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其人其事

陈林涛
创建于01-22
阅读 6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佛教光大是社会主义的镜鉴之前记

 大师生平

    六祖慧能大师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只能靠卖柴为生,但聪明颖悟、勤奋好学、坚忍不拔与慈悲宽容。一次偶然机会听到客人诵《金刚经》,心即开悟。“闻经开悟”成为慧能信佛修道的重要契机。

    后来慧能来到黄梅初见五祖弘忍,两人之间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对话。大意是五祖弘忍说慧能是岭南猴子,学什么佛?慧能则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猿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慧能一出场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非凡慧根。他在这里显然是引用《涅槃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经义在作答,深合五祖心意。之后五祖差使慧能随众作务,破柴踏碓八个余月劳作修持,即使受人轻视侮辱也不心生怨恨,对寺院童子都谦恭地称其为“上人”“善知识”,积极利用一切时机学习佛法。

    之后大家最为熟悉的桥段来了——梦想继承佛教大统的五祖大弟子神秀作谒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看到后,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五祖禅房,在那里五祖向他讲解了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金刚经》,并传了视作佛教传承的佛祖袈裟和法杖给他。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亲自送其渡江,并嘱咐他“佛法难起,不宜速说”(《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三击孙猴子其头这个片段,十有八九应该是吴承恩在看了《坛经》后仿写)。

    随后慧能大师“隐遁十六载”,避难于猎人队伍中过着“吃肉边菜”的生活,直到因缘成熟才正式出家受戒弘扬佛法,并以“心动”平息二僧争论“风动”“幡动”名震天下,开始了“一花开五叶”的佛教光大历程,将小乘佛教升华为大乘佛教,尔后佛教才称得上真正在中国发扬光大。

    慧能大师坐化后,不腐肉身保存在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佛教徒万世敬仰,每年海内外无数善男信女、佛门弟子前往韶关祖庭,就是为了观瞻六祖真身,以期求得佛法或是菩萨庇佑。我在韶关工作了九年,去过南华寺十数次以上,那里常年香火鼎盛,我也有幸瞻仰过六祖真身,江泽民、刘华清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也视察过。

     

时代背景

    慧能大师出生、成长的盛唐年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繁荣的时代之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大气、自信与包容的盛唐文化,使得外来文化得以传入并与中原文化呈现了互相融合、交相辉映的璀璨,为佛教发扬光大提供了可能。

    其时佛教(小乘佛教)在岭南已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同程度地信佛,国家支持建立寺院,新建了很多佛寺。慧能成长环境佛教文化氛围浓厚,家乡新州(现广东新兴县)当时佛教已经盛行,寺庙众多。

    自达摩东渡以来,中国佛教代代掌门人传接,佛祖袈裟和法杖是掌门标志。其时禅宗内部南宗和北宗的矛盾冲突严重,宗派斗争相当世俗、相当现实、相当激烈,为了争夺佛祖衣钵,流血斗争是常态。佛教的学习传承,也仅限于大德高僧,说白了,佛理掌握在一群高级专业知识分子手中,普通人几乎难以深入。

    佛教教义和修禅形式,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受到儒家和道家的指责批评。最典型的是佛教在传统伦理观上与儒家的冲突,特别是忠孝观念。其时佛家弟子出家后须守清规戒律不得娶妻生子,这大大违背了儒家在孝道上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教徒出家的独身形式常被儒家视为不孝。提倡的苦修、坐禅以及遁入空门就不理世事等,也一定程度排斥和割裂了潜在受众。

     

历史地位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开山鼻祖,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齐名,并一起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被欧洲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可以说,六祖慧能就是中国佛学界一座卓然挺立的大山,是中国禅宗的象征。由慧能弟子和以后的禅宗门人根据他的言行所写的《六祖坛经》(也称《坛经》),成为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创作的并被尊称为“经”的佛学典籍。

    要知道六祖之前,根据佛教传统,只有记述佛祖释迦牟尼言传身教的著作才能被称为“经”, 唐三藏千里迢迢去印度取回来的就是这种“经”,而佛祖其弟子及后代佛教徒的著作只能被称为“论”。由此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地位之高和影响之大。换句话说,《坛经》之于禅宗,相当于《论语》之于儒家。

    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等注重实践的思想正是由他奠定的,这一点对排斥佛教的繁琐理义是有必要的,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关键一步。“不立文字”,主要是针对经教文字而言,即排斥概念化、说教式的佛典经论文字,而并非完全否定语言文字本身,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学禅的僧众不要拘泥、执着于语言文字,不要“死于句下”“被经转”,而是要保持自心的清净,只要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立不立文字都无妨。

    慧能在讲经时明确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并向大众说“无相颂”让他们依此修行,其中有两句“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这里所说的“孝、义、让、忍”与孔子所言无别,他自己亦身体力行。这是慧能对于居士佛教的倡导,在慧能看来,要得解脱最重要的是明心见性,是否出家只是形式,居士同样是佛教徒,可以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延续后代并尽到世俗的孝道,这同时也是对儒家批评佛教出家不孝的回应,弱化儒家对佛教出家不孝的指责。

    慧能大师坐化后,不腐肉身保存在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佛教徒万世敬仰,每年海内外无数善男信女、佛门弟子前往韶关祖庭,就是为了观瞻六祖真身,以期求得佛法或是菩萨庇佑。我在韶关工作了九年,去过南华寺十数次以上,那里香火常年鼎盛,我也有幸瞻仰过六祖真身,江泽民、刘华清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也视察过。

阅读 6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