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小组—小2班  施灵云

牛塘中心幼儿园(长虹园)
创建于01-20
阅读 5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话题来源

       徐依宁:你们看,这里有个洞洞(门框地上的洞)

    陈志博:洞洞里面有小蚂蚁。

    师:你们觉得这个洞洞里面有什么?

    梁梓熙:我看了洞洞里面什么都没有。

    师:为什么这里有个小洞洞呢?

    陈志博:是小蚂蚁回家的路。

    李景辉:可是洞里什么也看不见。那边还有一个大洞洞。(井盖上的洞)

    师: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洞洞?

    胡槿瑜:那边玩的地方还有好多有颜色的大洞洞。(投篮球的器械)

    蒋雯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洞洞呢?

分析与反思:

    小雪无意间发现的洞洞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关注,同时也发现了身边的更多的洞洞,孩子们也更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洞洞,由此,我们的洞洞探索之旅就开启了。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蕴含价值点:

    1.不同的洞洞有不同的作用。2.分辨洞洞的危险性。3.身体上的洞洞。4.大自然中的洞洞。5.洞洞游戏。

    于是,我们的洞洞小组就诞生了。

小组成员

多次探索

一、如何分辨身边洞洞的作用?

    陈志博:我们家找到了我自行车轮胎上的洞洞,这个洞洞是好玩的。

    李景辉:我们家小区里的滑滑梯上也有洞洞,也很好玩。

    师:你们发现了能玩的洞洞。

    徐依宁:不是所有洞洞都能玩的,我妈妈说有的洞洞不能靠近的,是危险的。

    陈志博:我们就说到能玩的。

    蒋雯杉:我也发现我家里的积木上也有洞洞,学校的积木上也有洞洞。

    王一灿:项链上玩具也有洞,有洞的才能串过去。

分析与反思:

    在上次小组活动时孩子们分享了自己找到的洞洞,其中说到了能玩的洞洞引起了孩子的好奇,都在说着洞洞的玩法。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蕴含价值点:

    1. 寻找好玩的洞洞。2.发展身体运动技能,趣玩洞洞。3.遇到问题知道寻求帮助。4.能与同伴合作解决玩洞的问题。

二、如何分辨洞洞的危险性?

    蒋雯杉:陈志博你刚才滚轮胎时撞到我手了,好痛啊

    陈志博:我不是故意的,轮胎滚得太快,我跟不上它。

    徐依宁:我妈妈说了,有的洞洞很危险的。轮胎滚起来就很危险,会撞到人的。

    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洞洞是不是危险呢?

    徐依宁:玩之前要问一问大人,大人说可以玩才能玩。

    李景辉:对,不然危险的大人也救不了。小朋友不可以玩危险的。

    师:可是不是所有小朋友都管它危不危险啊,那怎么办?

    徐依宁:老师你就要提醒大家啊,告诉大家危险的洞洞不能玩。

分析与反思:

    在上次玩洞洞时发生了一个安全小插曲,陈志博滚动的轮胎撞到了蒋雯杉的手,孩子们关于洞洞的危险性展开了一些讨论,安全教育无小事,幼儿安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保障,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

    《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能在提醒下知道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

蕴含价值点:

    1.分辨洞洞的危险性。2.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3.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三、如何保护身体上的洞洞,爱护自己的身体?

    徐依宁:我们的身体上也有洞洞,你看(自己的肚脐),这是我在肚子里时和妈妈连接在一起的地方。

    胡槿瑜:我也有的,我妈妈说不能用手抠,会肚子疼的。

    师:你发现我们身上也有洞洞,肚脐也是一个洞。

    陈志博:嘿嘿,鼻子也是洞洞,我扣了鼻子就流血了。


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需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结合在讨论危险的洞洞时,孩子们说了身上的肚脐不能扣,源于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关切,对幼儿时期身体和认知迅速发展的需求。在这一发展阶段,幼儿对身体结构和功能充满好奇;在探索世界时也需要应对保护隐私和维护健康的挑战。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健康行为习惯为出发点,本次活动将注意力聚焦于“身体上的洞洞”,引导幼儿认识身体洞洞(器官),如鼻孔、眼睛、耳朵等,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满足幼儿天生的探索欲望。

蕴含价值点:

认识身体上的洞洞及其作用。2.爱护自己的身体3.能初步自主探索,大胆猜测。

四、如何感知蚂蚁洞的形成和特点?

    陈志博:我在手机上看到蚂蚁洞像一颗没有叶子的大树一样。

    李景辉:为什么蚂蚁洞会像大树?蚂蚁洞应该很小,因为蚂蚁的身体就是很小。

    王一灿:我在做操的地方还发现了蚂蚁洞,小小的洞。

    许心玥:蚂蚁洞应该很小的,蚂蚁很小住不下很大的地方。

    胡堇瑜:蚂蚁会搬粮食,它家很大的。


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在上次活动中偶尔提到蚂蚁洞的话题,引起了孩子的讨论,有的在讨论自己平时发现的蚂蚁洞,有的在讨论蚂蚁洞的大小,有的在讨论蚂蚁洞的形状。让我发现蚂蚁洞有很大的价值空间值得小朋友去探索。

蕴含的可能性:

    1.蚂蚁洞的外形。2.蚂蚁洞的作用。3.用多种材料制作蚂蚁洞。4.蚂蚁搬运粮食的精神。

五、如何理解洞洞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

    李景辉:老师,我们的小书吧有一本书上面都是洞洞

    许心玥:那是我带来的,洞洞是毛毛虫咬破的,毛毛虫在吃食物。

    蒋雯杉:不是毛毛虫咬破的,我家里也有一本书上面有洞洞,我妈妈说这是一本洞洞书,特意留的洞给小朋友看的。

    师:这么有趣的洞洞,那请小朋友带来一起看看吧。


分析与反思:

    《指南》中指出: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在谈话中发现孩子们对洞洞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在读书区也是第一时间拿着洞洞书进行阅读,洞洞书是幼儿阅读的启蒙读物,通过简单的图画和文字,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培养语言能力和想象力。每一页都有一个小洞,孩子可以用手指探索,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快乐成长。

蕴含的可能性:

    1.洞洞书的特点。2.感受洞洞书的乐趣。3.制作洞洞书。4.萌发阅读的兴趣。

六、如何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

蒋雯杉:老师,你看这两个颜色合在一起变色了。

王一灿:变成其他颜色了。

师:蒋雯杉有了新的发现,你是怎么做到的?

蒋雯杉:我就是这两种颜色不小心涂在一起,它就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了。

陈志博:那原来是什么颜色的?

蒋雯杉:就是我纸上的颜色。 

梁梓熙:颜色涂坏了吧,这个该怎么办?

师:两种颜色涂在一起竟然能变成新的颜色,好神奇。

分析与反思:

    在上次小组活动制作洞洞书,蒋雯杉涂颜色时意外发现两种不同的颜色涂在一起变成了第三种颜色,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孩子觉得第三种颜色的出现是把颜色涂坏了,有的孩子在好奇原来的颜色,孩子们的兴趣由此而发,也有孩子模仿着玩了起来。

    《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颜色的变化探索性与操作性较强,也能让孩子大胆尝试探索实验操作活动,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

蕴含的可能性:

        1.认识多种颜色。2.颜色变化的特点。3.探索颜色变化的乐趣。4.感受颜色的美。

反思小结

    在开展洞洞小组的过程中,我也在跟着孩子们共同成长,每一次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也是我专业知识与教师技能的提升过程,让我感到自己也是一个共同的学习者,和孩子们一样用兴奋好奇的心情来看待这个世界。让我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到了问题技巧的重要性,这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有洞察力。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也在成长,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精彩而富有意义。

阅读 5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