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重温 分析解读——杨屯镇中心幼儿园张大屯分园大班益智区教研活动

ly
创建于01-24
阅读 6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班幼儿在益智区的游戏视频及本班教师解读:

04:44

材料投放:气球、梳子、吸管、磁力片、飞行棋、碎纸屑、记录表。

幼儿:吴玉君(紫色衣服)张宏恩(粉色衣服)郝张宁(白色衣服)

         张宏恩和郝张宁先把实验材料画在了记录表上,然后依次开始实验,而吴玉君则是边实验边记录。三人在衣服或头发上进行摩擦并吸附碎纸屑然后记录。张宏恩完成实验的速度最快,但我发现飞行棋的实验记录有偏差,所以建议她再实验检验一次。吴玉君小朋友第三行的记录出现了重复,老师提醒她还有一个材料没有进行实验与记录。于是她找到材料后继续开始实验。

       为积极贯彻《评估指南》要求,让教师真正地读懂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所代表的意义,我园教师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小实验“摩擦生电”的游戏视频进行了分析解读。

        教研过程中,各班主任老师观看视频,对视频中幼儿的行为分析等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做进一步研讨。

王利利老师:

1.此活动为主题五科学区活动,科学区以实验得出结论为主,幼儿通过实验完成记录表。

2.幼儿的游戏技巧:

1️⃣幼儿通过利用不同的材料尝试在自己衣服和小伙伴衣服上摩擦,观察是否有静电,在此也存在实验变量与定量关系。

2️⃣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是否有静电,画出材料后用✓来记录是否有静电,对游戏材料非常熟悉。

3.游戏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很充分,能够满足三个幼儿同时游戏。并且材料可操作性强。

4.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之间有模仿,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但是幼儿记录方式大致相同。

杨开红老师:

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可操作性较强。视频中白色衣服的女孩儿先拿气球在头发上摩擦看是否能产生静电,结果是没有产生静电,不能吸起碎纸屑。然后又在自己的衣服上和同班的衣服上摩擦,结果还是没有产生静电。于是又换了另一个气球,分别在衣服上和同伴的头发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并能清楚的记录。然后又尝试用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幼儿对于摩擦起电这样的物理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初步理解这一现象。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张欣然老师:

1.教师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记录”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2.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操作性强,让幼儿去探索不同材质的材料通过摩擦后是否能吸起纸片。幼儿的兴趣也较高,整个活动过程中看出幼儿能够主动地去探索、记录,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3.幼儿在操作中都能够带问题去探索,有的在头上摩擦,有的在衣服上进行摩擦,操作完成后幼儿用教师提供的记录表进行记录。

王露露老师:

材料方面: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

学习品质:幼儿都是先尝试做试验,然后及时做记录。不断的进行尝试。白色衣服小朋友在试完自己的衣服后发现没有静电,又接着试其他小朋友的衣服,有可能考虑到衣服材质的原因。

教师方面:教师有及时提醒幼儿尝试其他材料、检验自己的表格记录是否正确。

王选老师:

以下是对大班幼儿对于摩擦起电实验的探究情况在材料准备情况、师幼互动方面的解读:

材料准备情况: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择安全、易于操作且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小棒、气球、纸屑等常见物品作为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容易获取,而且能够有效地展示静电现象。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在实验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启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教师也要耐心回答幼儿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样的互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综上所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摩擦起电实验是一个极好的探究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精心准备的材料、良好的师幼互动以及同伴间的合作,幼儿可以在实验中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

李燕老师:

1.材料投放方面:实验材料可操作性强,易取易得,数量充足。

2.主题学习方面:本活动为主题五中的科学区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更深入的理解静电现象。

3.同伴交往方面:因为幼儿对实验操作较为熟悉,所以三位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都在各自进行自己的实验。4.师幼互动方面:教师发现吴玉君小朋友在记录中出现问题时,及时引导幼儿解决;张宏恩小朋友实验操作快但不细致,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进行实验检验,但没有直接明确提醒幼儿。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4.延伸:实验结果的不同。不同衣物的面料和幼儿摩擦的力度以及实验材料的新旧问题等都会使实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每个幼儿的实验记录也是不同的。老师可以进行活动延伸,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实验中存在的这些变量问题。

         通过本次视频重温,老师们从多方面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讨论,理解了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更好的去发现幼儿。


编辑:李燕

供稿:李燕

审核:李曰梅 胡娜

阅读 6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