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大寒节气的到来带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新的一年也“笑容可掬”地逐步朝我们走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大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吧!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大寒带来的气候变化。大寒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节气,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人们常说“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对于我国北方地区而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一月中旬。但南方的大寒节气一般从一月二十日开始,而一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关于大寒的物候,你了解多少呢?
一候鸡乳。这时,感知气候的母鸡要准备孵小鸡了。也可以说母鸡要孵小鸡,就说明春天快到了。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指的是鹰隼之类的能够远飞、高飞、快飞的食肉鸟。大寒一到,天寒地冻,食物减少,鹰隼之类的鸟儿必须为抵御严寒准备猎物。因此到了大寒时节,人们常常看到鹰隼在高空中盘旋疾驰。三候水泽腹坚。此时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了水中央,且最厚、最结实。到了这个时候,大人们才会允许自家的孩子在河上溜冰玩耍。
说到大寒的习俗,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许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相继出现,大到春节,小到祭灶等。祭灶节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民间又称“交年”或“小年”。
祭灶节后,春节将近。人们会在这段时间内彻底打扫室内,叫做“扫尘”。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扫去晦气。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剪窗花、贴对联等,无一不透露着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大寒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我们离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不远了。这时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户户却非常的繁忙。人们忙着为过年准备,四处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还要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
过去,在寒冷的街道上,人们经常争相购买芝麻秸秆。在除夕夜,人们把芝麻秸秆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让孩子们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年”,同时“破”、“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新年好口彩。
在北京,吃“消寒糕”的习俗历史悠久。“寒糕”是一种年糕,它也被称为“寒冷的蛋糕”。不仅因为糯米含糖量高于大米,而且食用后全身感觉温暖,具有温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人们选择在“大寒”当天吃年糕,这意味着“年高”,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因此,在老北京的习俗中,在寒冷的日子里,一家人分享年糕,既有吉祥的味道,又能驱散寒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轮回的最后一站,“一年终章,至此轮回。”
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度过了一年。在寒冷的尽头,是温暖的春天。
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对新一轮节气的期盼,迎接大寒节气,感受身边的美好与幸福。愿我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拥抱温暖!
登莱小学
20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