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那些事儿

——小二班劳动微课程

2023届慕卿中二班
阅读 3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会 “穿衣”是一种能力,

一种“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也是体验成功和收获自信的一种方式。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二班,

去看看小班孩子,面对“穿衣”做了哪些事?

“衣”愁莫展

课程缘起:

    故事从一次午睡起床后说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梳理,一天午睡起床后,我们让孩子尝试自己穿衣服,这时午睡室响起了各种“声音”……

小米:老师,我的头出不来了,快来帮帮我。

萱萱: 老师,你看,我的衣服穿好了,可是好像有点奇怪诶!

彤语:老师,我衣服上的图案怎么不见了……小脑袋左看看又看看,一直寻找着衣服上的图案。

旻知:我的手臂卡住了,不舒服。

老师的思考:

       穿衣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能够自己尝试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在前期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常常会求助老师,等待老师帮助穿衣服。孩子想要成为生活的主人,必须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服务自己。

“衣”起调查

    针对孩子们的穿衣现状,我们利用问卷星和调查表分别对家长和幼儿发起了调查。我们可以看到:

家长调查

幼儿调查

  通过调查以及和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幼儿穿衣的实际情况,并整理出以下问题清单。

        1.不认识衣服的上下、正反面。

        2.家长包办代替。

        3.不愿意动手,没有动手习惯。

        4.穿衣服的速度慢。

教师的思考: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我们决定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关于穿衣的那些困难的事儿……

“衣”探究竟

    问题一、为什么穿衣感觉到“难”?

        关键词:经验 捕捉 发现

分享“难”的原因——

        萌萌:我把衣服的一只袖子穿上了之后,还有一只袖子总是找不到。

        晨轩:我把头钻进洞洞的时候,就看不到衣服的前后,然后我就穿反了。

        彤语:我总是分不清楚衣服哪里是外面,哪里是里面,所以总是会穿错。

        阳阳:我在家里都是外婆帮我穿衣服,所以我不会穿。

        那怎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困难呢?

  通过第二张调查表以及我们的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衣服有不同的“类型”

       暖暖:衣服有拉链的,也有扣扣子的。(开衫)

        果汁:衣服还有套头的,有些还有帽子。(套头衫)

        萱萱:衣服有些是短袖的,有些是长袖的。

衣服有“前后”

        AD:衣服前面有拉链。

葡萄:有口袋的在前面,没口袋的在后面。

       小焓:领子低一点的是前面,前面还有图案。

       旻知:衣服后面(领子)有标签。

衣服有“里外”

       小和:我发现我的衣服外面摸起来滑滑的,里面不是滑滑的(粗糙感)。

       晨钰:我的衣服里面是有一根根线的(缝合的线头),外面没有。

       黄俪:衣服的图案是在外面的,没有图案的是在里面。(知道穿衣要先翻过来)

教师的思考:

    当孩子们觉得穿衣服很难时,我们倾听幼儿当下的感受,充分了解难的原因后,通过亲身实践--调查,去鼓励幼儿分享发现衣服的秘密,帮助识别和体验,为接下来“学会穿衣”做好经验的铺垫和支持。

    问题二:关于“穿衣”,你有什么好办法?

    关键词:经验迁移 亲身实践

  一天,几个孩子正在一起讨论,

    子淇说:我今天穿的是拉链外套,外面有一个口袋。

    辰辰:我的衣服外面是有一个小狮子图案的。

    俊安:老师,我的这个衣服反过来了,里面糙糙的在外面,我要先翻过来,才可以穿。

    孩子们边穿衣服,边互相分享着自己的衣服的构造,发现着自己的衣服上面里外、前后的特点,正当大家讨论着热火朝天的时候,AD和小焓突然说道:老师,你看,我的衣服穿好了,我的小脑袋从这个大洞洞钻进去又从这个中洞洞钻出来,就好像钻山洞游戏一样,边说边哈哈大笑,难掩喜悦。

教师的思考:

    一次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油然而生。在反复的实践和尝试的过程中,赋权幼儿,教师退位,随之而来的就是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发现了关于穿衣的好办法:

周一来园以后,孩子们告诉我,    

    暖暖说,我可以拿衣服来试一试(拉拉链、扣扣子)

    小和告诉大家,可以去书里找一找有没有穿衣服的好办法,我周末和妈妈一起看了一本《我会穿衣服》的绘本,里面就是教宝宝学穿衣服的。(绘本)

        葡萄说,妈妈告诉我一些穿衣服的儿歌,可以跟着学一学。

    小焓说:我把帽子先戴头上,这样就可以找到袖子了。(借物)

    晨钰:衣服套在椅子上,手往后伸,就能找到袖子。(工具)

教师的思考:    

       表达分享后,给予他们继续实践、探索的空间。用创意的穿衣方法来帮助解决这些小小的困难,而老师在其中作为观察者记录幼儿所表达的内容,作为支持者捕捉关键,助推探索。

        而在孩子们表法分享的同时,我们又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在多元的穿衣方法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趣味穿衣,“衣”起来试?

关键词:工具 趣味 可视

    那一周正好轮到我们班拍小喇叭,我想那何不把孩子们探究的各种各样穿衣方法拍成小视频,这样发到班级群以后让孩子们之间也有同伴相互模仿学习的作用。

  以下就是孩子们探究的穿衣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椅子帮帮法、帽子顶顶法、反穿“盖房”法

00:11
00:14
00:11

教师的思考

    同伴互动学习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社会建构主义所主张的,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地相互作用。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同伴们有趣的穿衣方法,在游戏中学习,相互取经,选择最简便易行的穿衣方法,激发了他们自主穿衣的兴趣。

        而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渐对于穿开衫和穿套头衫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体会和发现。

“衣”技之长

问题三:穿衣也可以变成游戏吗?

关键词:儿歌创编 动作伴随 取舍提升

  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以及实践后,孩子们对于穿衣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也更愿意去表达,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已经在原有的经验上一步一步在进行取舍,也在寻找更合适和便捷的穿衣方式,而我们通过儿歌创编的形式也是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一种归纳和提炼。

    比如阳阳发现,套头衫有四个洞,下面有一个大洞,上面一个中洞和袖子上两个小洞,我们的头和手就可以从这几个洞洞里面钻出来。

    吴老师就问了,那我们应该先钻哪个洞?

    萌萌说,头先钻下面的大洞洞,然后再钻手。

    小和说,开衫要先找到领子,然后可以把衣服像盖房子一样盖到肩膀上。

    晨钰说,盖在肩膀上好像一件披风,然后小手就能从袖子洞洞钻出来了。

    小米:这样穿衣服真好玩,就好像在玩钻山洞游戏,我也想来试一试。

    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梳理、取舍,最后将穿衣方法变成有趣的儿歌:

《穿开衫》

小手抓住小领子,

背面对着小肚子,

小老鼠,盖房子,

再来一起钻洞洞。

左钻钻,右钻钻,

我的衣服穿好了。

00:26

《穿套头衫》

一件衣服四个洞,

背面对着小肚子,

脑袋钻进大洞洞,

再从中洞钻出来,

小手钻进小洞洞,

左钻钻,右钻钻,

我的衣服穿好了。

00:28

教师的思考:

    倾听、表达、创编后,我们将儿歌辅以动作,引发幼儿边念儿歌边做一做,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穿衣经验,好玩且有效。

    单纯让幼儿表达穿衣的方法,可能会局限于“公式化”的穿衣,代入角色模仿小老鼠钻一钻的动作,发挥能动性,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穿衣自理能力的同时,体验自我服务的感受,收获成功感和自豪感。

独挡“衣”面

从我“会”穿衣走向我“会穿”衣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学“会”穿衣后,我们有了新的发现……

    秋季的来临,突然的变温,早上来园时孩子们的衣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然而白天气温回升很快,体能运动开始没一会,我们发现,

    诗钇,你的头上都是汗,可以脱一件外套了。

    然而,诗钇却说,不行,我不要脱衣服,我不热……

    小和在一旁说,套头衫有四个洞,下面有一个大洞,上面一个中洞和袖子上两个小洞,我们的头和手就可以从这几个洞洞里面钻出来。

    看到小和脱衣服,诗钇也脱下自己的外套。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开始脱外套……

教师的思考:

    基于这样的情境,我开始思考孩子行为背后:是真的感受到热了才脱衣服还是只是一种模仿和跟随?

    小班幼儿对于冷暖的感知,以及自己穿脱衣服的主动性是普遍偏弱的,他们常常是听从成人的建议,如:奶奶叫我不要脱衣服等,但是每个孩子对冷热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因此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热了主动脱衣,冷了知道要穿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四:怎样穿合适的衣服?

关键词:多感官 穿衣图鉴

    经过一番调查分享后,我们梳理:

    穿衣误区有哪些?

    什么时候要穿衣服?什么时候要脱衣服?

    那么,怎样才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的量呢?

教师的思考:

    基于表达分享,我们借助“穿衣图鉴”这一载体,用贴一贴、颜色记一记的方式,帮助幼儿在体验中发现自己在什么时候穿衣服,什么时候脱衣服?

    基于一日生活,捕捉关键时刻——晨间、运动和午睡,鼓励幼儿在多感官感知、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借助图鉴记录的形式逐步感受“合适”自己的穿衣法则。

“衣”时三刻——晨间前后如何合适穿衣?

关键词:尊重差异 留白记录

  考虑到每个幼儿对于冷暖的感知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幼儿来园后,我们投放“自制图鉴”,幼儿在亲身体验、实践感知后,在数一数、记一记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穿衣图鉴。

    在晨间前后的体验、对比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之间对于冷暖的感知存在个体差异

    容易出汗:从冷到热的感知变化

    不易出汗:从冷到刚好的感知

    运动量小:无明显变化的感知

    留白穿衣图鉴的使用,逐渐能够根据自己对冷暖的感知,及时穿、脱衣服,于是,我们继续将图鉴投入到运动前后中去使用,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进一步支持幼儿感知和表达。

“衣”时三刻——运动前后如何合适穿衣?

关键词:反复 试错 主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并主动、及时地穿脱衣服,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将穿衣的感受、表达结合实际情境,幼儿在亲身体验、反复实践,潜移默化地达成“主动”。 

  发现记录的变化

    差异化:运动前后的记录方式出现差异

“衣”时三刻——午睡前后如何合适穿衣?

关键词:灵活留白 适合自己

    在运动前后的穿衣图鉴记录中,出现了一些更好、更便捷的方式:用点来记录衣服的件数时。于是,在午睡前后的图鉴提供中,我们继续留白,尊重幼儿的反复与试错,充分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实现不同阶段经验的整合。

    出现用符号的方式来表示冷暖。(冷--冰块或雪花;热--太阳)

教师的思考:

    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不同阶段的穿衣记录外,还鼓励幼儿进行个性的表达,我们会发现:

    对于记录,每个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式(穿衣数量的变化、对于冷热的图示呈现),在层层递进的反复体验和感受中,在灵活与留白的载体记录中,孩子们从自身出发感知冷暖,及时穿脱衣服,从外显的“我会穿衣”自理技能走向独具“衣”格的生活态度--适合自己的穿衣法则。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内在需求,

捕捉共性问题,尊重个体差异,

给予幼儿实践空间,

在“衣”起来试中,鼓励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衣”技之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穿衣好办法;

从“不会穿”到“会穿”且有趣,

从“我会穿”到我会“合适地穿”。

从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走向面对生活的态度,

层层递进中,我们逐渐感受到: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阅读 3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