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传统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将生态承载力作为基本依据,既要追求经济目标,也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这就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可持续,系统分析、综合施策,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划定生态红线,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出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经济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宜人的气候、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宁静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美丽的景色等优质生态产品,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能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武平县发展和改革局 饶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