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实小跟岗感悟体会总结报告

胡益
创建于2024-01-16
阅读 6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月15日-16日,我们走进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实验小学进行小学骨干校长跟岗培训。海安实小以“共生”为学校主题,围绕共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教育教学及校园活动,树立共生理念,营造共生育人的环境,共生共荣,互相促进发展。16日下午,一班5组的学员们就这几天的学习开展了组内研讨活动,并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宿松县汇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敏:“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关系,关系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就是建构关系,帮助孩子建构与家人、与同伴、与老师、与父母、与社会、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由此我想到的就是:每一位优秀的校长就应该是一位有风度有风范有风景的人,每一位优秀教师教学生的成功首先是师生关系的成功,其核心是师生心灵悦纳,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联系我校师生的共同的教育理想“向美行,内外优”的内涵“人际关系优、校园环境优、教学质量优、群众口碑优、领导评价优”这“五优”中我们把”人际关系优”放在首位,还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

宿松县隘口中心小学校长张利人:通过参加校长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做一个有德者。校长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对调动师生积极性及创造性地发展发挥至关重要。品行端正的校长能够发挥重要的灵魂作用,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求知欲望。

2.做一个实践者。校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改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研究和应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新的理论学习,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方法。同时,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提升个人的教育管理水平。

宿松县北浴学校胡益:共生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教育观念,它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和谐。

这几天关于共生教育的学习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启示。它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教育应该是一种共同成长、相互依存的过程。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宿松县千岭小学吴润东校长:本次跟岗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中国的教育看江苏,江苏的教育看海安一点都不为过。身处海安,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它的经济发达;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育理念的先进。他们的校长都是学者型的;他们的校园文化都是细致入微的, 那怕一树一草,一石一水,一色一调都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同时;本次跟岗,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管制,约束,而应该是对学生个性和心灵的解放。学校不只是灌输知识的教堂,而是生命勃发的池塘,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分数提高的状况,而应该是精神激扬的状态,作为教师,不应该是火烧自己的蜡烛,而应该是点燃学生希望的火把;作为学生,不应该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活生生的生命。

同时我又在反思,如果我们能经济条件达到了这个程度,但我们的教育能达到这个高度吗?这个答案需要我们校长、家庭、社会共同去解答。

宿松县程岭中心小学江飞校长:本次培训海安实验小学的共生教育是是一种以合作、共享和共同成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模式,它强调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科与学科的合作,以及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小学阶段实施共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宿松县柳坪中心小学郑雪亮校长:通过三天的培训,收益颇丰。下面浅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层面,一是学校文化熏陶,二是学校制度保障,三是团队促进个人发展;个人层面,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平时一定要多给学生鼓励和尊重;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做学习的主人;善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宽容对待。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将给予学生更大的宽容和等待。

    学然后知不足,不足然后知学。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今后在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深入实践,为教育梦想努力奋斗!

宿松县振兴学校方菊花校长:本次跟岗,我们走进了海安实验小学,通过参观学习,我全方位了解了该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共生的理念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与世界接轨,有时代气息,同时与时俱进。共生的建设体系完整,共生团队、共生课程、共生课堂、共生班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生的力量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又促进了师生的成长。

阅读 6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