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课例研讨会定于1月18日,在高一进行。本次课例的主题是《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由课题组成员曾天禧老师执教,在高一10班进行。
课程结束后,首先由曾天禧老师讲述自己的备课思路。
曾天禧老师认为,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化。
她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三个大类别: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详细阐述秦朝统一的背景,包括战国七雄的纷争、各国变法的推动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能够列举并解释秦朝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政策,如长平之战、远交近攻策略、统一度量衡等;掌握秦朝政治制度的特色,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了解秦朝的经济制度和文化政策,如重农抑商、焚书坑儒等。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如分析秦朝统一对后世的影响,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等;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通过讨论秦朝的政策得失,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着是要将评价多元化处理。
教学评价也可以分为三类:
课前诊断性评价:通过预习检测、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秦朝统一相关知识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课中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后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后,曾老师对本次研究课整体进行了小结。
她认为,这一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了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政策等多个层面,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其深远影响。
在教学中,曾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生动的讲授、深入的讨论以及具体的案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部分学生在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政策时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这些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曾教师反思认为,未来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的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因此,曾老师认为 需要在课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对讨论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经过本次课例研讨啊,课题组成员对教学片一体化理念的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