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期末的脚步,2024年1月16日上午郭会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开展“浸润书香 师者先行”读书分享会及工作室年度总结会议。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会老师率先分享了青年历史学家李硕的《翦商》。“商周之变,不仅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王朝更迭,更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升级重置。”郭老师从商朝的人祭制度、周人与商人的区别、周人要“翦商”三个方面讲述了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许昌学院附属中学的张兵晓老师带来的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波音所著的《航海、货币与贸易》。这是一部通俗的世界近代史读物,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展现某个大人物引发的大事。通过观察全球列强五百年来的盛衰过程,探讨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得失成败。
许昌市新东街中学的王思远老师选择了《门阀》这本读物,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东晋世家大族的百年博弈。“找准自己的定位;既要看长远,还要顾眼前;言宜慢,心宜善。”是思远老师从这本书中悟出的人生哲学。
许昌市新东街中学的耿飞老师带来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张玮的《历史的温度2》。这本书共包括四个部分——人物篇、逸闻篇、信念篇和五环篇,共计36个历史故事。作者不卑不亢,淡淡地解说故事的来龙去脉,透过历史的细节,再现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时代大洪流中的心境与选择。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历,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和做事的智慧。耿老师表示“人性是复杂的,立体的,多角度的,即便走完这一生,可能都无法完整评价一个人。”这本书让我们对历史、人性、现实社会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李鹏举老师分享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宽的《战国史》,李老师提到这本书是对战国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相当好的起点。不同于寻常历史研究著作,本书对物质、经济、社会、政治、制度、军事、文化、艺术、科学、人文、地理以及历史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历史大变革是什么,历史是如何演变和推动,思想和科技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从经济基础一直聊到上层建筑,让我们对战国时期的社会全貌有了更加深度的认识。资料丰富、考证严谨,其中很多思想、文化及技术历经两千多年时间的沉淀,到今天依然深刻地影响着大众。
许昌学院附属中学的尹翠丽老师分享的是老子故里的一位一线教师王志伟的著作《趣味国学》。尹老师以字里乾坤、火花四溅、千年智慧为主题娓娓道来:上古时代最早的巫是男性还是女性呢?巫的社会地位怎么样呢?天干地支纪年法如何简易推算?筷子文化、三长两短的来源、传统筷子使用禁忌等等......短短几分钟,就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奇妙与浩瀚。
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岳培红老师带来的是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岳老师提到“这本书史论并重,在说古论今之中,充溢着一种强烈的现实感,给现代以启示和教益”。一个大国的成就,取决于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布满荆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勇往直前,为国家的建设舔砖加瓦。
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范文欢老师分享了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范老师从这本书的艰难出版、推荐缘由、收获感悟几个方面进行了推荐。历史是张大网,网眼很大。但是,如果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注定会被铭记。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学者们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路,更向我们展示了对待挫折应有的态度与做法。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活动最后由工作室主持人郭会老师做总结发言:一是肯定了工作室成员的成长,二是安排了工作室下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既是郭会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阶段性工作小结,同时也是工作室继续启航前行的一次谋划。浸润书香,师者先行。我们坚信,惟不忘初心者进,惟自信从容者胜,惟改革创新者强。在东城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在名师的智慧引领下,在教师自我不断探索和奋进中,郭会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定能扬帆远航,欣赏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