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成绩出来后,情绪波动最大的往往是家长。不管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都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记住,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孩子的关注点就会在哪里。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焦虑,那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我们自己的焦虑,再来谈孩子的学习。
一禁满脸怒气,训斥发火,暴烈批评。——才考了这么点分?你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你脑子开什么小差了?知道为什么吗?都是因为你平时太贪玩/不细心/没有好好学习造成的结果!……
二禁盲目比较,宣泄不满,过分苛求。——你看人李四次次考第一,次次100分,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上次还前十名,这次都跑到中游了,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禁讲究面子,上纲上线,一斗到底。——马上要过春节了,你考这点分数,你七大姑八大姨问起来,我都替你害臊。你对得起我和你妈吗?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的全是为了你!……当然,成绩突飞猛进父母也不能忘乎所以,奢华奖励,价值扭曲。要记得,为人父母,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对孩子有影响的。
回归本源,从“心”出发
一要回归家的本心——“爱”。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起于“爱”,当然,爱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所在。家长要记得以爱为前提对待孩子,让家成为他的呵护伞和避风港。不管在外遇到了什么,家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是最放松的地方,是最可以做自己的地方,是能够整理心情再出发的地方。研究表明: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分数理想与否,切勿忘记,他都是你最爱的人。
二要回归教育的根本——“人”。当一贯很好的成绩突然下跌时,当理想现实落差巨大时,家长有时候难免会以不良的方式对待孩子,突出了“问题”,弱化了“人”。我们可以留意他的反应,观察他的表现和变化,和他并肩做出努力的姿态。真实坦诚地彼此面对和沟通,关心孩子自身的感受,情理结合,一起共谋改进的策略。
三要回归考试的本意——“诊断”。考试是对孩子之前学习过程的检验,只是学习的过程之一。我们看到孩子的试卷后,和孩子坐下来看看他的答题情况:哪些题答得好,平时学习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题孩子觉得有问题,问题在哪里,问问孩子需要爸妈什么帮助……这样处理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让孩子知道只有过程做好了,做到位了,才会有理想的结果。
理性分析,一起进步
一是分析学习内容。看看阶段性学习中哪些知识点存在盲区,找出所有科目中的知识盲点后,运用思维导图把阶段性知识点大致的框架结构记录下来,把考试中错误的知识点标注出来,以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二是分析影响因素。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有多方面,无论考的如何,家长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方面给自己带来了较好的影响,哪些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干扰,分析过程要做到心平静气。家长要自我分析是否过分干预孩子,是否过于攀比,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是否家庭方面给孩子带来干扰等。
三是分析日后方向。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目标。要指导孩子学习方法,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注重孩子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养成。期末考试结束并不意味学习结束,假期也可以合理安排起来,温故知新,做好预习,新学期才能更快地跟上学习节奏。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保持成长型心态,记住,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数背后反映的问题和学习情况,学生学习状态要进行不断地调整,才能最终有所进步,这样的进步是真正有效的进步。考试成绩应该是客观分析,而不需要过度强调竞争,需要的是针对自我情况的分析和调整,要求学生有竞争意识,不是和他人竞争,而是超越自己,和自我竞争,做最优秀的自己才是学习考试的关键,才是竞争真正的价值。
最怕的就是因为考试成绩,制造更多的家庭矛盾冲突问题,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每个孩子起点不同,分数也不同,包括人生的终点也不一样,不用一把尺子去量学生,很重要。分数的高低变化,其实并不重要,人的成长才是关键,在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之后,再谈及分数的高低,这样收获的分数才有价值。
莫疑春归无觅处,
静待花开会有时。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起点时冲刺太快就会透支体力;
只有厚积薄发,
未来的路才会更加宽敞而平坦。
教育孩子,
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孩子独立前行,
赏遍路边的繁花似锦;
家长放慢脚步,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希望每一个孩子的努力和付出都能被看见,
“成长” 比 “成功” 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