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建立的指针:
1、气道受损
2、需要进行气道保护
3、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人工气道的种类:
咽部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
气管内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型号选择:
男性:7.5~9号
女性:7~8.5号
判断插管在气管内或食管内:
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
观察:观察胸廓起伏,气管插管内有无气雾
氧饱和度监测:氧饱和度升高,表明插管在气道内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无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或小于5mmHg,表明插管位于食道内
判断气管插管深度的方法:
1、胸部x片:导管尖端距隆突2~4cm/第2、3胸椎水平
2、支气管镜检查
插管长度:
成人经口:(22±2)cm
成人经鼻:(27±2)cm
经口插管
优点:操作简单,利于急救,管腔大,方便吸痰。
缺点:容易移位、脱出,耐受性差,不利于口腔护理,口咽部损伤。
经鼻插管:
优点:耐受性好,易于固定、口腔护理
缺点:操作困难,不利于急救,管腔小,吸痰不方便,鼻出血,鼻窦炎,VAP发生率上升。
气道湿化
主动加热湿化器
热湿交换器(人工鼻)
气囊压力:25~30cmH2O
压力过高:气管粘膜水肿,缺血,粘膜糜烂,溃疡
压力过低:气道漏气,潮气量损失,误吸
湿化效果判断: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无痰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患者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吸痰时机:
按需吸痰,至少每2h评估一次
吸痰时间宜在15秒内
吸痰前后应常规给予纯氧吸入30~60秒
痰液分度:
1度:痰液为白色清痰或泡沫样痰,较易咳出,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2度:痰液呈白色或黄色,较粘稠,可咳出,痰液有拉丝现象,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3度:痰液呈黄色粘稠状,不易咳出,吸痰管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咳嗽分级:
0级:没有咳嗽反应
1级:可以听到气流声,但无咳嗽声音
2级:强力咳嗽,但无法咳出痰液
3级:强力咳嗽且能咳出痰液
分泌物量:
轻度:<10ml/d
中度:10~ 150ml/d
重度:>150ml/d
VAP预防措施:
预防误吸,床头抬高30~45度,声门下吸引,及时倾倒冷凝水,呼吸机管路定期更换,尽可能肠内营养。
减少定植,口腔护理,手卫生。
减少使用有创通气,掌握插管指征,每日评估拔管可能。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深度镇静,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气囊压力不低于25cmH2O。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