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读《贝多芬传》有感

王者归来
创建于01-15
阅读 6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贝多芬传》,源于《月光曲》这一课,基础训练推荐的读物。这本薄薄地,不太起眼的小册子。传记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于20世纪初写就的三部名人传记之一。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的。贝多芬、罗曼罗兰、傅雷,这三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大名人。主人公有什么曲折的故事,大文豪和译者又是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满满地期待。

    文中描述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特别是他五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虬结如乱蛇,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这个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很形象生动写出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贝多芬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

    童年过得异常惨淡,几乎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父亲想发展他的音乐天分,要他成为有一个神童,在人家面前炫耀的资本。四岁时就整天和一架钢琴及提琴相伴。天天就是枯燥乏味的练琴练琴,繁重的工作几乎把他压死。贝爸性格怪异,酗酒如命,教育孩子活脱脱一个“虎爸”形象。他用暴力迫使小贝多芬学习那是家常便饭。幸运的是,少年时代繁重的工作没有让他厌恶这种艺术。家庭贫困,又要他不得不面对如何挣取每日的食物。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更是雪上加霜。母亲是这个世界上给他甜蜜的记忆最多的人,仁慈、善良给贝多芬留下甜蜜的回忆。母亲去世后,因为酒鬼父亲不能主持门户,又浪费微薄的养老费,他被迫做了一家之主,负责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既然生活贫困,他也准备随时帮助穷人。他说过:“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

    带着对艺术的希望和执着,当他大踏步高歌猛进时,不幸的是耳聋已悄然而至。二十六岁时到三十岁之间,耳朵日夜作响,内脏也痛苦不堪,听觉越来越衰退。刚开始时,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避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三十一岁那年,在于朋友的信中透露,耳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创伤,一个音乐家失去听力将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怜,多么伤心。但当时除了隐忍,他无法找到出路。要使心灵惯于愁苦需要时间去适应。可是他需要欢乐,没有欢乐就自己创造。现实太残酷,他就回忆以往的快乐岁月,回忆故园微存的甜蜜岁月。

    在肉体的痛苦的同时,再加上另外一层精神的痛苦。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就是悲苦的煎熬。他曾经热恋的对象朱丽埃塔,为她题赠著名的作品《月光奏鸣曲》,当时两个人热恋着,后来那位姑娘却转头嫁给了“钻石王老五”。本来耳聋以令他伤心欲绝,这位稚气而又自私的姑娘更令他几乎走向毁灭的边缘。这是他绝望而后又苦闷,惨痛至极,他差不多要结束他的生命了。他靠着坚强的道德情操才把他止住,他的强毅的天性使他不能遇到磨难就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家庭、耳聋、失恋,让他痛不欲生,随之而来的也是孤独。时间慢慢过去,他耳朵完全聋了。一八一五年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往还,借助谈话手册来与人交流。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侄子,他倾注着全部的心血。可是事以愿违,他的侄子却非常叛逆。他侄子曾说:“因为伯父要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他侄子是一副浪子形象。贝多芬陷入痛苦的深渊,可他却用音乐把欢乐颂歌留给人们。在维也纳举行了《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出,没有想到演出空前的成功。当贝多芬出场时,受到观众的五次鼓掌的欢饮,你要知道皇族的出场也只用三次。许多人感动地大哭起来,他也在终场晕过去。

    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贫穷、耳聋、失恋,没有阻挡他追求梦想的步伐,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这个让他痛不欲生的世界。不信命,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当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欢歌。乐观面对,积极进取,在痛苦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人生之花。

    从贝多芬的对待命运的态度中,我们汲取养料。谁的人生不是一地鸡毛;谁的人生不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是任凭命运摆弄,还是像个斗士一样接收挑战,我想你一定能从《贝多芬传》中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2024年1月16日晚


    

 

阅读 6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