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明德书院第十一届《家长学堂》第十讲研习——使作善与长善

🌞筱筱
创建于01-24
阅读 7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月21号,莆田第十一届家长学堂欢喜迎来第十讲课程。这一讲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中如何长善和使作善,以及作善的过程中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父母应该在成长路上怎么创造作善的机会?

       今天上午的课程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第三把钥匙使作善。父母、老师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力行,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借助孩子本善天性,让孩子体会他人的感受叫“道”,从而产生正确的行为叫“德”。

        老师通过多个经典视频案例为我们讲解了“养”和“育”的差别,养是父母利益孩子,育是孩子利益他人,如果只有“养”没有“育”,我们家长、家庭的未来路在何方?

       课上还提到了关于“使作善”的思考,为什么要家长来“使”?为什么要孩子来“作”?以及为什么要作的是“善”?因为家长是引路人,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作,一方面让他体验,而作善的目的是因为善与心有关,和命运有关,善会养心、会立命。

       老师细讲了“使作善”的步骤,第一对孩子顺其善(愿)而教,第二孩子有了正知以后,马上跟着正行,第三孩子在行中会有成长的喜悦,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使作善”强调的是“行”,在“知”之后跟上“行”,有知无行,习惯养不成。特别强调了“行”的好处,行是孩子和社会的自他互动,人和社会互动越多,认识越明白,对世界认识多清楚,对自己认识就有多清楚,会行的孩子反思力强,所以“行”增长的是“换位思考”“知行合一”的能力。孩子作善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化心的过程。知行的反复循环形成心的变化,影响着命运。

        老师告诫我们与“使作善”相悖的四大误区,第一喜欢说教,重理不重行,第二急于求成,忽视孩子成长规律,第三父母太勤劳,孩子无“善”可作,第四善恶不分,使作恶。

        最后告诉我们为什么孩子更需要强调“使作善”,大人的世界是明理后再力行最后形成习惯,而孩子是先力行到习惯最后才能明理,所以对孩子来说,要多行,不宜多讲,要慢不要快,要多鼓励不要指责。

        午餐时间到了,大家一起开心用餐。感恩我们的智聪老师、丽英老师等人的大爱和担当。为我们提供能量所需,午餐时间老师学长们彼此轻松聊天和互动。今天刚好遇到林老师生日,每个人轮番送上满满祝福,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心祝愿我们的林老师健康与才华伴您年年岁岁如今。芳华永驻,每一岁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同时家庭能够幸福美满。

       下午重点讲如何长善,那什么是长善,其实就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确认,通过长善, 问题慢慢就化掉。教育孩子的本质在于引导,而不是打骂,养人重在养心。同时通过几个案例分析,让我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有真善美,学会观察,从最小最细微处发现闪光点,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就是让他看见自己。所以说长善使正确行为得以持续,建立好习惯,长善救失。

       课上提到一个重点,长善不等于赏识,长善的要求界定很严,长哪些善,五德、六德、八德,希望孩子望哪方面走就长哪方面的善,而赏识可能是分数、技能、特长等……

        若孩子没有“善”,家长该怎么办,可以从无善到使作善再长善,反复循环使用。长善的方法和要点,长善分几种形式,其中个长善、自长善、互长善、众长善,鼓励长善,把孩子内驱力唤醒,有了内驱力,什么也挡不住他。希望通过这把“使作善”这把钥匙,对于好的地方,及时的肯定,长才艺更长德行。同时家长也扮演好“君、亲、师”三大角色,给孩子示范、温暖、信心、志向以及指引。

         今天特别感恩我们的林老师辛勤为大家授课解惑。深深祝福每一位学长和老师们福慧双收,祝愿书院的明天更美好。

阅读 7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