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金仿冯氏绝句56法

王国章
创建于01-17
阅读 15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方锡金,浙江浦江人,中华诗词学会、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浦江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从小喜欢文学、诗词。现任曲江诗词学院常务副院长,曲江绝句学校常务副校长。常有作品见于曲江诗刊、都市头条,曲江古韵诗集,浦江诗联、浙江仁美诗社和萧乡文学书刊及网络。

前  序

        56法习作提示,“凡绝句,三四句必须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56法诸种作法中 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转句)。

仿冯氏绝句第一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一)

篱下空怀咏絮才,痴情一片望楼台。

谁将玉带林中挂,却道红楼不尽哀。

仿冯氏绝句第二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二)

时风不济损金钗,夺冠金钗却犯斋。

豪府曾经床满笏,金钗枉自雪中埋。

仿冯氏绝句第三法:

第三、四两句轱轳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而第三句或者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

幽禁高墙枉作妃,高墙万道锁宫帏。

斜阳已落灯将尽,一别斜阳大梦归。

仿冯氏绝句第四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须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

生逢末世乱愁肠,枉自精明枉要强。

一别金陵分骨肉,金陵远隔怎回乡。

仿冯氏绝句第五法:

首二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拟,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往年、本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须有相复之字,以呼见应。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

去岁光风喜欲狂,谈诗把酒醉高唐。

今朝富贵随云去,霁月光风两杳茫。

仿冯氏绝对句第六法:

亦首二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故与前法差异耳。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

前年依佛青灯倚,半却尘缘半洁空。

今岁谁怜金玉质,无瑕终陷淖泥中。

仿冯氏绝句第七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年”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

本在侯门世泽家,金闺得意享荣华。

今偏嫁与无情兽,一梦黄梁日已斜。

仿冯氏绝句第八法:

第三句用“只今、唯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

冷眼三春景不长,枯杨衰柳扰高堂。

只今惟把虚花悟,乞食缁衣度寸光。

仿冯氏绝句第九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

凡鸟专权素自营,冰山一化没虚名。

红楼过客如相问,灯尽花残大厦倾。

仿冯氏绝句第十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所词也。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

家亡势败泪双流,坠入烟花万事休。

欲问安身何处去,穷乡纺织度冬秋。

仿冯氏绝句第十一法:

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

李荒琴断泪空弹,镜里恩情一梦完。

试问韶华何去迅,几人鉴赏这盆兰。

仿冯氏绝句第十二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

云深春尽隐花红,淫惑乱伦终落空。

若问开端谁首恶,天香楼上雾迷蒙。

仿冯氏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请到曲江来吟哦

唐风宋韵启先河,好律美词真是多。

满腹诗才何处付,曲江活水可吟哦。

仿冯氏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听  琴

菊桂飘香境致丰,嘉音缭绕瑟琴融。

如何弹得今番妙,却是潜心十载功。

仿冯氏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莫道阿斗不思蜀

拼打江山几万方,一朝倾覆折金梁。

如何阿斗不思蜀,哪个王孙愿背乡。

仿冯氏第15法:

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再扬鞭

曲江别是一番天,酌句斟词学圣贤。

怎奈老夫真识少,如何叫我不扬鞭。

仿冯氏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句首。


萝 卜

半在泥中半露头,偏宜霜扰不知愁。

如何骚客独关菊,淡忘吾能佐美馐。

仿冯氏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须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须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读赤壁赋有思

月上澄江赤壁游,诗人携客赋风流。

不知世上沉浮事,几个王孙似我悠。

仿冯氏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寒  梅

柳畔幽然一树梅,千番蝶引却无开。

不知谁使花枝绽,腊月寒风带雪来。

仿冯氏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丹凤朝阳来

修竹高梧胜景开,一脉丰泉蜿绕徊。

不知云外阳光曲,但见八方丹凤来。

仿冯氏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写春联

年关将近写春联,别致挥毫人欲仙。

观客不知其韵味,悠闲老叟对红笺。

仿冯氏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欲上长城踏雄关

长龙越岭傲千山,万里穿云若等闲。

久有初心成好汉,不知何日踏雄关。

仿冯氏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无、几、”等字。


谁解红楼味

难分真假意千千,谁解业缘谁赐怜。

细览粗敲闲品味,不知云外月高悬。

仿冯氏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瞻岳飞墓有怀(新韵)

激烈危然对夜空,凌云一曲满江红。

未酬宏愿陷牢狱,知士冤屈有几重。

仿冯氏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或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旧俗合民意

旧俗上春终复开,声声鞭炮净尘埃。

忽闻窗外人喧闹,知是龙灯祈福来。

仿冯氏第25法:

第三句以“不知、或不及、或不似、或输与、或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无  题

晴雨何由凡子酬,争教习俗锁眉头。

不如放下纷繁事,万物随缘莫冀求。

仿冯氏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其与前一法稍异耳。


读归去来兮辞偶吟

心为形役累中身,愧对俸银徒作臣。

衙署不如乡梓地,抚桑植豆享韶春。

仿冯氏第27法:

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拟者,故“不及、不拟、不知、不比、”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父母情深

羔羊跪乳敬娘身,反哺乌鸦情亦真。

纵是痴儿千万孝,不如父母半丝仁。

仿冯氏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关公大义薄云天

桃园八拜薄云天,挂印封金成美传。

手足情深深似海,新袍不及旧时棉。

仿冯氏第29法:

第三句句首冠以“分明”二字,转折之意明显,注意整体诗意的前后承继,做到前后关照。


曲江投缘处

偶遇诗人曲水边,会文论赋怡情牵。

分明不是曾相识,却似仙公赐我缘。

仿冯氏第30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改革开放乐事多

一挥巨笔震江河,物阜时清乐事多。

试看神州辞旧貌,分明改革谱新歌。

仿冯氏第31法:

第三十一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读路遥《人生》偶吟

少逢岔道欠思量,辞旧谋新太放狂。

一种情怀终未了,问天谁卖旧时光。

仿冯氏第32法:

第三十二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读路遥《人生》再吟

放弃恒持一念间,平生歧路几多关。

炼成一种刚心志,雪压霜欺腰不弯。

仿冯氏第33法:

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金  婚

元来结伴贵知心,真爱何须海誓吟。

犹记当年初执手,酸甜与共到如今。

仿冯氏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通过这些表示“否定”的关键词,起到非常明显的转折作用。而第四句则皆声名其意者。


楚霸王

勇扛大鼎力无穷,九战披蘼气贯虹。

莫道此生成与败,千秋本纪署英公。

仿冯氏第35法:

此法属于反诘法一类,而第三句则先阐明其意,第四句首用“莫向、莫怪、”等二字作起者以呼应。


老将廉颇

征战功成志未央,雄心无改少时狂。

垂年善饭惊严敌,莫怪宝刀锋未藏。

仿冯氏第36法:

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鲲  鹏

凌云极海任翱翔,气盖星空九万方。

不用风扶终奋翼,由来大志斗难量。

仿冯氏第37法:

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因句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瞻龙游孔庙

南宗圣庙气恢宏,礼学传承显极荣。

莫问文章谁为首,千年论语似瑶琼。

仿冯氏第38法:

用“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句,便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黛玉叹

人生不济叹蹉跎,玉食丝衣又若何。

欲说还休为底事,潇湘竹下泪痕多。

仿冯氏第39法:

第三句末解以“无一事、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等三字,已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闲  趣

凌晨习楷自涂鸦,工就心经一片霞。

今日得闲无别事,娱观蝶恋出墙花。

仿冯氏第40法:

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拨出他意也。


昭君怨

落雁娇姿谁与同,一朝选秀入皇宫。

无端枉作匈奴妇,千里云山数断鸿。

仿冯氏第41法:

仄起式,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只是、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读李清照声声慢偶吟

桃瘦兰单懒画眉,倚阑望月却为谁。

多情惟有南飞雁,犹可传书寄酒悲。

仿冯氏第42法:

“最后”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诸葛亮

超群胆略计谋多,百万曹兵奈我何。

最是连营烧赤壁,轻摇羽扇定风波。

仿冯氏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任、字、总”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终、亦、也、犹、又”等字以呼应之。


闻深山老者誉父亲药铺有吟

道行合一好心肠,赢得口碑传万方。

纵是遗风逾百载,犹夸昔日厚生堂。

仿冯氏第44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梅  情

斗雪凌霜为我开,暗香屡屡入窗来。

名山纵是花千树,何及墙边几朵梅。

仿冯氏第45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沙和尚

忠诚本分好儿男,道义虚怀一并担。

取得真经功业就,纵多苦难也心甘。

仿冯氏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如”等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声名其类似之点也。


浦江玄鹿吟

五折丰泉五气围,桃花涧处竞芳菲。

直夸玄鹿如仙境,一入青山不忍归。

仿冯氏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独有、只有、但有”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黛玉叹

香丘望断少知音,篱下愁将诗帕吟。

唯有紫娟深懂我,时时相伴抚瑶琴。

仿冯氏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林冲叹

理字如何王字旁,一生磊落却遭殃。

探寻谁解心头怨,唯有梁山义万方。

仿冯氏第49法:

第三句以“自从、一自”作起者。


浦江葡萄进万家

谁为甘果搭金桥,方寸平台有妙招。 

一自拓开销路后,订单纷至客如潮。

仿冯氏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枯  荷

曾经娇艳已成枯,茎折莲萎谁肯扶。

好是污中留有白,明朝节至又回苏。

仿冯氏第51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寻  趣

书语休疑怎打磨,谈诗开卷有三多。

若为借得苏黄笔,一路风光一路歌。

仿冯氏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中秋吟

兰桂生香年复年,红枫黄菊为谁妍。

等闲但看松间月,却道今宵分外圆。

仿冯氏第53法:

第三句以“恰是、正是”等二字作起者。


亚运会

空前赛事汇群英,漫卷红旗不夜城。

正是剑锋磨砺出,一朝夺冠树威名。

仿冯氏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字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读易安居士如梦令偶吟

婉词一阕夺魁首,雅韵千秋品玉章。

如此风流如此俏,格高自是可流芳。

仿冯氏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数、几”等字,皆计算字也。


闲  吟

结对鸳鸯自在游,应时黄菊恰逢秋。

得闲湖畔赏云水,又见沙滩三两鸥。

仿冯氏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字连缀之。


词  趣

闲庭阔论两诗翁,觅句填词唱晚风。

对饮三杯增雅趣,清平乐对满江红。

阅读 15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