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李文勇
摄 影:李文勇
正如唐代刘禹锡所说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浙江宁波有一个小岛——普陀山,因为是世人公认的观音菩萨道场,而蜚声海内外。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岛呈不规则菱形。据这里介绍,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才292米。这里不仅有悠久的佛教文化,还有丰富的海岛风光,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据史料和历史遗迹记载,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称普陀山为岑山。最早来普陀山修炼的是秦始皇年时期的道人安期生。安期生研习黄老之术,长期在蓬莱岛和河上丈人一起炼丹修道,童颜鹤发,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大年纪,便有了“千岁翁”的称呼。秦始皇东巡时,曾经想以重金召他去,以寻求长生不老药。安期生因为违命,不肯献出长生不老药,便渡海逃亡至普陀山隐居下来,继续修道。据说,现在普陀山东侧岩洞中的“仙人井”,就是安期生炼丹遗迹。
另一位是梅福,曾在普陀山长期隐居修道。他精娴诗书,博学多才,曾补南昌尉,因见王莽擅权,汉室将倾,便抛妻别子,隐姓埋名,于汉平帝元始年间渡海来普陀山。他来到普陀山,感觉这里四周为海,气场非常适合修道,便结茅为室,采药炼丹,直至终老。后人因此称此山为“梅岑山”,此名沿袭了千余年,至今普陀山还有梅岭路(岑cen音,人们习惯误读“岭”字),山上曾经留下梅福的“履迹瓢痕”。古志书还记载,今天普陀山普济寺西北有梅岑峰,冈阜起伏,林壑幽美,峰顶建有梅福庵,据说是当年梅福结茅隐修之处。梅福庵内有灵佑洞,此处为梅福炼丹处。庵内有一“梅福井”,相传为梅福炼丹用井。
另据志史记载,晋代著名道教人物,自号抱朴子的葛洪,他精通神仙修道之术,曾修道于此山。今普济寺慈云石东侧,有一井为“葛洪井”,传说是葛洪当年炼丹所凿------
至于道教《灵宝经》和《历代神仙通鉴》说,相传商王时,有一女真观世音,就在普陀山潮音洞修道。这只能说从道家的角度,说明道家的观世音要比佛教的早若干年,以佐证观世音菩萨最早是道家身份。按照道家说法,后来在商末封神大劫完毕后,跟随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同门师兄弟普贤、文殊、及惧留孙一起叛出道教,西投佛教,被准提圣人封为观世音菩萨。这些无史料记载,待考。
但是,无论佛教还是道家,并从各种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来看,说明几个问题:一是普陀山地理位置绝佳,大海怀抱,与世隔绝,不为世人烦扰;二是岛上有淡水,为修行道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三是普陀山和现在的其他几座佛教名山一样,都曾经是道人和道教的天下,后来佛教东渐,佛教逐步取而代之。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不管是岑山,还是梅岑山,到后来为什么又叫普陀山呢?单从字面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普陀山这个地名就与佛教有关系,事实确实如此。依据佛教《严华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至普陀洛迦山”。在晋太康年间,佛教信徒们已发现本岛(时称梅岑山)自然环境与佛教诸经所载观音圣地相似,便时常有人登山求访大士踪迹。唐宣宗大中元年,有梵僧来潮音洞前,亲见观音大士说法,授与七色宝石,并说梵僧灵感始启。过些年,经过佛教信徒们多次登岛论证,最终认定,这里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普陀洛迦山。
问题又来了,普陀洛迦山原为印度一座临海的山,如果按汉传佛教译名照搬过来,中国人说起来拗口。于是,到了明万历年间,人们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人们把普陀洛迦山一分为二,把梅岑山叫普陀山,把梅岑山东边一个小岛叫洛迦山。到了明代末年,确定为更加汉化的用字,把普陀山和洛迦山合称为普陀山。
严格意义上讲,佛经上面所说的普陀珞珈山,是在印度的南部海边,那里也确实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道场。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期间,曾去过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玄奘所记载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音菩萨往来于此。事实进一步说明,正宗的普陀山在印度,中国的普陀山仅仅是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有人圆场说:“清净为心皆补怛,慈悲济物即观音”,还有人说“无处青山不道场”,这正是佛教的观音理念。
释迦牟尼说过:一切唯心所造;万事皆有因果;一切因缘和合。唐代咸通四年,普陀山附近海面发生一件“不肯去观音”事件,让信众们更加相信普陀山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话说日本有一位僧人名叫慧萼,作为遣唐使多次入唐学习佛教,第三次来大唐的时候,他去了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看中一尊观音菩萨圣像,于是就偷偷地将这尊圣像请走。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把菩萨像转运到浙江,急忙买船东渡回日本。当船驶到普陀山附近的时候,遇到台风,慧萼的船只老是绕着普陀山四周打转转,多天多次,不能前行。慧萼见此奇异事情,认为是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便跪在圣像前面,对自己的行为越来越感觉惭愧。于是,产生了安置菩萨的想法。慧萼就把船驶到普陀山潮音洞边,找到一家张姓老渔民的茅舍,说明来意。张翁听后,认为他与佛有缘,欢喜异常,当即决定把房子让出来,就让慧萼和菩萨一起住在这里,并借庵供奉菩萨。时间久了,慧萼也就打消了回日本的想法,决定在张氏宅址紫竹林旁,筑庵供奉菩萨。建好之后,山里民众也都感觉奇怪,称此庵为“不肯去观音院”,这便是普陀山最早寺院。从此,普陀山佛教几经兴衰,道教渐隐,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观世音菩萨道场了。偷盗观音菩萨雕像的日本和尚慧萼,因缘巧合也成为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
随便说一下“不肯去观音院”的紫竹林。紫竹林在潮音洞附近的海边。许多人游完了“不肯去观音院”之后,便去寻找紫竹林,都让人大失所望。紫竹林无紫竹。这里所谓的紫竹林,坐落在海边,长期受到海浪冲刷,岩石裸露,根本没有土壤,植物无法生长。人们口口相传的紫竹林,指的是海边呈紫红色的岩石。因为这种岩石,剖视可见竹叶状花纹,石块相叠,人们感觉到这里就象到了紫竹林一样,因此,才有紫竹林一说。近年来,从旅游开放,吸引游客的角度出发,在紫竹林山顶栽植了一些紫竹,以满足游客的欲望需求。可能是气候和土质的原因,紫竹的生长,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那样茂盛,那样多。
在中国,人们对观音菩萨习惯称为南海观音,这样称谓是有道理,也是有出处的。不过,很多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普陀山是位于我国的东海境内的,观音菩萨为什么不叫东海观音而叫南海观音呢?据《华严经》和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观音菩萨在印度当地的道场普陀珞珈山,位于现在印度最南端莫科林岬角附近,而此处正好是在南太平洋边。十二世纪以后,印度佛教的衰落和随后而来的南印度观音道场的消失。中国的信众们,最终以东海之中的梅岑山作为观音菩萨的应化地,它使观音的道场从南印度海边转移到中国东海,南海观音称谓没有变,被沿袭过来的。总之,南海观音的南海,并非指中国的南海。
说到观音道场普陀山,自然而然,观音菩萨是回避不了的话题。在中国,观音是家喻户晓的宗教人物,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普通民众,都深受尊崇。有人曾经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来形容观音菩萨在中国的知名度和信仰普及程度,可见观音影响有多么深远。
观音最早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出身高贵。按佛经的说法,在过去劫,有一个叫无净念的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太子,观音是他的大太子,名字叫不拘,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子名泯国,即普贤菩萨------千子千佛,他们都是亲兄弟。佛经说,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如果论果位,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在先,如果论资历,观音在先,因为观音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早已成佛。为了帮助众生脱离苦海,于是带果行因,以其无上智慧行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倒驾慈航,再回入娑婆世界,重入世间教化救苦,因而成了菩萨。观音以菩萨身份,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协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直至成佛。
根据《悲华经》所记载,观音在出家修道时曾发愿说:“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于是,便有了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六观音、七观音及至三十三观音(称三十三身)以及千手观音等。据说,观世音菩萨可以从世人需求入手,分身百千万亿,寻声应化显现,使之离苦得乐。“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以满足人们求平安、求子、求消灾免难等等。因此,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转轮圣王又是谁呢?转轮圣王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国王,亦称“转轮王”,指俗间德才超群达到至境的帝王,并非指具体的哪个人。佛教认为,世界到一定时期,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转轮圣王带领众生在家修炼,明心见性,不脱离世缘,即不出家而修炼,在家大彻大悟,肉身成佛。无净念则是这样的转轮王。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逐步把“菩萨”比喻心肠仁慈的人。佛教里菩萨众多,根据各自业力,不同的度化地点、不同的方式,传法渡人。
观音菩萨,全称“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声音的菩萨。据说,鸠摩罗什、唐玄奘等人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按佛家观点,观世音菩萨能够寻声解救,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据说属于佛家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可以达到“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这里的“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颜色,耳根能听声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一般凡人,六根各司其职。但得道高僧的“六根”能够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这可能是“观世音”,而不是“听世音”的权威解释。
观音又名“观自在”。是唐玄奘所翻译《心经》时的称呼。“观自在”的含义和观世音一样,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另外,佛经还有“光世音”、“观世自在”、“观音声”、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翻译版本,都是指观音菩萨。在民间,众生以“观世音”(或“观音”)菩萨称谓最为流行。
刚才说了,观音菩萨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王子,说明在古印度佛教里,观音菩萨是男性,从众多的佛教典籍中也佐证了这种说法。比如,《法华经》称观音为“善男子”。《华严经》称观音为“勇猛丈夫观自在”。
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他与释迦牟尼、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为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涅槃日是农历九月十九。每年这三个日子,各寺院都举行法事活动,香客信众接踵而来,不约而往。
在佛教经文中,没有观音菩萨有坐骑的记录,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佛教释子们采纳了民间传说的金毛犼为其坐骑。传说中的金毛犼,是僵尸所变,神通广大,口吐烟火,身材和狮子相似,长得又像狗,头部则是10个人头,凶猛异常,吃人,是常常与龙争斗的恶兽。传说这金毛吼是“四季大神”之一,是龙的九子之一,但谁也没见过。还有一种传说,说僵尸是死尸不腐,血肉缩至骨内,开始有条筋,筋上有白毛,500年后,白毛变黑,又过500年,黑毛变黄(有说变红),再过500年,才修成金毛。当修到1000年时,有天雷劫,几乎所有的僵尸都灰飞烟灭,唯独修到有金毛的,则遭天雷而不灭,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是僵尸中唯一修到金毛的,这便是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威猛形象。后来,人们感觉观音坐骑金毛犼过于凶恶,与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的慈母形象不相符。于是就根据狮子的原形,在其基础上,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角似鹿、头似驼、耳似兔、眼似虾、嘴似驴、发似狮、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前爪似鹰后爪似虎的神灵动物。
观音信仰在中国影响深远,造就了民间种种关于观世音菩萨的传说。观音信仰也深入其他宗教或派别,或者说被其他宗教所吸收。在道教称为“慈航真人”、“南海碧落觉明悟声圆通自在天尊”等。通过中国古今文人的演绎,加上道教与佛教教义之间的相互融合,兼容并取。特别是儒家观念融入到观音信仰等,使之更加贴近了民众心理,更加接地气,甚至根植于中国民心。慈悲、平等、普渡众生与中国传统的“善”的理念,很好地贴合在一起,完善了观音信仰的内涵和外延。
说到这里,我个人理解要端正学佛态度。杂阿含经说:“依所播下的种子,你便由此收到同样的果子;作善的人收到善的,作恶的人收到恶的;播出来的是什么种子,你便尝到什么果子。”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唤之即来,观音的慈悲菩萨心,只是一种愿力的体现,但是这个愿力,并不是说观音菩萨没有是非观,也不代表什么意愿都可以满足你。首先我们自己要修得“善根”,观音菩萨普渡众生,渡的是有缘人。当你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被绳之以法的时候,你念千万遍“嗡嘛呢叭咪吽”也是徒劳,观音菩萨再大的愿力也无法施展,自然,你自己做的“因”,自己得到相应的“果”报。我们信仰观音菩萨,我们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行善积德,行慈悲之心,成为一个具备有善根的好人,你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福德果报。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