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队活动是由上德实验小学三(1)班小朋友“冯一钶、黄诗涵、顾一涵、任丁铱”来开展的的活动主题是“腊八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的来源吧。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nuó)。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腊八的习俗有很多,相传在久远的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厉鬼,经常出来惊吓未成年的孩子。古人由于无知,他们认为人体中风得病、身体不适都是由于恶鬼作祟所致。而这些不怕天地的恶鬼,单怕赤豆,所以历史上有“赤豆打鬼”的说法。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打鬼驱邪。
还有一个传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腊八节的习俗也有很多,一到腊八节,我们就会煮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也叫“福寿粥”,是以很多种瓜果、豆、米等五谷杂粮煮成。各地区所用材料不一。根据口味,还有甜、咸之分。部分地区还有用腊八粥祭祀的习俗;佛教用腊八粥供佛;部分寺庙还会煮腊八粥分给信徒吃。
腊八粥赠送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古时候人们常在这天熬上美味香醇的腊八粥,祭祀结束后,邻里乡亲,亲朋好友互赠佳肴,增进邻里关系,朋友友谊。舍粥,寓意行善积德;旧时,很多大户人家或者好心人往往会多多地熬制腊八粥,然后将它们施舍给穷人、乞丐、孤寡者,让他们能够在这寒冷的冬天喝上热腾腾的腊八粥,这对施舍者而言,便是一种功德。
搭配丰富的八宝粥,能增旺五行人运势;有人就根据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腊八粥食材的选择上,特别挑选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将进食这样的腊八粥作为增旺自己运势的一种手段。
腊八粥食材五行俱全,旨在强身健体。
通过今天的班队活动,大家知道了关于腊八节的知识,班队课上提出的问题也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我们班同学可真棒呀!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约啦!
编辑:任丁铱妈妈
审核: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