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大寒迎年”的说法。每年公历1月20日-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风大,低温。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节气习俗
大寒迎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多数年份和一些沿海地方,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尾牙祭
按中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中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数九
民间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节气谚语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不寒寒大寒。
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大寒古诗
大寒(左河水)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和仲蒙夜坐(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同学们过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