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随着时代发展,父母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家长更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情绪,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学习焦虑
指的是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及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不爱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思维缓慢,学习效率低,甚至出现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人际交往紧张
主要表现为儿童想跟周围同学交往,但不知如何交往。有些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我行我素,不能在人际交往中采取合适的方法;有些是因为自卑胆怯,害怕与人交往;或是猜疑心重难以信任他人……
抗挫能力差
指的是学生因为要求未得到满足乱发脾气,受不了批评爱听表扬,好面子难以承受失败。这一类心理问题让孩子害怕困难,在有挑战性的事物面前总是选择退缩,特别娇气爱哭。
情绪易失控
小学生的社会化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大多喜怒形于色。如果他们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回应,甚至成年人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他们身上,时间久了,小学生会出现一系列情绪问题,比如持续的情绪低落、寡言少语、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激烈暴躁等。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面对孩子心理问题,
家长该如何做?
积极暗示,保持情绪稳定
家长应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而有力量的一面,因为情绪具有传染性,当父母陷在担心焦虑情绪里,孩子也能感受到担心焦虑情绪。父母稳定好情绪,用稳定的状态面对和陪伴孩子,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鼓励陪伴,创造和谐环境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沟通,耐心倾听,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
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共情,建立更加密切的亲子关系。最好的爱是陪伴。家长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提高陪伴质量。在陪伴的过程中,放下手机,不说教和敷衍,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交流互动。
合理爱护,选择有效方法
1.适度的关心,培养能力。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能因为过于亲近孩子而剥夺了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只有与同龄孩子多相处,才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适当的任务,增强自信。
孩子通过日常小事情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十分重要,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注意不要交付给孩子一些难以胜任的事情,容易打击其自信心。
3.适合的奖惩,改善行为。
在孩子犯错时,不要过分严厉,动不动就打骂或斥责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卑、胆怯,甚至激烈反抗、斗争、离家出走等。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奖孩子,防止孩子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规律生活,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要尽量保持作息规律,生活有序而稳定,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室内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亲子游戏等,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亲爱的家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学校和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我们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