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乡“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五)
—十年变迁,老照片见证先锋乡的“乡愁”与“乡恋”

先锋乡
创建于01-16
阅读 28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乡村面貌新,大道正向远。十年前,脚下的这块土地还是村民家废弃的老屋,如今,已然成为周边村民家的后花园,茶余饭后,到村部文化活动室打打扑克、下下象棋、看看书、听听讲座或者跳个广场舞,成为了很多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不再羡慕城里的绿地和公园,也不再焦虑家乡小村落里破败落后的景象,而是非常感慨小村落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年间,先锋人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改变着这里,述说着党的恩情落地生根的幸福,将“千万工程”刻画在田野阡陌间,映照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容多变化,换颜新生活

  “原来除了通村道路,大部分村内道路都是土路,下雨下雪后泥泞不堪,根本没发走,走一次裤子上鞋上都是泥,你看现在村内每条路都是水泥路,洪水冲了路肩,政府马上就给进行修理,连上山的作业路都修了,原来咱们村和张家伙房村连接处,多少年都靠着一座危桥通行,你看现在的孟家段东桥...政府心里装着咱们,咱们就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孟家段村的张福大爷说到。

  “老村断壁残垣,房舍破旧,私搭乱建的棚子、猪圈和垃圾堆随处可见,你看原来村口杂草丛生的地方被打造成了公园,房屋也通过改造变得整齐,谁家在门口临时停个车都觉得不好意思,占了道路。门口、院内、屋里谁家不是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现在村子提倡“美丽庭院”“魅力小院”,谁家不想成为村里的标兵,只有环境干净整洁,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幸福感也会越来越足。”高家段村的崔振玉老人说到。

农业科技化,焕发新动能

  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错落有致,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一辆辆大型农业车集中耕作,这是村民辛勤耕作的诗画田园。十年前,村里大部分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求学,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孩童,田地逐渐被撂荒,地里刨不出收入,不少家庭被列为“贫困户”。十年来,先锋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打造高标准农田,吸引村民集中连片种植农作物,耕地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引进食用菌种植、蔬菜瓜果种植等适合本乡的特色产业项目,通过租赁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每年农忙后,设施农业大棚也进入生产期,村民不仅可以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获得收益,也可以到设施农业大棚务工,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

乡风更文明,服务新时代

  过去各家各户日子都难,谁家牛把别人秧苗啃了,谁家鸡跑到别人菜园子里啄菜了……邻里之间都少不了一顿“计较”。现在,在党的好政策的沐浴下,百姓生活富足了,日子都过得舒心,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同时乡村振兴事业深入推进,乡村环境这个“面子”更亮丽,乡风文明这个“里子”也更扎实。各村村口的村规民约墙上写着“爱国家、爱集体、邻里间、有情义、互帮助……”,村民们在散步的时候能够随时看到,孩童玩耍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村规民约印在脑海中。同时,乡党委探索实施“网格化管理、积分化治理、多元化服务”的“管治服”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深化了村民对于乡风文明的认识。乡村大舞台也成为了晚饭后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家在农闲之余互相指导广场舞动作,聊聊家长里短,谁家有事吆喝一声,全村人都去帮忙,上下一片祥和景象。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一种追忆和向往,当人们世代生活的村庄变得越来越好,当他们的故乡逐渐变成向往的诗和远方,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愁”就变成了守护家乡的“乡恋”,先锋人民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建设好这一片美丽的家园。

阅读 28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