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妙笔传播楹联文化     笔墨凝香弘扬国学精华---咸水沽第四小学楹联工作纪实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四小学
创建于2024-01-24
阅读 39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咸水沽第四小学创建于1983年。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一直秉承着“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012年学校与楹联结缘,并于当年被天津市楹联学会挂牌为“天津市中小学楹联教育基地”,这更坚定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楹联传统文化的步伐。至今,诗词楹联这朵奇葩,已经在咸四小的土壤里绽放出鲜艳的色彩!

楹联文化建设

  咸水沽第四小学楹联教育的发展扎实而有效。学校完成楹联展厅和楹联教室的建设,成为天津市第一个拥有楹联展厅和楹联教室的小学。楹联展厅和楹联教室装修古朴典雅,展现了楹联的历史沿革,学生浸润在以楹联为代表的古典文化之中,身心受到了良好地熏陶。学校每层教学楼张贴镌刻名言名句、名联警句,将学校“和”文化元素融入楹联,从楹联史话、楹联特点、楹联习俗、楹联逸闻趣事以及市、区楹联学者作品、校外大环境和师生作品构成一体,建设百米师生楹联作品长廊,为学生打开一扇理解传统文化的窗,将青少年的根牢牢扎进中华大地。

楹联活动展示

  在2014年的津南区小站文化征联和天津市党建征联活动中,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小站文化征联,学校上报的对联数占教育系统的90%,而且质量高,立意深。

       征联一等奖

       教师联:千载兵戎地,百年水稻乡。

      学生联:一派新颜尽显中国神采,十分故事平添小站风光。

     我们的楹联把小站古镇文化描绘的淋漓尽致。

       2015年承担“迎春节联墨联谊暨楹联文化大篷车”活动。2016年,深化与天津市楹联学会、津南区楹联学会和沽帆诗社的合作,一年举办系列讲座6场。

  2018年举办楹联现场会,通过咸水沽第四小学楹联传统文化艺术成果的展示,广泛宣传海下楹联文化,使青少年学生走进海下楹联文化,加深对津南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海下楹联的喜爱之情。并发挥我校在传承楹联文化艺术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区际、校际间文化传承工作的经验交流,激发青少年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专家引领

  “诗词在我心,楹联伴我行”,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楹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提高同学们对楹联文化的深度认知,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多次聘请专家为同学们进行“楹联中的中国文化”的专题讲座。

  周贵临先生(周汝昌侄子)指导学生楹联写作。

  津南区楹联学会会长薛恩泉先生指导学生联墨创作。

  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天津市书协主席唐云来到校参加联墨交流活动。

  沽帆诗社社长冯桂顺先生指导学生楹联创作。

  沽帆诗联书画院院长赵清先生到校指导学生楹联书法。

丰富校园楹联活动

  为让学生加深对楹联含义、起源和特点的学习,学会鉴赏,学校组织研究楹联教育的实践内容,实践咸四小楹联文化课程的《楹联文化》,开设课程的建设动员及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建设能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结合《<楹联文化>编撰细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厚学生传统积淀,形成学校特色,增强文化认同。

  悠悠楹联,国学精粹,薪火相传,彰显千秋。

       在日常学校活动中,开设楹联社团,为学生进行“专业化”教学。每周的楹联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情景创作和联墨大比拼,让经典文化浸润学生童年生活。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开展征联活动,与时俱进,赞美新时代,永远跟党走,将楹联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结合学生活动,完成学生作品的征集和编撰。

  借助校报,定期宣传学校楹联活动开展及展示学生楹联作品,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楹联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22年9月,学校迎接津南区“对口帮扶”秦安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后备干部跟岗学习,组织到校的领导干部参观校园文化,并作楹联活动开展的相关介绍展示。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比肩同行共谱芬芳。

       2023年5月,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暨楹联教育学习交流会,诚挚邀请秦安县学校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及在葛沽二小跟岗学习的来自新疆的领导老师们,大家相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思路,碰撞新、秦、津三地教育智慧火花。

  楹联入校添异彩,国粹登堂创辉煌。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学校将积极探索楹联教育的新途径,继续楹联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让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不断提升,簇生学校“和”文化内涵愈加丰富。

阅读 39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