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称为“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感受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我校在今年寒假组织开展“触摸时光之痕,品味节气之美”的二十四节气创意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仅28字的24节气歌蕴含了千百年来的智慧浓缩。
在此次活动中,李老师带领一(5)班的小朋友们学习《节气歌》,让孩子们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节气对应的季节、节气之间的更替顺序等内容。小朋友们也用了多种方式来展示《节气歌》,或是吟唱,或是朗诵,或是跳手势舞,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可爱的动作,展示出了一(5)班小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体系,更是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活与民俗系统,围绕二十四节气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等。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小 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背诗小达人杨景硕小朋友朗诵了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小寒访友诗《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小寒天,若是有一位朋友如此挂念,再冷的风雪又算得上什么呢?心中的温暖早已能够抵御一冬的严寒。小寒时节,愿你有衣暖身,有人暖心,幸福相伴。
“岁至小寒,春亦不远。”小朋友用自己的小小巧手捏出了寒冬中那依然傲然开放的朵朵梅花;用一张张色彩饱满,内涵丰富,画面精美的小寒绘画、手抄报,讲述着自己心中的小寒故事。学生们通过手工手绘作品,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感受着岁时节令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山川湖泊之美。
腊 八 节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日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这一天,我国北方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的地区,腊八粥所需的材料也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黄豆、薏米、红枣、花生、莲子还有各种干果。
腊八蒜,是一道传统小吃,将剥好的蒜瓣放到密封的罐子里,用腊八醋腌制,蒜瓣会慢慢变绿,通体碧绿如同翡翠。
熬一碗腊八粥,腌一罐腊八蒜,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去感受和体会乔老师在语文课上讲述的那浓浓中国味。浓情腊八,万事“粥”全。一个个小小艺术家心中充满着期待,小心翼翼的用豆子或画笔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经过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一个个独一无二充满着想象力的作品诞生在了他们灵巧的双手中,为我们留住了腊八节的美好。
舌尖上的腊八、指尖上的腊八让孩子们的知识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与课堂,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锻炼了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在浓厚的节日气氛里,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韵味得以完整呈现。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中遗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我校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文化认同感。我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节气文化的智慧光芒和勃勃的生命力,收获继续前行的力量,争做中华节气文化的优秀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