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正兴小学五年五班德育作业【喜迎新年,过年习俗知多少】

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传承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喜迎新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春节习俗,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习俗吧!


先来听听同学们知道那些习俗吧!

00:32
00:42
00:27
00:13
01:32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瞧呀,我们的同学这认真的样子,有的剪窗花、有的画龙年年手抄报,看看这些龙都画的这么活灵活现,有的写对联、有的录新年祝福视频…

00:10
00:24
00:10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有贴春联的习俗


放鞭炮,燃烟花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天宇,烟花绽放天际。在这“岁之元” “月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烟花爆竹的绽放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守岁,又称照虚耗、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来来来,聆听我们5班同学的新年祝福吧!

00:12
00:11
00:29
03:11
00:24
00:17
00:16
00:16
00:15
00:27

过年习俗的形成,既有悠久历史的传承,也有许多美好的人间传说,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快乐! 

张灯结彩中满是飞扬的快乐,欢声笑语中满是吉祥的气息,走亲访友中满是融融的亲情!

岁月悠悠,春节又至。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如阳光般明媚,如花朵般绽放。事业顺利,财源广进;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