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交流促发展  教研互鉴共成长
——东城区赵蕾名师工作室期末工作会议纪实

郭晓雨
创建于2024-01-24
阅读 3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月24日上午,东城区赵蕾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许昌市兴业路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在许昌市兴业路小学会议室进行本学期小学语文期末工作会和赵蕾名师工作室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外出跟岗人员学习交流、东区小语本学期工作总结和下期工作规划展开。

一、跟岗交流

第一位进行跟岗分享的是许昌市学府街小学教师姜媛媛,姜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学习是最美的姿态  培训是最好的遇见  成长是最美的风景》,姜老师跟岗的学校是北京市京源小学和中关村小学,此次分享主要从文化育人  润泽心灵、真教实研  提质增效、且行且思  任重道远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两所学校都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渗透,校园文化别具一格,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心灵。走廊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一景一致皆巧思,一角一落皆教育,真正做到了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

第二位进行跟岗交流的是许昌市许州路小学教师吴鸽,吴老师分享的主题为《学无止境  行以致远》,吴老师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享: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教研活动的特色、易操作的评价机制。吴老师跟岗的两所学校都进行了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通过研究课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的分析整合,通过教材的纵向分析、学情分析,确定单元学习、课时学习的起点和发展点,确定核心目标达成可能要经历的关键难点、进阶要点,构建学生在关键能力上的进阶脉络。其中京源小学探索出了2.0版本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学习任务、进阶要点、问题/模块链、学生活动链、学习支架、学习评价。而中关村小学的三级教研模式也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第三位分享的是许昌市学府街小学教师王李佳,王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成长,一直在路上》。王老师分享了在北京大学学习过程中,每天进行课前诵读,沉浸式体验当学生的感觉,有助于理解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回来后王老师在班级开展课前三分钟诵读活动,帮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积累经典语句,陶冶学生的性情,知晓中华礼仪,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另外,王老师还分享了我们语文的学习要从原来的:知识点——知识单元——学习单元。形象的说就是从原来的“砖”——房子”——“家”,让学生经历活动而建构起的知识结构,留下生命活动的痕迹。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围绕单元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及学习任务。

接着许昌市兴业路小学教师景浏妍和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曹楠进行分享。两位老师围绕校园文化、项目化学习、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等方面进行交流。

随后几位老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从不同方面谈了谈自己听完分享后的收获和看法。

听完老师们的分享后,赵老师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1.做好中心工作——服务学生,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问题即课题,把问题和兴趣相结合,把课题研究做扎实,服务教师服务学生,通过研究让师生受益,提高研究质量。

3.学了应该会用,情境是为了使用。

4.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要有评价抓手和工具。

5.在任务中锻炼、提升自己。

期末总结

最后东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赵蕾对本学期教研活动、共同体活动、教坛新秀评选、作业设计进行总结,并对下学期优质课评选等工作进行安排。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里,我们要不断的虚心学习,汲取经验,用自己的热情和责任心,处处以师德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罗兰曾说过:“成年人慢慢被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情的减退。”新的一年,我相信,只要不急不躁,潜心学习,我们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 3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