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05】丰富具身经验 培养量感素养——课题研讨课《角的度量》

BQXX
创建于01-18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角的度量”这个单元,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能结合实例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角,量角器或三角板画角。以“做中学,学中用”为主线来设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概念,在动手操作中领悟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深化概念,在各类活动中积累经验,为量感和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角的度量》这一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往往很难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度量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叠加”。因此,选择这节课对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说,也算是一大挑战。

课堂记实

  李利萍老师将折扇的开合作为引入,让学生感受角的形成,并从扇面中抽出两个不同的角,让学生比较∠1和∠2的大小,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通过复习学生与“测量”有关的知识经验,例如测量长度或面积,需要用“厘米”“平方厘米”等作为标准来度量,引导同学们用初步了解角的度量的也要有一个合适的度量单位,建立1°角、几度角的表象,感受度量以及累加的思想,形成量感,并将量感内化为稳定的表象。

  接着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如何量角,并且小组合作尝试在学习单上度量∠1和∠2的大小,并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小组代表上台操作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量角的步骤。

课例评析

  北桥小学数学组和课题组老师在会议室进行了评课和研讨活动。教师们各抒己见,就本课进行了充分研讨。

  最后课题组刘芳老师进行总结,“角的度量”教学一直以来都偏向于技术性与操作性,老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度量单位1°角产生的过程,通过“观察示范——分解练习——独立操作”帮助学生在“模仿与训练”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真正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具身经验中感悟度量本质,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

教学反思

  于漪老师曾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李利萍老师在教学了《角的度量》一课时之后,深有体会。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但是活动中学生实际操作时,对于如何看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说明老师没有让学生花时间去认识量角器的内外圈,学生对于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也并未完全掌握。而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老师的亲身示范较少,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较短。评课老师们在议课时也谈到,时间分配上存在问题,虽然认识量角器这个知识点很重要,但后面用量角器量角也是一个难点,前面花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处理得很仓促,没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量感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小学生缺乏对量感的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听中学”传统且单一,“在做中学”重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实践操作活动中深化量感,引导学生从“在听中学”向“在做中学”转变,帮助学生对量的认知获得具身经验,使学生的量感得到有效培养。

北桥小学2023小课题《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编辑:李利萍

图片:高丹

审核:叶璐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