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社会心理服务
通过心理宣教、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为个体、家庭、团体或组织提供服务,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促进家庭幸福,提升全社会的心理满意度与幸福感。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目标在于打造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其站位高、立意深远,必须要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专家支持、媒体宣传的科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循序渐进推进体系建设。①坚持党政领导、②强化部门协同、③加大社会参与、④强化专家支持、⑤加强媒体宣传。
重点工作内容
切实夯实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依法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优势,融入体系建设、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心理服务、融入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矛盾的全周期治理机制、创新宣教体系、提高身心健康素质。
社会心理服务对象
社会心理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人群,重点关注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而导致心理问题高发的重点人群、特殊人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重点人群指需要重点关照和帮扶的社会群体。如空巢老人、孤儿、留守人员、孕妇、残疾人及其家属、信访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等。
特殊人群指需要特别关注和掌握的社会群体。如流浪乞讨人员、缠访人员、有“民转刑”倾向的矛盾纠纷当事人、服刑(被监管)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涉毒涉邪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