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揉、贴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出创意作品。
3、知道生活与手工紧密相连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收集废旧材料,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具体目标
1.自己动手,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绚丽多彩的手工作品。
2.通过观察、自学折纸过程养成认真、勤动手的习惯。
3.喜欢手工、热爱艺术、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课程计划】
利用拓展课的时间,让学生对传统手工进行认识和理解,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
1、初步了解传统手工,感受来自生活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形成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可,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
2、在他们亲自参与后,能体验创造的快乐以及手工艺品制作完成的自豪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3、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开发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
手工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通过将想法和材料相结合来发展技巧和能力。对于儿童来说,手工制作是对儿童整体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独立的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对于儿童来说是件不易的事情,因为它培养了儿童各项能力的协调性以及综合能力,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培养儿童的兴趣,从而孩子在兴趣中学习、锻炼、培养良好的能力。
孩子们在做每一次手工的时候,都是听着、看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来完成,看我们的小朋友做的多认真呀!
有的同学在手工方面完全零基础,还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他们虽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但仍然没有灰心,非常积极主动的请教同学。
手工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手工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动手创作的乐趣,而且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大大提高,启迪了学生的心智,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品欣赏】
经过一双双小手的努力,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爱心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一件件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新颖独特的构思,使原本的废弃物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
折纸能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变成形象的折纸,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在一次次地折叠过程中得到提高。
好的手工作品,造型优美生动。制作过程中,孩子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自信心。
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是需要手脑齐用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能坚持做完,也是一种毅力的表现,无论孩子的手工制作完成品是什么样的,我们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借着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对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课程总结】
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的手工基础,结合自身特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手工。
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宜于孩子想象和智力的开发。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其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折纸作为一种手工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一张张纸经过折、翻、剪变成一个个可爱的造型。折纸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孩子手、脚、脑的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丰富想象等。
【总结】
在这学期的活动中,我进行了各种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总结如下:
一、从学生兴趣出发,认真备课
学生对手工有着浓厚的兴趣,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我精心准备每堂活动课,组织好学生带好基本工具,提高实用性。
二、注重讲解示范,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感受折纸的快乐。
每一次折叠新作品,我都会自己多折几遍,觉得哪个步骤孩子会有困难,我会想办法讲解明白,示范清楚。孩子们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折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三、组织学生互帮互学,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评比,激发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小小的一张纸可以千变万化,这就是折纸的魅力。而教折纸更是一门值得我不断探索的教育艺术。
【反思】
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也发现不少问题,怎样让这门课程扎实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创造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还须在教材的编排组织上下功夫,我会不断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