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三年级完成以下三个实验,具体分班情况如下:
1.2.3.6班
(一)主题:风的形成实验装置(制作)
(二)参考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一:(下图一)
1、准备一个模拟风的形成实验装置箱。(纸盒、透明薄膜、剪刀等进行制作)
2、点燃一支蜡烛,放于箱内模拟烟囱的风口下方。
3、点燃一盘蚊香放于箱口。
4、观察箱中烟流动的方向。
5、标出你制造的“自然风”。
制作方法二:(下图二)
自备制作走马灯的工具和材料。
制作方法三:(下图三)
自备制作会旋转的纸蛇的工具和材料。
也可自制类似作品。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完整性、创新性,有自己的个性化,不局限于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
安全提示:此实验如需点火试验效果,必须在家长监管下完成。
(四)科学原理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形成风。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
(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
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图一:
图二:
图三:
三年级
4.5.7.10班
(一)主题:《自制温度计》
(二)参考制作方法:
方法一:(下图一)
1. 在玻璃瓶中加入一满瓶水,加入色素并摇匀;
2. 盖上瓶盖并用卡子固定住;
3. 将吸管穿过瓶盖插入玻璃瓶并浸入液面以下;
4. 分别在两个塑料杯中倒入冷水和热水,注意不要太满;
5. 将瓶子和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者变化。
方法二:(下图二)
自制带刻度的温度计。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完整性、创新性,有自己的个性化,不局限于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安全提示:在家长监管下完成。
(四)科学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图一
图二
三年级
8.9.11班
(一)主题:制作量筒
(二)参考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塑料瓶,剪刀、白纸或彩色卡纸,双面胶,有刻度的直尺,透明胶。
1. 准备一个规整、细长的塑料瓶,用剪刀沿划线部分剪掉瓶盖部分,做成长圆柱体。
2. 用剪刀把白纸或者彩色卡纸剪成直尺的形状。
3. 可以用小量杯(如喝药水的小量杯,参考图一)先量出10毫升的水,以此为标准,在直尺形状的纸条上按比例标出毫升的刻度,用双面胶和透明胶粘在圆筒上。
4. 最后用透明胶贴在刻度尺的纸上面以便防水。
温馨提示:使用剪刀和小刀要注意安全!
喝药小量杯可辅助制作刻度
(三)作品要求
量筒呈现干净透明状,刻度尺清晰准确,保证0刻度在瓶子的最低端。不要局限于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创意和设计。
备注:
请同学们在制作量筒过程中注意要保证是真正可以测量液体体积的,要用自己手上的量筒对比做刻度或生活中带刻度的杯子来量取标记相应刻度。
(四)科学原理
1、液体有确定的体积。
2、量筒是度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
(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
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量筒实物图
量筒制作参考图
四年级
四年级完成以下三个实验,具体分班情况如下:
1.2.6班
(一)主题:制作消化道模型
(二)参考制作方法:
1、可以选择用橡皮泥、黏土等可塑性较强的材料进行制作。
2、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消化器官。3、固定在一个硬纸盒中,覆盖透明塑料膜。
参考实验材料:粗细不同的管子、水瓶、纸箱、彩笔颜料、废旧衣物、棉花、卡纸、泡沫、胶带、剪刀等。
(三)作品要求
1、人体消化道的模型需要体现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
2、作品牢固、坚实。
(四)科学原理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依次包括口腔(qiāng)、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gāng)门。
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位于腹腔的中上部偏左的地方。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小肠相连。胃能分泌(mì)胃液。成人小肠长5—7米,内壁上长有密密麻麻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能吸收营养物质。大肠的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肛门相通,长约1.5米。
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四年级
3.4.7.8班
(一)主题:设计制作小乐器
(二)参考制作方法:
1.将吸管剪成不同长度,塞住底部。
2.试吹吸管,找出合适的吸管长度。
3.用胶带将选出的吸管绑成一排,注意上端齐平。
(三)作品要求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不可购买组装或成品乐器。
2.改进后的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几个音调、强弱不同的声音。
3.乐器外表美观,制作精良。
(四)科学原理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振动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强;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弱。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四年级
5.9.10班
(一)主题:制作、改进小车
(二)参考制作方法:
1.在纸盒上画车轴位置记号,用锥子打孔,作为车身。
2.在4个瓶盖中心打孔,作为车轮。
3.穿车轴、安全轮。
4.用一些粘合剂粘在车轴末端,固定车轴与车轮。
(三)作品要求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不可购买组装或成品小车。
2.改进后的小车能顺着斜坡向下运动,形式距离越远越好。
3.小车体积尽量做大,外观精致。
(四)科学原理
将力、摩擦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方式、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应用于设计制作小车,寻找小车跑不直和跑不远的原因,并改进小车。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五年级
五年级完成以下三个实验具体分班情况如下:
1、2、3、班
(一)主题:制作航道浮标模型(“探究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参考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空矿泉水瓶(或空纸盒)、细绳、重物(如:石头或螺母)
(二)制作步骤:
1、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将细绳的一端系紧靠近空矿泉水瓶口的一端。
2、将细绳的另一端系紧螺母。
3、将成型的航道浮标模型装半瓶水,盖紧瓶盖放在水中观察航道浮标的沉浮情况,看是否能操作平稳。
(三)作品要求:
1、航道浮标模型要求大方美观,操作平稳,实验效果明显。
2、制作材料不局限与以上参考制作方法中的材料,可以自己创新或结合航道浮标模型和生活中适用于做航道浮标模型的其他材料,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科学原理:
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锚定在一定水域,用来指示航道范围、浅滩或碍航物等。任何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航道浮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航道浮标的中下部就是一个中空封闭的结构,以便浮标浮在水中,并在下部系一个重物锚固定下来。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五年级
5、6、7班
(一)主题:制作地球内部模型
(二)参考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彩色陶泥、塑料片、颜料等。
制作步骤:
1. 选取黄、红、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彩泥,分别做成地球内部地壳、底幔、地核三层叠加的横截面形状。
2、表示地核的黄色彩泥在最里面的位置,表示地幔的红色彩泥包裹在地核外面一层,表示地壳的蓝色彩泥包裹在最外面一层。
3、用塑料片修饰地球内部模型的形状,在地球内部模型上最外面的蓝色地壳层,涂上一些绿色和白色便是冰川和陆地。
4、用铁丝做一个支撑地球内部模型的支架,平稳地摆放在桌子上。
(三)作品要求:
1、 地球内部模型大方美观,地核、地幔、地壳有明显区分,清晰可见。
2、 地球内部模型直径大于10cm,能摆放平稳。
3、 制作材料不局限与以上参考制作方法中的材料,可以自己创新或结合地球内部结构和生活中适用于做地球内部模型的其他材料制作,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科学原理:
地震和火山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力量,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学生要进行模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探究之前,首先要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明白地球内部的力量促使熔岩运动,从而使板块慢慢地运动起来,而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相邻的板块之间。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五年级
4、8、9、10班
(一)主题:制作保温杯
(二)参考制作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保温物品,观察它们的结构思考他们是如何保温的。
保温材料及工具:带盖的玻璃瓶、锡箔纸、泡沫卷(布、棉花、水果网等)、塑料瓶、胶带、其他装饰材料、剪刀等。
1.在带盖玻璃瓶外紧紧的包裹几层锡箔纸,用胶带捆紧,作为内胆。
2.用泡沫卷或海绵或棉花或水果网紧紧的包裹,并用胶带捆紧。
3.在装置外套1个大瓶子或1个大杯子或大盒子作为保温杯的外壳。
4.进行外围装饰,保证美观性。 5.测试保温效果。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完整性、创新性,有自己的个性化,保温效果更好,更美观,方便携带。不局限于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
安全提示:此实验需要倒热水,注意不要烫到自己!
(四)科学原理:1.热可以用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进行传递。如果减少热的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2.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一样,像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能沿着空气进行传递,但是空气传热能力比较弱。
(五)反馈:1.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等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图片参考:
六年级
六年级完成以下三个实验,具体分班情况如下:6、7、8班
(一)主题:自制电磁铁
(二)参考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
铁钉、1米长导线、干电池、带导线电池盒、回形针、图钉、硬币。
实验步骤:
1.一根约1米长带有绝缘皮的细导线,沿一个方向紧密绕在一枚熟铁钉上,至少绕30圈。
2.将细导线与电池连成电路,一个电磁铁就完成了。
3.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碰触回形针、图钉、硬币,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解释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通电,注意发热!
(三)作品要求: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主制作电磁铁的模型,能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形针,小图钉。有创新性、完整性和个性化,不要局限下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可以购买小部分必需材料)要有自己的创意和设计。
(四)科学原理:
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有电流通过时具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
(五)反馈:
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六)作品展示:
六年级1、2、3班
(一)主题:制作手电筒(电能转换)
(二)参考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胶带、硬纸、电池、LED小灯泡、20CM细电线、打火机 、开关
实验步骤:
1、用纸包住电池,成圆筒型,然后用胶带固定住,不要封口。
2、用打火机烧掉细电线两头的塑料,乘热塑料未凝固粘在电源负极,然后用胶带加固,封住该口。
3、灯泡正极用胶带固定于电源正极,然后封口粘紧。
4、用胶带收束电线,然后只留几厘米在纸筒另一端,在该端电线粘小段胶带即可。
注意事项:检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 )。将一根导线连接到正极(+),另一根导线连接到负极( - )侧。
(三)作品要求:
外形可以多样,但必须有手电筒的作用,材料要坚固,至少不能一碰就掉下来。
(四)科学原理:
手电筒重要的部分是电源,导线,灯泡,开关,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五)反馈:
自行选择拍3张或以上实验照片(第1张: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作品展示:
六年级4、5、9、10班
(一)主题:制作日地月的模型(78个必做实验的名称: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参考制作方法:
1.用各色卡纸、橡皮泥、白色泡沫或大小不同的小球,不同红蓝黄色的颜料做出大小比例不同的太阳、地球、月亮模型。
2.用小木棍、小铁棒、塑料棒,把日地月模型连线好,在用硬纸板或者硬木板把固定成日地月轨道。
3.用干电池、导线、电池盒组装电路,使日地月运转起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作品要求: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主制作日地月的模型,能用电动或者手动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创新性、完整性和个性化,不要局限于老师给予的图片模型,不能用现成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创意和设计。
(四)科学原理:
1.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2.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
3.月亮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太阳公转是四季变化的原因。
(五)反馈:
1.自行选择拍 3 张或以上实验照片 (第 1张: 器材摆放整体一条线的照片。第2、3 张:实验操作的分步骤有现象、有效果的照片两张或以上。) 任课老师假期会在群发收集表,请关注。
2.请每位同学返校带回作业,进行优秀作业评比。
(六)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