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鼓
Aying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谢氏   击鼓祭祖

创建于2024-01-20 阅读3319

              撰稿:谢德群

              编辑:蒋利英

天苍苍地茫茫,中华文明出龙乡

黄河长瓠水长,民俗传统在濮阳。

        2024年元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龙乡谢氏族人聚会家祠,吉鼓迎春,腊八祭祖。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濮阳电视台、濮阳日报社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政协副主席,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现场指导。

       市委网信办主任田德训,濮阳戚城文物景区教授马学泽,经开区宣统办主任施民法,科长姜兴省,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局长李睿勇,经开区王助镇党委书记敖琴应邀参加这一活动

       濮阳王助镇党委书记敖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敲响腊八鼓,即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继承了红色基因。寄予着我们来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第十八世族人谢启岭致欢迎词:宝树含笑,康乐迎宾,在这寒风刺骨,银装素裹的冬日,谢氏族众在谢家祠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腊八击鼓祭祖节,在此我谨代表谢氏族众向莅临谢氏祠堂的中央电视台和媒体朋友,以及各级领导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

       国际友人,摩洛哥留学生前来喝八宝粥,学腊八鼓,练习龙舞,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濮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黄泽岭会长,胡香叶副会长秘书长,刘进忠副会长,带领刘、陈氏、程氏、牛氏、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到场观摩指导。濮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还带来精彩的舞蹈“龙舞”祝福龙乡龙年龙飞凤舞,如意吉祥。同时还赠送了书籍《大槐树寻根》、书法作品“礼乐家声远,诗书世泽长。”

       遥想始祖花公葵公,六百年前迁居濮阳兄友弟恭,繁衍绵绵,至今已有2万人之众,明清两代,谢氏诗书传家,代有闻人。秀才、举人、军功、居官达152人。特别是近代,第十三世祖谢台臣,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河北省第七师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的革命人才,被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评价为“革命教育家。”时值今日,后起之秀,更如雨后春笋,才俊辈出,实谓一方泱泱望族。

       濮阳腊八鼓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图腾信仰,盛于明清,是广泛传于濮阳,具有击鼓驱鬼,傩舞逐邪的民间习俗。

濮阳腊八鼓有“逐巫驱邪、击鼓迎春、战场、白菜心儿、天爷图、乌龙摆尾、六朵金花,”等20多个鼓曲连套而成,快如疾风骤雨,慢似田园牧歌,急如万马奔腾,缓若荷塘行舟。

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大铙、大镲、海螺、尖字号等组成,演奏时大鼓主旋,小鼓间奏,伴以鼓师舞蹈化的肢体表演,表现力丰富而传神。

       腊八祭祀仪式是濮阳谢氏家族独特的文化模式,也是家族的共同记忆,仪式非常隆重。

这天濮阳各村的谢氏宗亲在家祠集合,喝腊八粥、祖茔请灵、宗亲路迎、击鼓鸣炮、燃烛醒祖、跪读祭文。然后有执事置函,由嘉宾和睦邻祭拜。再置外函,谢氏后人整冠、理扣、拂袖、抖尘、沐手祭拜。

在祭祀过程中,依据辈次,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每一次的祭礼各有不同的名称,如仙人指路、金觞献祖、日出东山、福寿双全、吉光凤羽、五子登科,后先济美、九世归一等,最后是所有宗亲集体团拜

       六世组谢圣锡公在《家谱序》中说:尤愿建一家堂,春露秋霜之期,约会拜扫。奠毕觞酬,斯上妥先灵,下睦族情,庶乎尊之亲亲,尤为详备焉。

谢氏子孙铭记先人遗愿,击鼓祭祖,代代相传。目前,已相继成立了濮阳谢氏宗亲联谊会、谢氏文化研究会、谢氏商会。决心把传承六百年的家族文化发扬光大!

阅读 33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