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开新篇,携手逐梦致远方 

—记永宁县高中语文蔡维君名师工作室首次研讨交流活动

杨咩咩
创建于01-19
阅读 33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序至腊,华章日新;名师领航,众行致远。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化成长,加强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1月18日,蔡维君名师工作室首次研讨活动于永宁三沙源上游学校行政楼二楼举行。活动由蔡维君老师主持,工作室部分学员参与。

温暖相遇 ,携手同行

      “正是一年好冬景,且盼落雪又逢君”,腊月是寒冷的,也是清美动人的。一切向着春天,向着新年,开启新的希望。在这最冷的岁末冬日,蔡维君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破坚冰,悉同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幸运地邂逅了一群同道者。这是一群风华正茂的语文人组成的团队,心怀对语文的热爱,相识相聚、携手同行,共赴语文的山海。

名师引领,追光前行

       蔡维君老师以《浅谈高中语文教师成长路径》为题,从发展原则、发展阶段、发展门道、发展路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着力点六方面展开讲座。从语文教师的四条发展原则到“达克效应”,从读书应有“精准指向”的论述到基于结构化教学的“课眼”研究,讲座内容充实且具有指导性。蔡维君老师是一位学者,立足专业,不吝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是一位长者,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和宝贵经验,语重心长的引导学员;他是一位智者,指点迷津、启迪智慧。

       蔡维君老师的这场精彩的讲座,令工作室成员感触颇深。无论是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还是身处瓶颈期的青年教师,都在讲座会谈中获得了启发,解决了困惑,找到了方向,重拾了信心。

李顺善学习心得:

      蔡老师分享了语文教师的成长路径,提出语文教师的四条发展原则:第一,语文的情怀,即对于文学科的执着、热爱,甚至信仰;第二,真实的自我,即对自我的真诚,对学生的真诚,对学科的真诚,拒绝表里不一和言行不一;第三,执着的追求,即对提升自我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不懈奋斗;第四,学习的力量,即通过广泛的自主学习,大量的专业阅读,寻求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创新的路径。

      蔡老师基于结构化教学的“课眼”研究,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结构化,产生了对语文教学提纲挈领的作用。如蔡老师所举《项脊轩志》的案例,以一个“破”字为“课眼”,既是文本解读的线索,也是课堂教学的线索。“破”的是什么?是项脊轩,也是归有光的家族(叔伯分家),更是归有光的家庭(祖母、母亲、妻子的相继离世),甚至连文章本身也是残破的,正文之后,又有多年后的补叙。处于破旧、破碎的外部世界中的,是作者的一颗难以收拾的破碎的心。听闻此言,醍醐灌顶,过去对文本的困惑,迎刃而解,仿佛一条清晰的线串起全文。

布若男学习心得:

       扶摇借力,博采众长。蔡老师分享的教师成长让我受益颇多。正处教师发展的初始阶段,有初出茅庐的勇气,也有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的无措,更有面对“三新”改革的迷茫。而蔡老师用自己的感触,用自己从书中悟到的道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同时,蔡老师的“课眼”研究,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之后的教学当中,如果能就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个单元,选取一个关键点,以此为抓手,将文本整合起来,将课堂串联起来,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马雪学习心得:

      今日有幸参加蔡老师名师工作坊第一次讲座会谈,受益颇深。两个小时的讲座虽短,但蔡老师向大家分享的宝贵经验与结晶却深。对刚毕业参加工作半年的我来说,非常可贵,有着在工作之路起始阶段指明方向的重要作用。蔡老师向大家分享:作为教师一定是需要读书的,但不能单纯为了提升素养于是不加选择大水漫灌式的杂学旁收什么书都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有计划有系统的去读一些实际有用的书,比如可以在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去读一些教学理论性的书籍如王荣生教授的著作。首先明确语文教学要教什么内容,定好调子找到方向。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深入研读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月迷津渡》等,这对于文本解读文本细读有很大启发。我对此感触很深,在读研时期我曾拜读过孙绍振教授《名作细读》与钱理群教授《名作重读》,确实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后做教学设计仿佛也对文本有了抓手,有更好切入的角度。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讲座,在上游学校前辈们的带领下也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以上一点参会心得拙见,与大家交流分享。

金晶学习心得

       当工作迈入第八年,是该停下来思考了——上大学的时候在“小饭桌”带着一群小孩子写写作业教教作文,毕业后带着一群小少年走过初中三年,三年后跟着他们又一起进入高中课堂……一路奔跑,一路“疯颠”——如今望着那些少年儿郎已是大二大一的“小哥哥”“小姐姐”,我好像终于停下了脚步“缓一缓”——看一看自己这些年的“成果”——课件几乎不是自己独创的,教案几乎是拼凑的,再这样下去那是不可以的!正当我迷茫之际,“永宁高中语文蔡维君名师工作室”引我走上了一条充满光明的道路——在名家著作中寻求突破(王荣生、孙绍振等名家早已在论著中为我们指点迷津)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力量(通过蔡老师“结构化教学”的分享,我好像充满了力量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我也一定将自己的收获与永二战友分享,带动大家奋力进步。)

杨静学习心得:

       这场讲座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及时雨,浇醒了混沌的自我。让我叩问来路,为我指引前路。从初入讲台的慌慌张张到步入行业6年迷茫绝望,只顾匆忙赶路,却一直苦于在教学设计上独创能力不足,找不到抓手,在教材改革之后,大单元教学,文本联读更是加重了我的焦虑感和挫败感,我亟需寻找一条出路,一个方向。

       在讲座上,无论是蔡老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分享的语文教师发展阶段中的感悟,还是发展门道中分享的书籍都给了我启迪,特别是对于“课眼”概念的分析和解读,仿佛一道光,让我看到了突破壁垒的希望。我将追光前行,期待在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滋养下,在语文教学上有所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

张毅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变得清晰了。如果说一个语文老师的前五年是一路奔跑,在手忙脚乱中处理工作上的大小事务,那么到了现在,正好教书11年时,就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思考一下语文的情怀,思考真实的自我,思考教学的艺术,思考自我和语文的关系。争取到了十五年时,能做到从独立到独到。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语文老师发展的门道。讲座中,三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王荣生的《语文教什么》,孙绍振的《文本如何解读》,熊芳芳的《语文怎么教》,这三本书启发了我的思考,如何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走向思考型甚至研究型教师。到了这个阶段,经验的积累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一直跟着自己的经验走,难以创新,教学就失去了活力。所以,打破经验,走向研究,迫在眉睫。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眼”研究了解更深。之前通过阅读蔡老师的论文,对课眼研究有过一些了解,但是不深。今天通过现场学习,交流探讨,加深了对这个理论的深入认识。课眼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解读文本的密码,也是通向结构化教学的桥梁。

吴小涛学习心得:

       智者为伍,善者同行。作为一名仍在成长期的青年教师,能在成长最需要“养分”的时候加入这个大家庭,得到专家的指导,我倍感荣幸!蔡老师谈教师发展中提到的“达克效应”对我触动很大,简直醍醐灌顶!让我突然意识到匆匆赶路时也应该抬头看看天,多复盘,多思考,努力做成长型教师。蔡老师对“课眼”概念的提出和阐述着实令人钦佩:原来那篇课文还可以这样讲!不禁让人想起苏格拉底说的那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蔡老师以“课眼”来提纲挈领的讲课方式就是一盏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心灯,同时也重新燃起了我的教育热情!我将追随蔡老师,执着追寻,潜心沉淀。总之,这次研讨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满心欢喜,感恩遇见,感恩身在其中……

共筑平台  笃行致远

      蔡维君老师倾听了工作室成员的声音,回应大家关切,在互动中,为大家提供了建议与指导。名师工作室是引领青年教师朝着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也是工作室成员共享使用的资源库。蔡维君老师希望工作室成员能够为工作室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为自己搭建具体的行动计划。希望大家脚踏实地,以两年为约,在工作室共同的愿景下,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赠书促学  思悟润心

      书香浸润,成长有痕。在研讨活动结束后,蔡维君老师为成员们送上精心准备的专业理论书籍,勉励成员们积极探索,努力耕耘,不断汲取书籍的智慧和力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让我们站在工作室的平台之上,以名师之引领,追光前行。

阅读 33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