“如何理解‘接纳’”这一问题的回答,启发了其他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接受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助力他们更好地发展。

许静静老师:

许老师分享案例《赔偿与情义,谁更重要?》,谈到了如何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化解情绪冲突,以及通过公益活动的形式培养孩子无私和包容的品质。“拥有亲和力,才会拥有好人缘。”许老师的总结为每位老师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启迪。

梁梦悦老师:

梁老师结合案例《沉默的他》讲述了班里孩子从沉默不言到主动分享的变化,强调了家庭对儿童的影响,以及老师在师生沟通中如何营造轻松的氛围,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王校长回应时谈到,公益对于个人来说利不在当下,本质上是共同受益的,让孩子多多参与公益活动有利于长远发展。她还提到师生建立信任关系,在松弛状态下更能积极有效沟通,并且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口头,也可以写下来,给了老师们新的角度。

周滢老师:

周老师以《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为主题,分享了教学中的案例,关注了爱与关系,她说道:“亲子关系是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而在学习生活中,老是要去关注孩子需要什么,把所有孩子放在眼里。

李奥奥老师:

李老师从“界限”和“完整”两个角度分享了处理师生关系时如何把握好界限,以及何为完整,并且探讨了从欣赏他人来反观自己,从而完善自我。让老师们理解了界限与完整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王校长在听完后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些书?”周老师是被书名吸引,想要通过阅读剖析家庭关系问题,李老师则是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与自己和解,并且在读后了解到了积极特质的唤醒机制。王校长有感而发:“我们选择一本书阅读,或许不一定能解决最初的问题,但总会有不一样的思考与收获。”

张梦婕老师:

      张老师以“‘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案例,谈到了每个人都想逃离孤独、拥有爱,但每个人又总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爱别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爱,让学生表达需求。

班琦老师:

班老师作为新入职的老师,从认知儿童的角度分享了自己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到了感觉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老师在孩子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中承担着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要给孩子空间,适时适需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王校长结合两位老师的分享提醒到我们不能只关注“爱哭”的孩子,也不要忘了懂事的孩子,在班级管理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问到班老师第一次参加读书交流的体会后,王校长谈到阅读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一次次阅读交流中我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案例中我们也能反思己身,快速成长。

张萌芽老师:

      张老师从所阅读的《为何越爱越孤独》一书出发,分享了对自我新的认知与理解。她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的控制欲望会将孩子推得越来越远,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并总结到成熟的爱是接纳好与坏。

杨可老师:

杨老师的分享了日常教学中的许多暖心瞬间,聚焦了同伴关系,她提到对于儿童发展而言,同伴群体和父母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孩子只有全然经历过,才能发展出真正的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王校长就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与老师们展开了深入探讨,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给对方施加过高的期待,这些都是与人相处时彼此感到舒适融洽的前提。

王晓彭老师:

      王老师从“如何正确表达爱”这一问题切入,分享了在处理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时,成年人不要带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对待孩子。抱怨会伤害人与人的关系,也会伤害关系中的人,不抱怨才能更好地拥抱彼此。

庞海燕老师:

      庞老师则是从班主任的身份出发,分享了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如何与学生达到双向的成长。她强调了掌控情绪的重要性,并谈到后天养育环境和成长经历对情绪稳定的影响,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认知情绪、转换情绪、正面讲话来调控情绪。

李暄颢老师:    

      李老师分享了自己足球队中孩子的案例,以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学生为例,讲述了老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从“独木不成林”到“独木变森林”引发了老师们的反思。

      最后,王校长结合三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总结:“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视角,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更好地发现每个孩子的特质;而分享的过程则让我们彼此有收获、有启发,或许这正是读书交流的价值所在。”

读书结语

      书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书是大千世界的缩影。读书的人心中有理想,书籍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满满一天的时间洛阳市邙岭路小学全体教师一起“悦”读、一起“慧”读,共同收获读书带来的感悟与共鸣,共同成长。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让阅读思考伴随我们的人生。以书为友,一生受益;以书为伴,不负韶华。

阅读 28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