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成因分析-2

用户19463373
创建于01-23
阅读 2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刘新庚 张赛男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还有特定的过程机理。探讨其成因意义重大,是规制其网络文化失范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其内因、外因及其过程机理的透彻分析,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规制策略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第一位的,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首先必须深刻分析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内因,找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故本文继续分析其两个核心的内在成因,即:

文化与心理的稚嫩

亦是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两大主要内因

    一、文化上人文底蕴较弱

    吕思勉在《中国文化史》中说过:“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一切人类行为,都成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的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方位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参见《中国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当今大学生也有相应效应,在文化上人文底蕴较弱,已成为其网络文化失范的一个重要主观原因。主要表现有:

    1.中国历史文化修养不足

    缺乏对高雅大气有思想深度的经典作品的阅读耐心。有个大学生,从小学五年级起就爱读报刊亭出售的言情杂志、言情小说,上网也专挑言情小说看,父母拿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给她读,她说看不懂,弃置不看。长期养成的阅读喜好上的偏颇造成了大学生对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接触较少,吸收的是通俗小说中描写的中国历史文化中非人的部分、糟粕的部分:消极遁世、及时行乐、无法无天或隐忍退让、耽于幻想、玩弄异性。

    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中丑的部分的辨别力和自觉的抵制力。中国现代作家(包括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茅盾等)曾对我们民族的国民性进行过反思和批判,找出其中的不抵抗主义、安于现状等问题。当代作家在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时候,也找出了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五种毒素:精神上的复古主义,做人的唯上主义,认知的独断主义,行政的人治主义,政体习惯的专制主义(参见《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华复兴时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主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1-200.)。后来,这五种毒素都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加快、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得到了有效的矫治。不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就难以理解深入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就难以做到真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难以做建设法制中国的自觉践行者,从而出现大量的网络文化失范行为。

    2.西方历史文化修养不足

    缺乏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历史底蕴的深度理解。“一切‘灾祸’中最大的,是由于含恨造成的勉强接受西化的态度,使我们一直只愿接受西方文化的成果,而不甘心接受产生成果的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西方的现代意理、方法、纯知精神和智慧”(参见韦政通《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一方面崇尚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不愿深究西方文化之所以高度发达的原因。石书臣、张杰2013年对上海市八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增多,但了解不深而易受误导,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了解程度,除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项选择“比较了解”和“了解一些”的比例达到50.20%以外,其他的如“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普世价值”、“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选择“比较了解”和“了解一些”的比例基本上都只有30.00%左右。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西方历史文化修养更薄弱,我们在访谈调研中也发现:只有21.56 %的大学生说得清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来由,读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学生人数比例只有6.67%。由于当代大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影视媒体,占到56.70%,其次是“课堂学习”只占19.90%,,再其次是"阅读相关书籍”和“社会交往”,各占19.30%和占3.20%,最后是“其他”,占0.90%,可以看出主渠道发挥作用低于辅渠道,所以了解得比较粗浅。而且辅渠道中充斥着西方历史文化中非人的部分:萎靡、自私、极端、放任、暴力、色情,我们的有些大学生缺乏对西方历史文化中丑的部分的自觉的抵制力,吸收的是西方历史文化中的糟粕,所以建构出来的自己的人文精神不是厚重的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人文精神。

    文化本身对人有规制作用,有网络文化失范行为的大学生普遍地存在文化上人文底蕴较弱的问题,足见人文底蕴较弱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重要内因之一。

    二、心理上从众趋新求异

    这方面的表现主要为:

    1.从众心理

    大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一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就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受本能驱动、社交压力等因素影响而从众。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很多情况下出于从众。如,参与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游行,一方面出于宣泄心理,宣泄道德感、正义感产生的义愤,另一方面出于从众心理,在未弄清事实真相没冷静思考的情况下随意发言或行动。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同侪交往和同侪增援对个人参与越轨网络性活动的意愿有很大影响”( Klein, Jennifer L; Danielle Tolson Cooper.Deviant Cyber-Sexual Activities in Young Adults: Exploring Prevalence and Predictions Using In-Person Sexu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y[J].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New York Vol. 48, 2019(2): 619.)。同侪交往,参与同侪增援本身就是从众心理在起支配作用。

    2.趋新心理

    大学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赶时髦”心理,即追逐时尚,追逐时尚本身后面又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而且容易引发网络文化行为失范。在趋新心理的驱动下,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远甚于精神成长,定力缺失。比如,大学生对于新的电子科技产品(手机)以及其他高档商品的追求过于强烈,网络购物成瘾,就是受趋新心理的影响,把网络、电视上出现的手机或其它商品的广告当成现实生活中应该达到的范例或标准而不懈追求,甚至不顾自己的实际收入状况,导致自己债台高筑。

    3.求异心理

    大学生课业负担重,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尤其是攻读高层次学位的大学生)期望值高,大学生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下为了寻求解决途径容易出现横冲直撞的失范行为,特别是对突发性压力容易采取非理性的无效应对方式。比如,出现的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从事网络黑客现象,开设网络色情网站现象,创作网络色情小说现象,网络恶搞现象,充当网络文化枪手现象等违法犯罪行为很大程度上出于“走异路,投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反叛、求异心理。问题在于大学生没有理智选择正确的人生。

    从众心理、趋新心理、求异心理容易成为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直接动因,且其自身往往难以察觉已进入了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心理构成的圈套,等他们醒悟时,过错业已酿成,失去的光阴不再来,留给他们的是深深的后悔与自责。

(作者简介:1.中南大学教授博导    

 2.中南大学法学博士)

阅读 2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