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福粥增年味,浓浓墨香迎新春

牧云
创建于01-18
阅读 26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腊八节东宝区团山寺、东宝书协举行“施腊八粥·写新春联·送吉祥福”活动

01:41

(本视频由荆门阿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刘军导演制作)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秉承佛教慈悲济世之本怀,满足周边居民贴春联的民俗需求,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社会和谐度和人民幸福感,2024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东宝区团山寺与东宝区书法家协会联袂走进子陵镇新庙村、万家坪村、华阳村红君墙农庄及子陵镇八角村广场,举办“施腊八粥·写新春联·送吉祥福”活动,为广大村民送去浓浓新春祝福和关怀。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传递着过年的信号,预示着春节的来临,腊月时分少不了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喝上一碗腊八粥,不仅是期盼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更是为了祈福平安,祛病强身。今年的腊八节,东宝区团山寺的师父们用美好的祝愿给周边的居民们送上了一份庄重甜蜜的腊八粥,开启了浓浓的年味,而且颇有节日仪式感,期盼所有人在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万事“粥”全。

能在这样寒冬喝到寺院送上门的腊八粥,村民们非常地激动,奔走相告,远近村民纷纷赶到各施粥点品尝。

八角广场施粥点

团山寺住持能正大和尚亲自施粥

00:22

新庙村施粥点

万家坪村施粥点

腊八粥亦称“佛粥””、"福德粥"、"福寿粥"等,不同的寺院有不相同的做法。团山寺的腊八粥是选用糯米、红豆、绿豆、黑米、红米、莲子、红枣、花生米、黑豆、桂圆干、薏米、青稞、玉米等十几种原料精心熬制而成的。

团山寺腊八粥主要配料

团山寺住持能正大和尚向大家介绍: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和牧羊女的乳糜供养,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宋代时,各大寺院在腊八节施粥已经成为佛教广行布施、广结善缘的传统,也是对回报社会、利益大众精神的实践。腊八粥从产生开始就浸染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世人为食材赋予了美好含义,细心选择、精心熬煮,以粥供佛,表达感恩之心;以粥济众,彰显布施之义;与亲友共享,传递真挚祝福。一碗腊八粥将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自然融合,就如同腊八粥中绵密交融、无法分离的各种食材一样,十分和谐。所以这不是一碗普通的粥,蕴含着多重情感与文化意涵,是妥妥的一碗文化粥。

在施粥的同时,团山寺还联合东宝区书法家协会义务为村民书写春联。

所谓“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贴对联是中国传统新春习俗,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充满着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 

尽管今天雨雪交加,但书法家和义工们无惧严寒,一早就赶到现场,持续三个多小时奋力书写,满足大众的需求。四个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一边是热气腾腾的粥香驱散三九的寒气,一边是隽永雅致的墨香飘逸出古朴高远的韵味。书法家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艺术,挥毫泼墨。村民们兴致勃勃地围观,期待成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八角村广场现场

00:04

华阳村红君墙农庄现场

万家坪村现场

团山寺活动现场

一幅春联,不仅写进了书家的祝福与村民的愿望,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本次活动共为群众义写春联600多副。

腊八节和贴春联的习俗根植于文化传统,又融入新的时代精神。传承节俗是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送腊八粥和书写春联是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所做的微小奉献,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今天虽然我们不会因为吃不饱饭而饥肠辘辘,但施粥的意义依然存在。施粥者施寿,施色,施乐,施力,施辩;饮粥者灭饥,除渴,顺气,净腹,助化。今天市场上虽然可以买到很精美的印刷对联,但还是不如现场得到书法家们的手书来的珍贵,来的有感觉,来的有情义。

因为我们传承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熏习的是公序良俗和传统美德,践行的是慈善公益,传递的是感恩、善邻、祥和、温暖、祝福的美好意愿。

本次活动得到了区统战部、民宗局领导及子陵镇政府和新庙村、华阳村、八角村、万家坪村四个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村支书和村委代表们全程参与,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和谐有序、欢乐喜庆、充满文化气息的腊八节。村民们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年年有续。

上午活动结束后,中午参加活动的书法家们还参观了团山红色展馆。东宝区佛教协会会长能正法师向大家介绍了团山红色展馆是本市唯一一个宗教界红色教育基地,并诚邀艺术家们今年的清明节来参加红色团山主题笔会。

备注:以上现场图片来自荆门阿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刘军伦导演手拍,视频来自群众手拍。

阅读 26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